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與百度,撕逼大戰第二季

還記得高德與百度的“免費門”撕逼大戰么?被百度整了一道的高德,在移動端換了新的掌門人之后,充滿報復意味的撕逼大戰第二季就這么愉快的到來了。
從今年2月10日阿里用10.45億美元全盤收購高德,至7月18日,阿里宣布高德的私有化工作正式完成,進入工作整合階段。五個月內,對于阿里與高德,外界存有各式各樣的猜想。隨著與百度在互聯網地圖業務上的競爭加劇,卸掉盈利壓力的高德將會采用何種策略應對競爭?高德又能否如阿里所愿為其生態圈提供底層服務與移動端入口?“付費轉免費”的撕逼大戰猶在眼前,吃了一次反應慢與沒經驗的虧,新高德這次是否已經逐漸開始適應互聯網的節奏了?
這些問題,高德需要一點點的來給出答案。
厲害的央視
昨天(9月23日)的產品發布會,是俞永福以高德移動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的身份,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平心而論,這個活兒并不輕松。因為在移動端,高德產品的地位實在不太穩。
雖然手機地圖用戶的規模在今年持續增長,第二季度已達4.72億。但這個量級實在已經不小,隨著市場飽和度的增大,用戶規模增長趨勢已經連續四季度放緩,今年Q2的增長率更是只有5.4%。天花板要到了,已有的每一個用戶就變得愈發珍貴起來。
目前,高德地圖與百度地圖是這個市場上毫無爭議的Top 2,百度落后于高德,但事實上,百度在上半年做了一件事,就像被前輩高人傳功一樣,嗖的一聲,百度就趕了上來。
這件事就是百度與央視從春運到五一,一直合作播出的“大數據特別節目”。作為(wei)有廣泛用(yong)戶基礎的入口級(ji)產品,任(ren)何社(she)會化營銷(xiao)的渠道(dao)都一定比不過CCTV,這絕對無可(ke)爭議。再加上百度在(zai)搜索與(yu)數據應(ying)用(yong)上的長(chang)期積(ji)累,這兩(liang)者的背書作用(yong)相當(dang)明顯。尤其是(shi)兩(liang)款產品沒有絕對意義(yi)上的功能差(cha)距(ju)之時,百度地圖(tu)在(zai)很大(da)程度上成為(wei)了(le)一款該(gai)領域的入門級(ji)應(ying)用(yong),在(zai)地圖(tu)市場(chang)上的份額有所上升,離高(gao)德更近了(le)。
但事實上,單純的從產品所能提供的內容來看,高德能給的更多。
先來看一張已經被使用多次的圖。
不討論2B端的服務,單純從2C端最為需要的數據層來看,高德也有著百度拿不到的東西。
對于數據層來說,地圖數據主要包括三塊:底層數據,POI數據與其他數據圖層或數據。
在底層數據上,高德自采,百度用四維圖新。一個民企一個半國企,又是一個雙寡頭。
POI數據這塊,百度地圖這方面的數據,主要來自四維圖新和道道通,當然也有其他來源,甚至有少量的自產數據。而高德地圖這方面的數據以自產為主,輔以向一些專業服務商購買(口碑網,大眾點評,攜程,樂途,搜房)
如果說這兩塊,兩款產品的數據采集能力在伯仲之間。但在一些專用數據的采集和生產能力上,百度處于明顯的弱勢,比如在俞永福不停吐槽的交通擁堵數據上。
交通擁堵數據的采集,一般來源于專業的數據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和交通部門有較深合作,其數據采集主要依賴于在出租車上安裝的GPS來采集實時車速為主,或者通過攝像頭、紅外探頭、雷達測速測量車速為輔。
每年,通過出租車、物流車等方式,高德號稱能掌握60億條路況數據。很顯然,無論是購買還是眾包,高德在這一塊做得明顯更好。
所以,央視給了百度做數據科普的機會。但塞翁失馬,抑制百度,高德還要把精力更多的放在C端砸概念上來。
不做生意,可沒說不繼續做POI
吐槽完百度的數據采集弱勢,俞老師下一個暗含的攻擊點在于百度的POI服務上。
從目前的廣泛設想來看,互聯網地圖一定會成為O2O的搜索入口。所以,在地圖上增加更多的POI展示,結合搜索入口給予更好地搜索體驗,然后從中考慮貨幣化路徑。這是百度的玩法。
不過,在高德看來,用戶用地圖最常用的功能是什么?一定是便捷的導航,精準的線路信息和規劃。很明顯,高德看不上百度現在的玩法。
早在今年初,百度地圖上就有了超過500萬的商戶標注信息,而這些商戶覆蓋了各個維度的商品交易與服務。而在高德地圖上,POI內容呈現的多為較為知名的商鋪及旅店。
拿協和醫院做對標,很清楚的看出高德與百度在主界面上的差異性。
上圖為百度地圖截屏
兩圖對比可知,高德地圖的商戶POI少,而功能性更強。為什么會這樣?其實很簡單,百度是做搜索的,它需要的數據量大,葷素不忌。就像PC端百度一樣,如果用戶需要在百度地圖上找一個內容,首先百度要有內容供用戶選擇,再去考慮貨幣化的問題。這就注定了在POI內容,以及未來所謂的O2O模式上,它要走大而全的模式。
而高德不一樣。
神馬搜索肯定不如百度。阿里巴巴的數據服務,提供給高德的支持也更偏向于電商方面的用戶行為分析。這樣的話,即使高德要走和百度一樣的路線,最后的結果一定是不容樂觀。
所以不如退而求其次。在移動端,極致高德的體驗,拉住用戶。而在POI上面,不做商業化,而是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基礎上,覆蓋基礎民生,將其作為海量用戶共性行為的收集器。
這樣做,即可以通過商業化這個點持續打擊百度,又可以彌補阿里在某些方面的數據短板,同時可以給阿里系的其他產品提供足夠量的數據支撐與試驗田。
試想阿里的數據生意真的做大,又做出了類似信用評級之類的產品。高德的未來也就不在是這一畝三分地的事情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去香港玩,想買東西路不熟。打開地圖,導航最熱鬧的一家店。進去看上一表,錢不夠,拿手機支付寶透支,啪!
畫面太美不敢看。
總而言之,高德與百度的撕逼大戰將隨著高德去商業化變成常態。以百度的風格,今天也許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忽然想起去年高德剛接受阿里入股時,原高德CEO成從武針對整合形態的描述:
一是根據用戶過去本地消費的行為,推送個性化服務;
二是基于地理位置,將線上線下打通。用戶可以通過高德地圖搜索商戶、商品名稱,將附近有這件商品的店面展現出來,也可能通過電子支付,送貨到家。
比之今天俞永福的一句話:現在的高德,沒有盈利的壓力,這是產品人的春天。
真是不勝唏噓。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qian)
精華文(wen)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