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招財寶拿什么來上一萬億?

2014年8月底,在阿里小微旗下的招財寶推出變現功能的發布會上,招財寶CEO袁雷鳴表示,招財寶的目標是奔向一萬億。
招財寶靠什么上一萬億?它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虎頭蛇尾的淘寶理財?這些問題的答案最終還是要落腳在阿里對移動支付的把控上。
移動支付是成本高、收入低的苦差事,如何把過路財神留在自己的產品體系內才是掙大錢的關鍵所在。移動支付戰役打的再熱鬧,決定最終勝負的仍然是理財這場戰爭。
雖然阿里小微沒有涉足P2P等等最新潮的產品,只要能夠讓招財寶延續余額寶的輝煌,牢牢把海量用戶的存量理財資金留在自己體內,拼流量的移動支付生意就無法動搖阿里金融帝國的根基。
一、招財寶和淘寶理財是什么關系?
淘寶理財最早就叫招財寶,這個名字只用了很短一段時間就改名為現在的淘寶理財,招財寶則留給單獨成立的公司。招財寶也是淘寶理財下和余額寶、基金理財以及保險理財(已被取消)并列的子欄目。
在變現功能發布之前,除了能不能直接用余額寶付款,招財寶和淘寶理財沒什么本質區別,都是代銷其它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淘寶理財上有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相當于金融機構開個理財產品淘寶店,賣過各種基金和萬能險。招財寶上不是金融機構入駐開店,是直接賣理財產品,目前賣過保本基金、萬能險、個人貸和中小企業貸。從能買到的產品看,淘寶理財只比招財寶少兩個品種:個人貸和中小企業貸。
從銀行、基金和保險這三大類最傳統的理財產品看,淘寶理財等互聯網代銷渠道仍然受到很多限制。保險類產品最弱勢,自由度也最高,保障功能基本為零的萬能險在保本保底的賣點下突飛猛進,屢屢成為淘寶理財以及“雙11”大促的熱賣品。相比之下,基金產品的自由度就差很多,廣告做得小心翼翼,想偷偷送點集分寶也不敢直接折算進收益率。至于銀行,壓根就沒在淘寶理財出現過,曾經有一家南方小銀行想第一個吃螃蟹,只發了個廣告就被直接拍死再無音訊。過去隨意的保險現在也開始補課,萬能險統統下架,連保險理財的子欄目都徹底消失了。
招財寶代銷理財產品比淘寶理財自由度更大,例如基于銀行承兌匯票的中小企業貸只在招財寶有。想搭上余額寶快車的金融機構多到排長隊,可以看出阿里小微在引入理財產品的時候非常慎重,引入的保本基金和債券基金都是風險較低的基金產品,萬能險和票據類企業貸款都沒有出現過未達預期收益的情況。正是因為歷史上百分百實現預期收益的產品很多,招財寶才能推出提升大大定期理財產品流動性的變現功能。
二、招財寶變現功能是干啥?
招財寶的變現功能,實際上是用戶甲將自己手里的理財產品到期收益作為抵押,向用戶乙的發起個人貸款項目,被變現的理財產品所有權并沒有換人。
以萬能險為例。用戶甲購買了招財寶銷售的一款萬能險,10000元,期限三年,預期年化收益率6.9%。如果你把這款理財產品拿滿三年,當然可以順利拿到三年的收益;可是如果你一年后著急用錢,按理說你的賬戶上只有10690元,但是由于保險沒到期需要扣手續費,能到手的現金不足一萬。
同樣是一年后著急用錢,使用招財寶的變現功能則損失很小。用戶甲這10000元已經放在萬能險里滿一年,這一年時間換來了690元的收益。后兩年還會有每年6.9%的收益,只不過現在取不出來。于是,用戶甲招財寶上發起一筆個人貸款業務,誰現在給他10690元,他就把兩年后的本金和收益都給誰。用戶乙感覺這筆買賣挺劃算,就付10690元給用戶甲,然后自己等著拿兩年后的6.9%收益。
招財寶在甲乙雙方的借款過程中只是一個平臺,用技術手段保證用戶甲的理財產品到期后返還的錢可以交到用戶乙手上。千分之二的手續費確實非常厚道,和退保手續費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需要特別注意,由于變現是兩個人間的借款,并沒有真正轉讓理財產品的所有權,所以目前還沒法對到期收益不確定的產品進行變現。例如招財寶已經售出的保本基金現在就不支持變現,因為你說不清它什么時候到期、到期能有多少收益。對于只保2.5%基礎收益的萬能險,如果到期收益比預期收益低,需要用戶甲額外向用戶乙支付一筆錢,否則用戶乙就拿不到足額的個人貸收益;如果到期收益比預期收益高,付完用戶乙的錢之后還有剩余,這些多出來錢沒道理返還給已經全額退出沒有承擔風險的用戶甲。總之,比預期收益高或低都是大麻煩。
很難說招財寶變現功能會如何改進,如果按照抵押品打折進行變現的思路當然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可是我不認為復雜的非足額變現能夠推廣到理財常識極度匱乏的余額寶用戶群體上。更麻煩的是,一旦變現的理財產品有風險,現在由眾安保險提供的還款保障也肯定沒法持續,千分之二的手續費肯定無法覆蓋擔保費用。
以上例子為方便理解,沒有考慮復利。準確的金額計算,請參考以下招財寶變現功能的官方數據。以下是8月25日開始計息的1000元兩年期6.7%萬能險,在9月12日全額變現的官方數據:
你持有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7%,變現前到期剩余資產1138.49,距離到期日還有713天;你將以年化利率6.7%發起變現,最大可變現金額1005.11元;本次變現金額1005.11元,到期應付利息133.38元;到期后,產品贖回金額將自動用于歸還變現本息,剩余資產0.00元。變現手續費2.01 元 (按變現金額 0.2%計)。
詳細規則參見招財寶官方的和
三、招財寶靠什么上一萬億?
變現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功能,有余額寶的海量用戶做后盾,招財寶這個理財產品銷售渠道天生強大。然而,變現功能并不是無中生有,必須首先有招財寶代銷的理財產品,才能有后續的變現和用戶間的個人貸款。
招財寶規模到底能不能到一萬億,關鍵在于兩點:一是代銷的理財產品規模到底能有多大,如果只有幾百億,不可能通過互相變現造出一萬億的規模;二是變現功能到底能有多靈活,如果不能突破無風險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反過來又會制約招財寶理財產品規模。
對于第一個問題,保本保底的萬能險顯然已經不足以支撐招財寶的發展。在保險、基金、銀行這三大類理財產品中,銀行理財產品規模最大,已經超過14萬億,其中大量低風險產品非常符合招財寶定位,但是銀行恐怕不會讓其它渠道代銷自己的產品,同時銀行理財產品也在面臨打破剛性兌付的監管要求;基金規模也不小,大約4萬億,也可以像余額寶一樣短期內迅速增長,但是所有的基金都不允許保本保收益,這與目前的變現功能是矛盾的,招財寶代銷過的保本基金也確實不支持變現功能;保險行業的萬能險最靈活,淘寶理財上的各種促銷花樣也玩得最多,然而這個行業終究吃不下大規模的高成本資金,整個保險行業的總資產也不過8萬億,單個萬能險的規模往往只有幾個億,監管部門對低保障的萬能險也正在逐步收緊,恐怕能當成理財產品用的萬能險會很快消失。
保險、基金、銀行都靠不住,招財寶還能從哪里找到足夠規模的理財產品來代銷呢?基于銀行承兌匯票的中小企業貸是一個選擇,但問題同樣是規模太小,極少有人能搶到,金額較大的承兌匯票則是去銀行貼現成本更低。阿里小貸的項目也是個好選擇,可是這樣又會回到有沒有擔保的老問題上,沒有擔保就沒法當成固定收益產品去變現,有擔保就會像逐步取消擔保的平安陸金所一樣遭遇規模瓶頸,再有錢的企業也拿不出幾千億作為擔保公司的資本金。
變現功能如果不改進,會讓招財寶更難找到合適的理財產品。現在的變現功能還只是雛形,之后的用戶自由度肯定會上升,例如可以自己設定變現利率。但是這些功能改進會對理財產品的風險控制要求更高。購買個人貸的用戶不會關心借款用戶是把什么風險等級的產品變現,只關心招財寶是不是承諾無風險。根據招財寶將余額寶資金自動預約購買產品的行為看,無法想象貨幣基金中的資金被導入有虧本可能的項目。即便是未達預期收益的情況,也會讓理財產品到期收益不足以支付個人貸到期收益。在整個金融行業都在試圖打破剛性兌付的趨勢下,變現功能反而是強化了招財寶的剛性兌付。
招財寶能不能上一萬億?起碼這個目標很難,連余額寶的規模都在六千億時降速,想達到一萬億恐怕還需要一兩年時間。雖然招財寶的用戶大部分來自余額寶,可是針對定期產品的變現功能也可以反過來促進活期產品余額寶的規模增長,值得加大籌碼下重注。
四、招財寶會顛覆誰?
由于招財寶是理財產品代銷平臺,它與發行理財產品金融機構的關系會像天貓與大賣家,不會像支付寶與銀聯。銀行是現在的理財產品最強代銷機構,金融超市的口號也喊了很多年,可是平臺開放度和靈活性還是輸給招財寶這樣的互聯網新玩家。體量巨大的銀行依然看不出有被顛覆的跡象,問題在于銀行與用戶的緊密聯系在被互聯網公司以及其它金融機構慢慢削弱。
招財寶顛覆的是同樣不夠強大的互聯網同行。變現功能一出,影響最大的將是平安陸金所。看看陸金所的全名“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平安集團自己擔保的P2P產品只是為了給這個場子拉人氣而已,它的真正目標是“面向金融機構、非金融企業與合格投資者的非標金融資產交易”。目前,陸金所已經在逐步取消來自平安的本息擔保,自己平臺內的項目大量是折價轉讓。招財寶在沒有引入P2P產品和阿里擔保的情況已經在人氣上大大超過陸金所,未來的理財平臺市場集中度比電商只高不低,容不下兩個模式相似的巨頭。
平安陸金所瞄上的萬億級別市場,恐怕才是招財寶一萬億目標的真正來源。如果在屌絲理財市場上,阿里也做成“全網理財,招財寶預約、成交和變現”的金融資產交易市場,這樣的夢幻估值足夠再上市好幾個阿里巴巴。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wen)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