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暫不研發完全無人駕駛:只有人才能更好地駕駛車輛

創投分享會注:隨著谷歌、百度相繼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傳統整車廠商也開始投入無人駕駛或半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似乎“無人駕駛”已指日可待。但近日,豐田汽車公司宣布,沒有研發完全無人駕駛汽車的計劃,多少有些反常的冷靜,豐田認為,畢竟任何技術都存在失(shi)靈的可能(neng)。本文轉自中國經(jing)濟網,原(yuan)文標題:,作者(zhe):張宇星(xing)。
豐田汽車在“智能駕駛”方面選擇了說真話、說實話,承認“畢竟任何技術都存在失靈的可能”。那么,其他品牌或企業能不能別再不切實際地忽悠人啦?
9月16日(ri)有報道稱,豐(feng)田汽(qi)車公司宣(xuan)布,沒有研(yan)發(fa)完全無人駕駛汽(qi)車的計劃,而是更側重(zhong)于(yu)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yan)發(fa)。在這里(li),中國經濟網記者不禁要(yao)為豐(feng)田汽(qi)車點一個贊!
豐田汽車對于此舉的解釋很簡單,因為在他們看來,“出于安全性考慮,只有人才能更好地駕駛車輛”。
的確,在過去的幾年間,所謂的“無人駕駛”或“智能汽車”被人為地吹捧到不恰當的地位。
一方面,傳統的汽車廠家紛紛給出所謂“無人駕駛汽車”會在哪一年量產,會有怎樣的時速,全然不顧現實的可行性。如;兩年前,沃爾沃公司高層就表示,未來,沃爾沃一定是第一家推出商用無人駕駛汽車的公司。他們希望在2014年,能夠首先推出時速31英里的汽車,而正在研發的SARTRE項目最快能讓無人駕駛汽車達到每小時53英里。如今,2014年已過三分之二還多,那些“時速31英里”無人駕駛汽車在哪兒?
沃爾沃計劃2014年推出無人駕駛汽車,并希望在2020年實現完全不會導致乘客受傷的汽車系統。
另一方面,谷歌等知名公司更是將所謂的“智能汽車”神話到已經夢想成真的地步。如今年5月,谷歌宣布:“計劃部署至少100部全自動、雙座、蛋形測試車輛。這類汽車的車速為每小時25英里(每小時40千米),不配置方向盤”。為了遵守加州道路交通法規,谷歌隨后表示,測試車輛將配置方向盤、剎車踏板和油門踏板。
正如豐田設在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的技術中心副總裁Kristen Tabar所說,“終極傳感器”其實早已存在,并非某項創新技術,而在于人類自身。人類有著視覺與聽覺的先天優勢,綜合接收信息作出相應判斷,這是機器不能取代的。
至此,豐田或許又成為一個戳穿“皇帝新衣”的小孩兒。
關于“無人駕駛”或“智能汽車”,考量其是否能夠量產或商品化,無外乎以下幾個條件是否得到滿足。
首先,這些“無人駕駛”或“智能汽車”是否能夠闖過“法律關”。
兩年前,美國加州允許谷歌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在加州合法上路。這也是美國第三個通過無人駕駛車輛合法上路的地方。但是就在本周,美國加州開始實行的機動車管理法規規定,要求駕車人必須對汽車擁有“實體控制能力”。這意味著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必須安裝方向盤、剎車等“實體控制設備”,否則將禁止上路行駛。而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不得不加裝了“可以自行插拔的方向盤”,以通過加州汽車監管部門的審核。
事實上,法律層面的問題還遠不止這些。比如,一旦發生事故后,“無人駕駛”或“智能汽車”一方的責任如何判定,誰來承擔?一個多月前,英國商務大臣凱布爾宣布,英國將于明年1月開始允許無人駕駛汽車在公路上行駛。但相關監管部門要求上路的無人駕駛汽車必須有人監控,并且可以隨時切換到人工駕駛模式。那么,這還是廠家們吹噓的真正“無人駕駛”嗎?又有多少人敢坐、愿意坐在“無人駕駛”的方向盤后方“監控”呢?
其次是我們周遭的現實條件,是否允許或何時允許“無人駕駛”或“智能汽車”能夠從容上路。
國情不同、道路狀況各異,法規不同,文明程度各異,車況不同,駕乘技術各異……如此巨大、繁復的道路運行系統,眾多不可預知的車輛或其他參與者,“無人駕駛”或“智能汽車”的設計師們到底做足了多少功課?
美國電器電子工程師學會旗下期刊《科學縱覽》日前報道了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潛在重大問題”。谷歌聲稱從2009年開始研發該項目,但迄今為止進行過兩次官方的(有政府監管部門人員在場的)測試工作。最重要的問題在于,其測試的規則制定權居然屬于谷歌自己。因此,人們有理由質疑:“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官方測試:裁判or賽手”?曾“獻身”該測試的內華達州機動車輛管理局前局長Bruce Breslow,也認為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在紅綠燈跟前太過小心”,以至于行駛效率低下,有可能會對其他車輛造成安全隱患。
難怪有網友表態:不看好谷歌,他的東西都是噱頭,雷聲大雨點小。
最后是人們是否能夠在心理上容納“無人駕駛”或“智能汽車”,或者要花多長時間去適應、接受它?
直到目前,在國內真正實現“無人駕駛”或“智能汽車”公開秀的,是某高檔車品牌旗艦車型。一年前,在該車的上市發布會上。其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乘坐這輛“駕駛座無人駕駛”的智能駕駛試驗車“賺足了眼球”。
但是,這款高檔車品牌的旗艦車型價格在一百萬至兩三百萬元,置身后排的車主非貴即富。作為該品牌的高管,你可以“駕駛座無人駕駛”,為了推銷產品嗎!只有百十米經過反復演練的路程嗎!那么,其他身價動輒上億元或更多的車主們,選擇“無人駕駛”或“智能汽車”的初衷是為了炫酷,還是因為真“雇不起司機”而哭窮呢?
在ITS World Congress 2014大會上,豐田展示了這款雷克薩斯。這款汽車配置了豐田自主開發的無人駕駛技術。類似于Peterbilt,豐田將這款車的功能定為輔助司機而非完全無人駕駛。該公司表示,無人駕駛在未來短期內還很難實現。
最后,還是引用本文開頭的消息做結尾。豐田更加側重于研發駕駛輔助的半自動駕駛技術,如車道保持技術、自動巡航控制、駕駛員注意力檢測等等,“將作為人類駕駛的補充,而非取代品,畢竟任何技術都存在失靈的可能”。
豐田汽車在“智能駕駛”方面選擇了說真話、說實話,承認“畢竟任何技術都存在失靈的可能”。那么,其他品牌或企業能不能別再不切實際地忽悠人啦?(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宇星)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