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夏季F&M節】90后米公益創始人王子:公益是平的,公益也是一種消費

注:本文根據米公益創始人王子在2014創投分享會夏季F&M節上的演講,創投分享會進行了整理、編輯。
我(wo)(wo)(wo)是米(mi)(mi)公(gong)(gong)益(yi)(yi)的(de)(de)創(chuang)始人,真名(ming)就叫王子,目前還在清華大(da)學經管學院念(nian)研究生。大(da)概在一(yi)(yi)年半以前我(wo)(wo)(wo)和小伙伴一(yi)(yi)起發(fa)起制作了國內第一(yi)(yi)款公(gong)(gong)益(yi)(yi)應(ying)用(yong)——米(mi)(mi)公(gong)(gong)益(yi)(yi),在這樣的(de)(de)應(ying)用(yong)里(li)面用(yong)戶不需(xu)要花錢,只需(xu)要用(yong)手機完成對身心有(you)益(yi)(yi)的(de)(de)任務就能夠(gou)獲得大(da)米(mi)(mi)。用(yong)戶拿到這些米(mi)(mi)粒就可(ke)以去我(wo)(wo)(wo)們(men)的(de)(de)平臺兌換企業捐贈(zeng)的(de)(de)真實公(gong)(gong)益(yi)(yi)物資捐出(chu)去。當時做這個東(dong)西是想通過互(hu)聯網這種有(you)趣的(de)(de)方(fang)式連接(jie)企業、公(gong)(gong)益(yi)(yi)組(zu)織和個人三方(fang),能夠(gou)讓有(you)錢的(de)(de)出(chu)錢,有(you)力(li)的(de)(de)出(chu)力(li),最終讓我(wo)(wo)(wo)們(men)的(de)(de)公(gong)(gong)益(yi)(yi)更加容易(yi)地運轉下去。
我們今年年初拿到一筆天使融資,目前新版本也在做非常緊密的內測上線過程,所以希望各位成為我們的測試用戶。
其實挺奇怪的,每次來到這樣的場合都發現我們做的是最屌絲的事情,為什么說是屌絲呢?因為我們雖然是絲,但是公益這個高大上的名詞還是比較屌的。我們雖然是做一件高大上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利潤率遠遠不如賣米粉的。為什么我學了這么多年的商科要做一個貌似不賺錢,而且不太應該賺錢的事情?
這個話在兩年前講是對的,因為那個時候市場上沒有人想做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但我們今天討論的是關于未來的話題,就在不久之前的幾個月,蘋果商店超過40款公益應用,在魯甸地震的捐贈中90后的捐款意愿登上的榜首,隨著人們意識的覺醒和進步,以前的隔閡和障礙在未來會變得更加平。
信息拉平:公益需要透明
這種“平”,一方面是由于契約意識和用戶自我意識的覺醒。我小學的時候考試給我最大的動力是考好了可以買一個玩具玩。
我之前很困惑的事情是年初招了一大批90后的小伙伴跟我們一塊創業,但是大家都不太愿意加班。這個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我們這代年輕人的契約意識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從小做什么都要談條件,行動的目標感都非常強。公益在未來執行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及時、準確和可持續。我們可以想一想,以前做公益的時候,我們捐錢并沒有特別多地想要知道結果,或者做線下籌款的時候很多人捐錢很爽快,但是沒有很關心錢去了哪里。這個事情告訴我們有可能是我們捐款并不是出于公益動機,而是捐款這個行為本身就足夠感動我們自己。這是什么事情呢?我們發現以前的捐款事件往往都是事件驅動型的,有人帶動了,大家一窩蜂地捐款。但是現在,甚至在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公益遭到質疑,有越來越多的丑聞出來,每個人做公益越來越趨向于理性,我需要知道我的付出去了哪些地方,我的付出幫助了哪些人,而不是自我安慰式的滿足。
我們做了一些用戶調查和分析發現,即便移動互聯網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公益的效率,用戶更加關心的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信息是否更加透明,他做的事情是否真正幫助到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體驗拉平:讓公益有參與感
另一方面的“平”是由技術和我們的觀念進步推動的。我自己做公益這個事情,狹義上的活動是大學的時候才做的,但是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都參與過公益活動。大家是否有想過一個問題,我們有那么多可以做的事情為什么要做公益呢?做著做著發現公益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消費行為,我們去淘寶買東西,消費的是商品。我們做公益收獲的是快樂,我們都是用時間、金錢和精力做出選擇,但究竟是什么讓我們最終選擇公益?就是體驗式的參與。
我們做公益,除了做這個事情以外,我們還和志同道合者產生交流,我們留戀孩子們天真的笑臉,用我們專業的知識解決社會問題,我們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收獲到了快樂。我們做公益就是這么一個道理。這個東西要求我們未來的公益在傳播形式和參與上要做到互動,好玩,便利又不能失去參與感。我們把互聯網作為公益的渠道和途徑去宣傳,其實移動時代的公益是產品化的,我們應該努力讓線上和線下的公益沒有區別,讓付出和參與的形式沒有任何限制,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要把體驗拉平。這里重要的是體驗,而不僅僅是買賣,入口也不再是流量,而是使用場景。我們現在的手持設備和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的時代,創造更多形式豐富的移動公益才是我們的未來。
心態拉平:公益要平衡感性與理性
我們把信息拉平也好,把體驗拉平也好,我們如果真的要做公益,真正應該做的是應該把我們的心態拉平,這個怎么理解呢?大家都愿意投身公益事業,但是愛是有能力的,而不是意向。公益最難的點是我們做任何一個東西都要充分考慮到它的后果是什么,不能像團購一樣。公益需要考慮它的后果,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公益事業,大家把心態放平,自己去體會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最后作為總結,也是小小的延伸,我想說的是創業其實也是平的。我自己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就創業,到現在已經有四五年的時間了。技術的進步,包括文化與觀念的多元,其實已經極大地拉平了創業的機會。我們要想清楚究竟喜歡什么東西,創業首先要找到一個足夠大的市場,這句話是對的,但是對于我們90后來說,我們找到喜歡做的事情,用正確的方法做到極致,如果是大眾的需求,你會獲得很多人的擁戴。如果它是一個小眾的需求,你找到支付的方法和更高的議價。在我的觀念里認為,市場模式和商業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喜歡,因為喜歡才是我們這些90后創業的原動力,也是我們一直堅持做公益的理由。謝謝!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