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華:要論移動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沖擊,現在只是“塞班時期”

創投分享會注:2014年,李開復不在崗的一年中,創新工場的投資節奏變快了許多,過去四年投資了約70個項目,今年目前為止總共投資了約60個項目,幾乎是過去四年的總和,這有投資市場變熱的原因(參見《》一文),也有創新工場架構成熟的原因。
今年也恰是創新工場五周年。大概是想借此向外傳遞更多的聲音,創新工場以一場小范圍的下午茶開始了周年慶。
李開復缺位,工場里最該頂上的就是聯合創始人汪華,作為創新工場的投資大拿,下午茶也就自然從他開始。
創新工場一直都堅持進行早期投資,2009年開始關注移動互聯網,到現在細分成五六個領域,雖然有許多人已經熟悉了汪華的移動互聯網的三個階段的判斷(可以詳見),但是這種判斷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在9月15日的下午茶的現場,汪華以教育領域為例這么解釋。
投資的邏輯
他認為教育通過移動互聯網發生變革是必然的事情,這判斷源于兩個現象。
第一,就業者在受影響。汪華的原話是“勞動人口的大遷移”,他舉例說比如電商對實體商業就業者的沖擊,Uber對出租車司機、調度員的沖擊。實際上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國內外都有明顯的例子。國外的可汗學院,據了解早在兩年前,也就是2012年,每個月在可汗學院接受教育的學生數量,已是美國哈佛大學總培養學生人數的10倍還要多(詳見),國內莫過于免費培訓對新東方的沖擊。移動互聯網又是再一次的勞動人口的大遷移,在這一點上對就業者的影響同理可證。
第二,消費(方式與內容)在受影響。現在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方式與過去完全不同,有了極大的提升,那么他們的教育消費也必須同步升級,怎么讓95后喜歡你的教育、接受你的教育,互聯網時代有在線教育,那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教育產品是什么,應該如何升級?
但教育的變革就在現在嗎?
若說教育方式的變革勢在必行,那么近期梯子網早早解散事情又如何解釋?汪華解釋,雖然是剛需,但時間點還處于早期,而且目前的做法大多數也只不過是將線下的內容直接放到了線上,只是內容的遷移不是形式的變革,如果以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來形容,現在只不過處于塞班的年代,人們遠不知道安卓和iOS的形態。
未來的五年
如果說汪華關于移動互聯網的三個階段的判斷很好地預測了過去的五年,那么未來的五年會是如何,機會在哪兒?汪華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未來應關注兩個方面。
第一是95后。95后,出生的時候中國剛有互聯網,成長時恰好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作為互聯網的原著民,他們的消費習慣決定未來的產品形態,例如現在觀影也會出現他們所喜歡的彈幕。汪華也在現場提問,微信就一定是95后的所需要的溝通網絡產品,有沒有別的替代形式?回答雖是未知數,但問題即是機會。
第二是類似工業革命那樣同量級的、對社會的改變。互聯網沖擊下,整個社會的效率會極大的提升,并每年以數倍的形式發展,每個人都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服務和便宜的商品,如教育。
汪華表示,未來創新工場會更open,希望與更多的早期投資機構合作,共享創新工場的經驗,摸索出更好的模式幫助到創業者。
果然,下午茶的下半場則以open的方式開始,少與外界接觸的創新工場投資合伙人邱浩帶著投資項目的CEO悉數出現在媒體面前,據悉創新工場將以下午茶的形式陸續介紹各個領域不為人知的投資合伙人。
邱浩主要負責2B和O2O業務,2B方面他的投資標準如下(這方面創業者多關注):
第一,核心軟件。項目要是核心軟件,業務完全離不開。
第二,用戶量級。用戶量級應該就是幾萬到幾百萬。
第三,推廣成本低。軟件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銷售或者分發,或者是輕度的渠道代銷。
第四,積累數據。這類軟件必須是SAAS類型的,可以積累數據,從而為今后增值服務的提供可能性。
注:創業者也可以參考他曾經投資過的兩個項目:易遨軟件和上海的ebest。
在O2O方面,他主要選擇旅游、汽車(前期銷售、汽車軟件、汽車后服務)、家庭社區(主要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醫療四個方面。
本周五有創新工場硅谷方面的負責人談相關領域的投資情況,讀者有相關問題可留言給我們,創投分享會一定帶到。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wen)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