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風險投資退出方式的變化

近年來,中國風投市場不斷壯大,于是風險資本也對其退出形式提出了要求。到目前為止,中國一直都在進行有益的嘗試。2009年,中國在全球IPO市場中獨領風騷。并且,深圳創業板( GEM)的成功推出,也成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又一契機。
分析全球風險投資尤其美國風險投資的退出問題,例如,眼下正在美國資本市場上演的流動性危機,給其中小企業造成了嚴重損害,中國完全可以把它當作反面教材來學習。中國有必要繼續推進公司上市和企業兼并收購方面的改革,從而為成長型企業的退出提供有效渠道;并且,中國還應該積極吸取別國的經驗教訓,并引以為戒。
風險資本在美國的經歷特別值得我們關注。因為,它們的發展歷程充分體現了市場監管所導致的意想不到的結果。1997年之前,風險投資家和他們麾下的被投企業一直在向世人們展示著驕人的業績,,20世紀90年代,科技泡沫爆發之前,公開發行(IPO)和兼并收購這兩種方式,在被投企業的退出中平分秋色。
然而,在過去的10多年中,被投企業在美國首次公開發行(IPO)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1998年,被投企業進行IPO,平均(以中位數計)需要經歷4.5年。但是,到本書寫作的時候,這一時間已經延長到10余年。而在兼并收購方面,也沒有發生任何喜人的改變。1998年時,收購一家被投企業平均要3年的時候;而到2008年,這一時間已經發展到6年半。
這種發展趨勢是非常可怕的。因為風投的合伙期一般只有10年,所以,風險投資公司必須在這10年之內完成項目的回收。另外,風投的出資人可不會預期10年才收回本金,他們希望用4-6年的時間就拿回他們的初始投資并投放到新的項目中去。由于項目的新增投資數超過退出的數目,這直接導致了被投企業里裁員的發生。
然而,在過去的30年中,被投企業能夠以公開發行(IPO)方式退出的比例越來越小。早在20世紀80年代,94%的被投企業都能夠以IPO的形式實現退出;90年代,IPO方式占比下降為59%,余下的41 %被收購兼并(M&A)所占據。到了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情形就全變了。IPO方式的比例萎縮到17%,兼并收購占到了83%。
惟一令人欣慰的是,風險資本以兼并收購(M&A)方式退出的金額有明顯提高。據托馬斯—路透報道,從上世紀80年代算起,兼并收購案的平均金額(以中位數計)已經提高了3倍,從當時的3 940萬美元提高到如今的1億1050萬美元。同時,IPO的平均市值(以中位數計)也從7260萬美元提高到4億零710萬美元,增長了不下5倍。
如果IPO僅能占到退出案的10%左右,那就意味著風險資本的退出價值必然要受到抑制。因為與IPO相比,在M&A中,收購方往往能擁有更大的議價能力。要想扭轉這種不利的局面,被投企業就必須竭盡全力盡早產生正的凈現金流。但是,這種辦法在美國是很難行得通的。因為這個國家沒有一項全國范圍的政策對初創企業給予應支有的支持和關注。這就意味著,成功的初創企業將繼續把它們的上市計劃轉移到那些能夠提供更多便利的國家。在亞洲,這種情況將可能特別地惠及中國,前提是中國必須繼續推進其資本市場的改革進程,并且借鑒吸取國際上的先進做法和經驗。
另外,隨著南美以及世界上其他地方不斷完善它們的風險投資環境,其交易所也將變得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