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嗅評:重建消費者對保險的信任才是核心,產品的創新次之

吳軍本人V投稿:本文將“保險創新”肢解為“市場”、“產品”、“溝通”三個環節來逐一剖析。看完再回頭來咂摸咀嚼下下面兩句話:近兩年來保險創新發端于互聯網,實為競爭催生,手段上是經營成本、獲取客戶之爭,其本質將走向“數據”的競爭。
John.Lee:對保險產品的再定義是文中亮點,關鍵是保險公司能否準確把握用戶體驗。至于互聯網語境下,傳統保險代理人如何行動則是一個大話題,竊以為不能單純講其弊端,也可以談一談保險公司應該怎樣鼓勵和引導代理人更好地使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互聯網保險真正的產品創新,目前仍是屈指可數。不過從行業自我糾偏的能力看,真正借道創新實現行業突破的時機尚未到來。這個所謂的窗口期和磨合期,還會繼續下去,亂世出英雄,就看你行不行了!
褚少軍:從一個用戶的角度,其實并沒覺得保險有那么復雜,其實用戶更關心的首先是透明和信任,性價比,國內的保險往往是買保險的時候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理賠的時候來一堆不可抗力或者不在范圍呢。消費者已經從骨子里對保險失去信任,重建信任才是核心,產品的創新或者互聯網思維其實可以放在次之的位置。
再有監管,別忘了監管,監管確實會遏制創新,但是國內保險如此缺乏信任的情況下,監管的地位也就特別尷尬,太嚴說扼殺創新,放寬增大風險又可能視投保用戶于兒戲。所以監管環節能不能有所創新,怎么適應保險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挺重要。
還有一個其實是準入門款,國內的保險公司準入,甚至連險種的準入都有較高的門檻,畢竟打擦邊球的保險創新還是難走長遠,原有的保險既得利益方一方面既想創新,但同時也排斥“創新”,比如擔心互聯網公司對保險業帶來顛覆式的創新,打破自己在保險業的話語權。
jiaweb:小米手機每周一次搶購,飛哥這樣雇傭“搶手”的小黃牛,每次能搶到50臺機器,按照每臺機器利潤100元計算,每月利潤大概在2.5萬元左右。
毛毛Michael:對于黃牛搶購,小米技術上能解決嗎?這是我們的疑問,是否可通過IP,電話,地址,設備號等多種方式來監控用戶是否是黃牛,我相信技術上即使不能解決,也是可以緩解的,而小米是否有做過什么優化?抑或是小米默認這種能夠快速搶購完畢的方式,畢竟黃牛的搶票工具可不是一般人能夠開發出來的,他們會讓小米銷售速度再度刷新,提升小米的品牌度。
“每個晚上喬布斯都會和家人坐在廚房的長桌共同進餐,討論圖書閱讀、歷史還有其他的事情,沒有人會拿一部 iPad 或者筆記本電腦出來。他的孩子們也從不對任何設備上癮。”
zerozu:個人理解,孩子還處于想象期,他們應該有更自由的想象方式和抽象思維能力。電子產品特別是游戲,視頻等應用使用過多會降低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而隨便找一個別人的答案和形象。所以,我個人限制孩子用電子產品。
褚少軍:其實這并不代表科技公司的高官們不認同本身的產品,恰恰相反,他們更清楚的認知到他們的產品適合什么樣的年齡階段的人使用。同時科技公司的高官們因為自身的閱歷,可能更懂得克制,更清楚小孩子太早接觸甚至沉溺科技產品對其成長和發展所帶來的傷害。其實簡單的講,就是其實然,并且知其所以然的群體更懂得讓自己的孩子如何合理如何適時的試用科技產品。因為科技產品本應該是助力人類提升生活品質的,但是如果不節制,就會起到反作用。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