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百(度)馬(可波羅網)有能力狙擊阿里巴巴嗎?

上周四五開始,騰(訊)百(度)馬(可波羅網)事件在互聯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真假尚不得而知,好在明天即將真相大白,希望會有準確的官方消息。騰百馬事件一直發酵到百度騰訊聯手狙擊阿里之上,作為行業專業的研究平臺,托比網怎么看待這一戰略合作/并購?我們將從馬可波羅網的價值和收購后的玩法兩部分予以討論。
馬可波羅的行業位置
諸多觀察文章都著重提及了馬可波羅的SKU情況,引述易觀國際2013年9月發布的《2013中國電子商務B2B市場年度綜合報告》,稱中國電子商務B2B市場SKU,阿里巴巴、馬可波羅、慧聰網分別以24%、22%、4.4%暫居市場前三位。
此一論據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
其一,馬可波羅作為一款B2B商業搜索引擎產品,其數據庫的建立采取的兩種手段都可能存在問題。
1)搜索引擎蜘蛛抓取。蜘蛛抓取要遵循Robots協議,這意味著一旦B2B平臺的其他競爭對手視其為威脅,其SKU的進一步擴展將面臨難題,SKU庫會變得陳舊,價值同步下降。類似案例比如淘寶屏蔽百度蜘蛛。如果真的形成威脅,1688和阿里國際加一行Robots不是難事;
2)搜索引擎蜘蛛之外,B2B平臺往往模仿買家角色去競爭對手處扒取企業信息,這種行為本身面臨侵權質疑,雖然該行為在行業內通行,但就像視頻行業一樣,并不代表這樣的操作方式安全無疑。
3)騰訊和百度并不運營B2B,對他們來說是產品SKU意義更大,還是背后企業的數據更有價值?目前為止,馬可波羅網并未公布其企業數據。可以提供兩個參考值,阿里中國付費會員用戶72.9萬(數據來自阿里IPO文件),慧聰網付費會員用戶18萬。根據下文分析的其他數據維度,顯然,馬可波羅與以上兩家仍然有較大差距。
其二,我們來看看馬可波羅流量數據。這里有三組數據源。第一組來自Alexa,對比參照物分別是B2B行業排名前九的廠商,馬可波羅的流量與環球資源相仿,排名約5-6位。
流量研究中,我們習慣引入Chinarank(隸屬于中國互聯協會)和CNIDP(隸屬于CNNIC)的數據,但遺憾的是馬可波羅均未有數據收錄。我們是否可以認為:流量角度上,馬可波羅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甚至,我們可以懷疑騰訊百度收購馬可波羅的可能性。
其三,馬可波羅網的營收能力與盈利能力。
目前,國內主要B2B平臺均已實現上市,包括業內大呼奇葩的金泉網(AIM,倫敦交易所),而運作多年的馬可波羅網卻一直沒能上市,其原因恐怕主要出現在營收能力或盈利能力上。
綜上,無論是內容生產方式、流量,還是營收、盈利、行業地位,馬可波羅的價值并不如近期輿論中提到的那么高。換句話說:以現在馬可波羅網的水準,騰訊和百度要靠它來牽制阿里巴巴,幾無可能。
騰訊和百度的投資/并購操作,更多還要還原到“怎么玩”的實操層面上。
騰百馬玩法預測
對于騰百馬的玩法,特別是對B2B行業格局帶來的影響,我們認為有三種策略。
先說最簡單的,馬可波羅變身騰訊和百度的Agency,可以成為“最親密的Agency”。無論是騰訊廣點通,騰訊微信商鋪還是百度搜索關鍵詞廣告,馬可波羅在B2B行業中的權重將予上升。目前馬可波羅的主要產品就是微商鋪和馬可通。另一家B2B平臺慧聰網同樣開發微信商鋪類產品,如果騰訊傾斜馬可,慧聰網可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百度這邊則更加耐人尋味。上月,慧聰網剛剛表示拿下百度阿拉丁平臺PC端的合約,若百度再與馬可波羅結盟,比較安全的方式是供給馬可波羅網移動端的阿拉丁,激進點的話可能會有類似中間頁PC端的扶持,此時來自馬可波羅網的信息有可能進入第二順位。
上述合作方式相對比較單純,往往拿錢買斷即可,應該用不到投資/收購這么大手筆。
第二種策略是共同組建金融公司,對馬可波羅來說將獲得較第一種更大的收益。B2B平臺現在不做金融就Out了,阿里推網商貸(含自營與銀行版),慧聰與民生銀行合作,又拿下全國性業務牌照,顯示了B2B企業對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的重視。
馬可波羅同樣有這樣的需求,資金上因為未上市而更受掣肘。此時百度與騰訊這兩大互聯網金主的進入,將利于資金突圍。同時政策層面上,即使三方沒有申請小貸牌照的意思,不受剛性監管的P2P方式同樣可以實現這一業務的順利開展。
此為中策,因為這一模式的受益者中,最大的是業務提供者——騰百馬,之后才是平臺上獲得既得利益、已經取得領先的付費客戶。就是說服務的是存量客戶而非增量客戶,同時帶來的行業活性有限。
上策是什么?——線上線下整合。潮一點說,我們叫它O2O。落地一點,是迎合開展B2B業務的企業線下操作的慣性,以及對實際操作流程的妥協。不好聽但事實如此,我們也不應忽視其深遠的影響力。
B類業務線下操作的慣性經過集中最終造就了批發市場、產業園,直至產業帶。產業園更是實現了前店(渠道流通的批發場景-商貿&物流中心)后廠的模型,整體供應鏈效率得到了提升。目前B2B平臺均重視這一業務的發展,比如阿里著重打造的義烏產業帶,慧聰打造的順德家電產業園。這一模式效果如何還很難講,但B2B平臺都已經開始布局。
對馬可波羅來說,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并非易事。馬可波羅并沒有阿里和慧聰代理強大的地緣優勢,如何把自己的線上大數據和線下的商機聚集地帶相結合,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此時騰訊的作用就舉足輕重。2014年1月,騰訊15億港幣入股華南城,這被解讀成騰訊入股的是“商業地產”,華南城主要從事的是B2B批發乃至衍生業務,而要將這一業務價值做大,實現現代化改造——“互聯網思維必不可少”。馬可波羅網的數據此時就顯得極有想象力。而在想象力的背后,這一合作如何產生效益仍將是極大的難題——無論是合作結構還是大數據應用,都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大家都在推,卻更多是在邊界之內實現,互相的沖突并不明顯。中國的B2B產業仍然有著相當長的時間會在這樣一種“非你死我活”的環境中發展,慶幸的是大家都不再那么消極怠工、止步不前了。
P.S. 由于木有收到明天(周二)新聞發布會的邀請函,所以準備了幾個問題供媒體記者們參考:
1.馬可波羅網現在的客戶規模,營收水平?
2.馬可波羅網現在的大股東情況,如英特爾和LG的持股比例幾何?
3.馬可波羅網現在的董事會組成,許小年先生與劉天文先生是否還任董事?
4.馬可波羅網未來如何發展,是否(獨立)上市?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