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商這半年過得怎么樣?實地走訪

搜狐IT 文/毛啟盈
工信部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在虛擬運營商發放牌照近10個月、業務開售近5個月后,25家虛擬運營商們一共放出約20萬個號碼(最近說法,虛擬運營商用戶達到40萬)。有業內人士指出,實際有效用戶應該占比約10%,也就是說,發展的真正用戶僅約5萬左右。
半年來,這些虛擬運營商到底在做什么?究竟過得怎么樣?遇到了哪些問題?接下來準備怎么做?為此,通信生活報(微信:maoqiying2008)先后走訪了迪信通、巴士在線、分享通信、樂語通訊等多家虛擬運營商,并與虛擬運營商大佬、基礎電信運營商及其產業鏈人士進行交流。
以下是主要信息整理:
獲得牌照25家,14家發放170號碼
截止目前,中國虛擬運營商總數已達到25家,而第四批虛擬運營商牌照有望本月發放。而在這25家企業中有14家針對用好用戶(會員、發燒友等)發放170手機號碼。
據中國虛擬運營商聯盟秘書長鄒學勇透露,其中5家虛擬運營商(中期集團、北緯通信、元特通信、華翔聯信、連連科技)未放號的主要原因是業務融合、平臺建設、戰略定位和人員籌建工作還未完成。
鄒學勇說,虛擬運營商當前階段屬于“170號碼用戶體驗”,還沒有大面積規模放號。
蘇寧互聯副總經理王帥在接受通信生活報獨家訪談時表示,中國虛擬運營商顯然是被業界低估了,用戶發展沒有官方說的那么慢,實際用戶遠遠不止20萬。“蘇寧互聯超過10萬用戶,僅前三家虛擬運營商用戶超過30萬了。”王帥說。
不過,也有虛擬運營商大佬同意官方的數據,并認為統計口徑不一樣,虛擬運營商說的是所有用戶,含有大水分,而官方統計實際在線用戶。
“相比基礎電信運營商用戶動輒上億,虛擬運營商用戶數量不值一提。”鄒學勇甚至認為,虛擬運營商盲目追求規模用戶是找死,盈利模式沒有確定,服務質量跟不上,用戶越多越麻煩。
虛擬運營商現在都在忙啥?
1、終端
在分享通信展臺,通信生活報看到該公司定制的“綠色手機”。據介紹,這款手機主要定位于校園市場,由深圳某終端廠商生產,內置分享通信諸多應用。分享通信董事長蔣志祥透露,這款有望在近期上市。
蝸牛移動給通信生活報展示此前透露的8核游戲手機,該手機既能玩游戲也能打電話發短信玩社交網絡,內置其免商店APP應用。蝸牛移動總裁陳艷向通信生活報透露,這款手機9月26日正式發布。另外,還有一款游戲手機將在年內推出。
2、APP
巴士在線董事長王獻蜀表示,現在虛擬運營商們雖拿移動通信轉售牌照,但是玩的不是移動通信,都在采用移動互聯網的思維,很多做所有虛商的企業都在做APP,這個APP在不同的細分領域,有做游戲、健康、開放平臺,在做移動生活服務。
目前,巴士在線通過APP提供公交車免費Wi-Fi服務,蝸牛移動推出免游戲商店,而中期集團則提供移動理財服務,樂語通信則通過APP進行移動健康管理。
3、產品設計
“京東要做一個互聯網化的通訊運營商,用互聯網的思維設計產品”。京東移動轉售事業部總經理閆小波對通信生活報表示,京東很好地將通信與電商平臺進行融合,前期投入巨大。要想不給用戶帶來麻煩,虛擬運營商就盡可能地在系統、運營上,靠互聯網升級、迭代去解決問題。
4、品牌推廣
和基礎電信運營商全國性遍地撒網不一樣,虛擬運營商人員少、線下實體店面少,諸多服務通過網上渠道進行。
一位虛擬運營商大佬對通信生活報表示,對于大多移動轉售企業來說,獲虛擬運營商牌照,與之前的最大轉變是增加了移動通訊內容。按照相關規定,用戶只要開通虛擬賬號,就須采用實名制。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就會對虛擬運營商平臺公開。用戶對民營企業服務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還是信不過,因此,即便是業務免費,用戶開通使用虛擬運營商號碼積極性也不高。 “虛擬運營商需要被信任,同時也要強化自身品牌形象”。
5、完善線下渠道
在獲的虛擬運營牌照之初,迪信通公司創始人劉東海在接受通信生活報獨家專訪時表示,迪信通全國擁有超過1500家店面,將對店面進行換標。此前,有媒體披露,迪信通打算將募股金額56%用于擴張零售以及分銷網絡,預計在內地新開設300家獨立門店以及在商場內設立大約150間商鋪。
樂語通信執行總裁趙健也稱,樂語通信也要發揮全國2500家店面的作用,將線下渠道進行整合。
虛擬運營商走向哪里?
虛擬運營商大佬們目前的想法主要有以下這些:
1、業務差異化運營
迪信通創始人劉東海對通信生活報表示,目前虛擬運營商只有做與傳統電信運營商經營差異化的業務,才能生存;分享通信董事長蔣志祥說,分享通信主打“三不”業務(傳統電信運營商不愿意做、做不好、不能做的業務)。
某虛擬運營商大佬對通信生活報表示,只打“價格戰”,而不進行產品創新,這是對虛商的“誤讀”。閆小波對通信生活報表示,京東集團對移動轉售事業部沒有下達類似發展多少用戶,盈利多少來考核,因此,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產品設計和應用的創新。
2、尋找準確定位
目前,25家虛擬運營商獲得牌照,后面還有上百家企業在“排隊”(據傳接近200家企業在申請)。虛擬運營商門檻不低,前期投入至少上千萬,但是,“跟風”的企業并不少。
據內部人士透露,有的企業申請虛擬運營商純粹是為了IPO上市(多家虛擬運營商大佬對通信生活報表示正在為上市做準備);有的則是為了目標競爭對手的不對稱優勢;而有的是為了獲得牌照后“待價而沽”,甚至有的企業純粹是為了隨大流“占坑”。
賽迪顧問互聯網產業研究總經理耿巖表示,“目前虛擬運營商的放號量比較少,主要原因是虛擬運營商對自己未來發展戰略的制定還不是很清晰,大多數虛擬運營商都還處于摸索階段,步伐還沒能邁得很大。”
3、盡快“互聯互通”
最近,工信部發布“關于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用戶使用互聯網服務有關問題”通知指出,有企業和用戶反映,170號碼不能正常收取部分互聯網企業下發的驗證碼和短消息,不能正常使用互聯網業務和應用,應盡快解決。
鄒學勇透露,目前在對接公司上大約完成了60%,基本上大網站都支持了,但還是有一些行業沒有支持,不少虛擬運營商將問題反饋給了工信部,已引起了重視。
對此,迪信通、分享通信、樂語、蝸牛移動高層在接受通信生活報采訪時均表示,虛擬運營商正挨家挨戶地與金融等部門溝通對接,互聯互通技術不是難題,只是需要一個溝通過程。
4、將引入動態價格破解“批零倒掛”
在與虛擬運營商大佬的交流中,談到流量問題,批零倒掛被不斷提起。9月25日,三基礎運營商與6家虛擬運營商(巴士在線、天音、蝸牛移動、阿里、國美、樂語)簽訂“移動轉售業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協議。鄒學勇分析認為,新的“動態機制”形成后,基礎運營商調整資費時,虛擬運營商所獲得的“批發價”有望獲得“聯動”調整。
本文搜狐IT首發,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歡迎大家關注我微信公眾號:maoqiying2008,我已入駐搜狐新聞客戶端自媒體,在搜狐新聞客戶端訂閱“通信生活報”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wen)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