并購
并購“擱淺”背后的玄機多
始于2013年下半年的上市公司并購潮,在2014年被推向高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A股市場并購重組交易金額已超過1萬億元,比2013年全年的交易額還高。但是,伴隨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數量暴漲,重組“擱淺”直至失敗的情況明顯增多。據悉,2014年內首次公告并購重組1161起,宣告終止的有21起,并購二字背后的種種玄機開始浮出水面。
需(xu)做好風險準備(bei)行業(ye)人士指出,通(tong)過并購重(zhong)組,企業(ye)實(shi)現(xian)了(le)擴張或(huo)上下游整合、多元化發展,或(huo)者進軍(jun)新的業(ye)務(wu)領域(yu),形成(cheng)并購效應和(he)業(ye)務(wu)協同,實(shi)現(xian)財(cai)務(wu)價值和(he)業(ye)務(wu)價值的進一(yi)步(bu)發掘。多因于此,上市(shi)公司并購重(zhong)組被演(yan)繹得精彩紛呈。
但(dan)遺憾的(de)是,絕(jue)大(da)多數(shu)(shu)并購無法做(zuo)到正常運作,看(kan)似謹慎的(de)并購都(dou)讓人感覺后(hou)繼乏(fa)力,被收購的(de)公司除了失敗的(de),有(you)的(de)被放棄,有(you)的(de)表現平(ping)平(ping)。而(er)一些收購行為(wei)本身(shen)似乎只是為(wei)了激發股價(jia)而(er)制造(zao)一點新聞泡(pao)沫。數(shu)(shu)據顯示,對于合并、兼并或兩者兼而(er)有(you)之(zhi)的(de)項目(mu)來說,最(zui)終(zhong)失敗的(de)概率在40%-80%之(zhi)間。這就意味著(zhu),相比最(zui)初(chu)制定的(de)戰略目(mu)標,絕(jue)大(da)多數(shu)(shu)并購都(dou)將(jiang)屬于失敗的(de)項目(mu)。
尤其是(shi)近一(yi)(yi)年(nian)來,國內并(bing)(bing)購(gou)熱潮不(bu)斷(duan)升溫,企(qi)業并(bing)(bing)購(gou)已成為(wei)一(yi)(yi)種趨勢,而(er)風(feng)險(xian)(xian)也在(zai)聚集。深圳市中和(he)基金管(guan)理(li)有(you)限公(gong)司董(dong)事長周德平認為(wei),當注冊制(zhi)推行后,A股上(shang)市公(gong)司數量(liang)也將有(you)新(xin)的(de)變化(hua),在(zai)體(ti)量(liang)變大的(de)情況下(xia),并(bing)(bing)購(gou)數量(liang)再次(ci)激增(zeng)是(shi)理(li)所當然的(de),“當然,并(bing)(bing)購(gou)同樣伴隨(sui)著風(feng)險(xian)(xian),如(ru)存在(zai)高溢價收購(gou)風(feng)險(xian)(xian)并(bing)(bing)購(gou),今年(nian)大部(bu)分并(bing)(bing)購(gou)重(zhong)組的(de)公(gong)司溢價率在(zai)100%以上(shang);其次(ci)是(shi)題材(cai)炒作的(de)風(feng)險(xian)(xian),如(ru)有(you)些高溢價、看(kan)似(si)并(bing)(bing)購(gou)高成長性企(qi)業的(de)案(an)例,可能會出現公(gong)司在(zai)股價炒高后并(bing)(bing)購(gou)失敗的(de)風(feng)險(xian)(xian);三是(shi)跨界收購(gou)的(de)風(feng)險(xian)(xian),有(you)些企(qi)業在(zai)原產(chan)業鏈上(shang)難獲(huo)(huo)取利潤點時,選(xuan)擇通過并(bing)(bing)購(gou)轉(zhuan)型,但因為(wei)各種原因轉(zhuan)型失敗或依然獲(huo)(huo)得不(bu)了(le)利潤。”
價格談不攏是失(shi)敗主因
縱觀并(bing)購失敗的典型案例,除了政策受阻、審(shen)批不暢、企業財務狀況盈利(li)前景不達標等常(chang)見因素外,重組資產評估價值存在分歧,往往是導致并(bing)購終止的主(zhu)要原因。
據業(ye)內(nei)人士(shi)介(jie)紹,并購過程中的(de)最大障礙就是雙方討(tao)價還價。一(yi)般而言,企(qi)業(ye)的(de)資產評估受(shou)各(ge)種因素影響,如經(jing)濟(ji)環(huan)境、行(xing)業(ye)周期(qi)、股票(piao)市(shi)場趨勢等,企(qi)業(ye)家的(de)心態會發(fa)生各(ge)種變化,上市(shi)公(gong)司作為并購方,也會結合自身進(jin)行(xing)細(xi)致(zhi)考量。
“一(yi)(yi)個項目(mu)談下(xia)來至少半年(nian)至一(yi)(yi)年(nian),漫長(chang)的(de)周期也(ye)考驗雙方的(de)心理博(bo)弈,在長(chang)達數月(yue)的(de)重(zhong)組過程中極易(yi)發生變數”,鳳(feng)博(bo)投資董事長(chang)常軍表示,并(bing)購(gou)終止有(you)70%-80%是(shi)(shi)由(you)于評估(gu)價值不(bu)一(yi)(yi)致所導致。宏源證(zheng)券(000562,股吧)并(bing)購(gou)部總經理洪濤(tao)也(ye)指出(chu):“評估(gu)分(fen)歧確實(shi)是(shi)(shi)并(bing)購(gou)終止的(de)主要原因,上市公司并(bing)購(gou)重(zhong)組,尤其是(shi)(shi)收(shou)購(gou)非上市公司股權,超過60%是(shi)(shi)價格(ge)問題(ti)。”
那么,我們在(zai)肯定并(bing)購的同時,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mian)規(gui)避(bi)并(bing)購風險:
第(di)一,充分(fen)發揮市場(chang)機制的(de)(de)(de)作用。并(bing)(bing)購(gou)成功后,并(bing)(bing)購(gou)企(qi)(qi)(qi)業應該按照市場(chang)經濟(ji)規律規范企(qi)(qi)(qi)業的(de)(de)(de)各種行為(wei),以市場(chang)為(wei)導向,優化資(zi)源配置和資(zi)本結(jie)構,發揮企(qi)(qi)(qi)業的(de)(de)(de)產(chan)品(pin)優勢、技術優勢、管理(li)優勢、人才優勢,采用現代化的(de)(de)(de)運營(ying)機制,拓寬企(qi)(qi)(qi)業的(de)(de)(de)生(sheng)存和發展空間,參與世界經濟(ji)的(de)(de)(de)競爭,以達到規模效益的(de)(de)(de)最大化。站在政府(fu)的(de)(de)(de)角度,并(bing)(bing)購(gou)只是一種手段和途(tu)徑,其結(jie)果怎樣只有靠市場(chang)和效益來驗證。在我國目前(qian)的(de)(de)(de)經濟(ji)大環境中,并(bing)(bing)購(gou)后的(de)(de)(de)企(qi)(qi)(qi)業還應充分(fen)借(jie)助各商業銀行的(de)(de)(de)優勢,使其能為(wei)解決(jue)企(qi)(qi)(qi)業并(bing)(bing)購(gou)中的(de)(de)(de)債務問題(ti)提供各種解決(jue)方案。并(bing)(bing)購(gou)企(qi)(qi)(qi)業還應該利用其他中介機構包括會計師事務所(suo)、資(zi)產(chan)評估(gu)機構和律師事務所(suo)的(de)(de)(de)信息真實(shi)、程序(xu)合法(fa)等(deng)優勢,大大降(jiang)低重組并(bing)(bing)購(gou)中的(de)(de)(de)各種風險(xian)。
第二,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政府和市場是調節經濟運行不可缺少的兩種力量。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政府在企業并購基金中仍扮演著重要角色。政府應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并購行為,使并購建立在科學、可行的基礎上,減少盲目性。政府要做好財政、稅務、工商、勞動等職能部門和企業各主管部門的工作,銜接好資產、資源的調配和整合。政府還要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幫助企業做好干部職工的思想工作。政府要支持并購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產品開發,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企業盡早導人良性循環的軌道。
第三,并(bing)購(gou)企(qi)業必須有周(zhou)密可(ke)行的并(bing)購(gou)計(ji)劃和經(jing)營戰(zhan)略(lve)。企(qi)業并(bing)購(gou)不是(shi)為了盲目擴(kuo)張,而是(shi)為了企(qi)業的長遠發展。并(bing)購(gou)的目的、過(guo)程(cheng)及結果必須能(neng)夠保證實(shi)現(xian)市場效(xiao)益(yi)(yi)的最(zui)優(you)化、最(zui)大化,而不能(neng)一(yi)味(wei)追(zhui)求規模(mo),忽略(lve)管(guan)(guan)理(li)(li)效(xiao)益(yi)(yi)和經(jing)濟效(xiao)益(yi)(yi)。所以(yi),企(qi)業并(bing)購(gou)的實(shi)施過(guo)程(cheng)以(yi)及并(bing)購(gou)后如何(he)強(qiang)化管(guan)(guan)理(li)(li)和提升效(xiao)益(yi)(yi),都應(ying)(ying)有明(ming)確的計(ji)劃和方(fang)案。并(bing)購(gou)戰(zhan)略(lve)應(ying)(ying)以(yi)企(qi)業的中長期發展戰(zhan)略(lve)為基礎,內容涉及并(bing)購(gou)的可(ke)行性分析、方(fang)案設計(ji)和并(bing)購(gou)后企(qi)業的生產、經(jing)營、管(guan)(guan)理(li)(li)、市場效(xiao)益(yi)(yi)等的安(an)排。
風險投資公司表示,從目前中國的國內形勢看,中國企業的并購活動愈加頻繁,據資料分析,過去五年中國企業之間的并購交易額均以70%的速度遞增,中國正成為亞太地區并購交易最活躍的國家,尤其是加入WTO后,經濟的飛速發展已使中國融入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快車道,2002年以來,中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和規章,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更加有力地推動了外資和外商在中國的并購重組。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新興的跨國并購市場,外資并購的觸角已伸向中國的證券業、金融業等諸多領域,中國政府也嚴格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逐步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廣度和深度。盡管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并購外國企業的規模還不大,但所隱藏的潛力不容低估,相信不遠的將來,通過并購、重組后的中國大企業集團會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搜索關鍵字"并購(gou)",一共有84個結果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