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萬強:小米曾經4個“逼瘋”的時刻

“逼瘋”,這個關鍵詞是8月20日《參與感》媒體溝通會上的一個關鍵詞。“逼瘋”也是小米內部用語,極致就是把自己逼瘋。
我跟阿黎對話的主題不是參與感,而是參與感的后臺——逼瘋。深度拷問一下阿黎這3年做手機最“逼瘋”的經歷。
以下為黎萬強口述:
2011年:最逼瘋的是3000萬預算被雷總砍了
2011年8月我們要發布手機,之前沒有做過任何市場宣傳,都在做MIUI的研發。2011年決定開始做手機和小米網,當時想找一個手機和營銷的負責人,但和雷總研討后覺得不合適,我說讓我來做吧。雷總讓我提市場方案,當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凡客,我們要學習凡客的先進經驗,所以就做了一個3000萬路牌的方案,結果被雷總全盤否定。他說我們能不能像做MIUI一樣不花一分錢,把手機也做起來。當時內部開玩笑說雷總出的是智力題,其實雷總希望我們靠口碑來做產品,不能做廣告,我們只好逼自己做新媒體。
小米剛成立時,我們就考慮不開實體店,而是自己做電商。這是從長遠角度考慮,因為小米量做大以后,自身需要很大流量,而且要做自主品牌,如果到第三方平臺,后路可能被攔死。2011年6月決定做小米網,8月發布小米手機,第一臺手機不是從倉庫發出,而是在小米辦公室發出,當時整個倉庫就設在會議室,角落里都是包裝盒。9月發出第一批工程機,10月租用凡客一千平米倉庫,當時我們認為每天能發出一千單就不錯,但9月5日第一次預定就拿下30萬訂單,小米第一次做電商的節奏實在太快。其他電商一兩年做出的成績,我們只用了6個月。
2012年:最逼瘋的是15萬臺的小米青春版
2011年8月我們發布小米一代,雙核1.5GHz;2012年5月發布青春版,雙核1.2GHz。其實青春版才是我們準備在2011年8月發布的產品,因為高通突然升級了平臺,為了搶占這個制高點,我們決定把原定“一代”的青春版放在倉庫里,當時庫存有17萬臺之多。
小米一代發布半年之后,我們打算清理17萬臺的庫存,當時我們面臨兩個壓力。一是17萬臺不是小數目,能不能賣出心里沒有底;二是青春版與小米一代發布時間相隔較短,兩個版本同時銷售可能會互相干擾,我們如何做到一發布就立刻售罄,使它成為一個紀念型產品,而非主流產品。當時壓力巨大,如果17萬臺沒有賣好會引發連鎖反應。
為了順利賣出17萬臺,我們在微博上做了線上首發,當時引起巨大轟動。其中一個最關鍵因素是:我們7個合伙人集體賣萌,拍了一張向《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致敬的海報。其中有一個合伙人還不愿意賣萌,我就勸說他:“兄弟,這是17萬的貨,你是要人家笑還是讓自己哭,你選擇吧。”與此同時,我們還在中央美術學院的宿舍里拍了一個關于青春的短片。我認為小米有趣之處在于,當大家覺得一定要做的時候,狀態都非常好。
2013 年:最逼瘋的是10億賭局
2010年創辦小米是最幸福的,沒有人知道我們,我們可以安靜地做產品。2011年做手機,沒有人相信我們,也沒有人看得起我們。2012年我們開始步上正軌,賣出700多萬臺手機,2013年很多互聯網公司和傳統手機廠商開始學我們,當時我們在公關層面面臨很多爭議,其中兩起事件最為典型。
2013年12月雷總獲得年度經濟人物,本來是一件很高興的事,但馬云一句“在小米身上看到營銷”,我的心拔涼拔涼的。小米營銷確實做得不錯,但很多人認為小米的成功只靠營銷,這是很大的誤解。10億賭局代表很多人對小米快速崛起的不解,或者是存在片面的理解。10億賭局之后,外界的不解從側面給了我一個推力,下定決心把《參與感》寫下去,因為它能夠告訴大家小米背后到底怎么做、怎么想的。
2014年:最逼瘋的是小米4的發布
小米4發布會前后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因為很多手機廠商通過學小米模式,無論是做產品,還是做系統、定價,都慢慢地追趕上來。我們對小米4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它是小米4年的成年禮。如何保持更高的持續關注度?如何能夠親切地表達出來?
前三年我們主打性價比,今年我們壓力空前,發布會足足準備了近兩個月。但從最后的結果來看,發布會當天,小米4及相關的百度搜索指數有400萬,遠超同行10萬、20萬的搜索量,這也證明我們很好地邁過這一關。
小米4之所以成功,首先我們在產品定義上主打工藝和手感,雷總和產品團隊在這方面做了精準定義,再落實到營銷團隊,我們思考如何巧妙地把工藝和手感傳達給大眾,最后文案敲定為“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它能鮮明地表達出來。同時在社交渠道上,有兩起事件幫助我們更好地擴散。
一是鋼板拿在手上很震撼,有網友把它P成“一塊菜刀的藝術之旅”,通過各種搞怪創意讓用戶知道小米4采用了金屬材質。
二是本來我們打算在發布會上介紹,一塊普通鋼板如何變成藝術品。沒想到米4發布會的前一天,雷總在微博上提及奧氏體304,很多網友表示這不就是家里的菜刀嘛,小米卻把它搞得高大上。但這個事件帶來的對抗和爭議,反而有助于我們對工藝這一關健詞的擴散。
作者微信公眾號:ijincuodao
我跟阿黎對話的主題不是參與感,而是參與感的后臺——逼瘋。深度拷問一下阿黎這3年做手機最“逼瘋”的經歷。
以下為黎萬強口述:
2011年:最逼瘋的是3000萬預算被雷總砍了
2011年8月我們要發布手機,之前沒有做過任何市場宣傳,都在做MIUI的研發。2011年決定開始做手機和小米網,當時想找一個手機和營銷的負責人,但和雷總研討后覺得不合適,我說讓我來做吧。雷總讓我提市場方案,當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凡客,我們要學習凡客的先進經驗,所以就做了一個3000萬路牌的方案,結果被雷總全盤否定。他說我們能不能像做MIUI一樣不花一分錢,把手機也做起來。當時內部開玩笑說雷總出的是智力題,其實雷總希望我們靠口碑來做產品,不能做廣告,我們只好逼自己做新媒體。
小米剛成立時,我們就考慮不開實體店,而是自己做電商。這是從長遠角度考慮,因為小米量做大以后,自身需要很大流量,而且要做自主品牌,如果到第三方平臺,后路可能被攔死。2011年6月決定做小米網,8月發布小米手機,第一臺手機不是從倉庫發出,而是在小米辦公室發出,當時整個倉庫就設在會議室,角落里都是包裝盒。9月發出第一批工程機,10月租用凡客一千平米倉庫,當時我們認為每天能發出一千單就不錯,但9月5日第一次預定就拿下30萬訂單,小米第一次做電商的節奏實在太快。其他電商一兩年做出的成績,我們只用了6個月。
2012年:最逼瘋的是15萬臺的小米青春版
2011年8月我們發布小米一代,雙核1.5GHz;2012年5月發布青春版,雙核1.2GHz。其實青春版才是我們準備在2011年8月發布的產品,因為高通突然升級了平臺,為了搶占這個制高點,我們決定把原定“一代”的青春版放在倉庫里,當時庫存有17萬臺之多。
小米一代發布半年之后,我們打算清理17萬臺的庫存,當時我們面臨兩個壓力。一是17萬臺不是小數目,能不能賣出心里沒有底;二是青春版與小米一代發布時間相隔較短,兩個版本同時銷售可能會互相干擾,我們如何做到一發布就立刻售罄,使它成為一個紀念型產品,而非主流產品。當時壓力巨大,如果17萬臺沒有賣好會引發連鎖反應。
為了順利賣出17萬臺,我們在微博上做了線上首發,當時引起巨大轟動。其中一個最關鍵因素是:我們7個合伙人集體賣萌,拍了一張向《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致敬的海報。其中有一個合伙人還不愿意賣萌,我就勸說他:“兄弟,這是17萬的貨,你是要人家笑還是讓自己哭,你選擇吧。”與此同時,我們還在中央美術學院的宿舍里拍了一個關于青春的短片。我認為小米有趣之處在于,當大家覺得一定要做的時候,狀態都非常好。
2013 年:最逼瘋的是10億賭局
2010年創辦小米是最幸福的,沒有人知道我們,我們可以安靜地做產品。2011年做手機,沒有人相信我們,也沒有人看得起我們。2012年我們開始步上正軌,賣出700多萬臺手機,2013年很多互聯網公司和傳統手機廠商開始學我們,當時我們在公關層面面臨很多爭議,其中兩起事件最為典型。
2013年12月雷總獲得年度經濟人物,本來是一件很高興的事,但馬云一句“在小米身上看到營銷”,我的心拔涼拔涼的。小米營銷確實做得不錯,但很多人認為小米的成功只靠營銷,這是很大的誤解。10億賭局代表很多人對小米快速崛起的不解,或者是存在片面的理解。10億賭局之后,外界的不解從側面給了我一個推力,下定決心把《參與感》寫下去,因為它能夠告訴大家小米背后到底怎么做、怎么想的。
2014年:最逼瘋的是小米4的發布
小米4發布會前后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因為很多手機廠商通過學小米模式,無論是做產品,還是做系統、定價,都慢慢地追趕上來。我們對小米4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它是小米4年的成年禮。如何保持更高的持續關注度?如何能夠親切地表達出來?
前三年我們主打性價比,今年我們壓力空前,發布會足足準備了近兩個月。但從最后的結果來看,發布會當天,小米4及相關的百度搜索指數有400萬,遠超同行10萬、20萬的搜索量,這也證明我們很好地邁過這一關。
小米4之所以成功,首先我們在產品定義上主打工藝和手感,雷總和產品團隊在這方面做了精準定義,再落實到營銷團隊,我們思考如何巧妙地把工藝和手感傳達給大眾,最后文案敲定為“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它能鮮明地表達出來。同時在社交渠道上,有兩起事件幫助我們更好地擴散。
一是鋼板拿在手上很震撼,有網友把它P成“一塊菜刀的藝術之旅”,通過各種搞怪創意讓用戶知道小米4采用了金屬材質。
二是本來我們打算在發布會上介紹,一塊普通鋼板如何變成藝術品。沒想到米4發布會的前一天,雷總在微博上提及奧氏體304,很多網友表示這不就是家里的菜刀嘛,小米卻把它搞得高大上。但這個事件帶來的對抗和爭議,反而有助于我們對工藝這一關健詞的擴散。
作者微信公眾號:ijincuodao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