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嵩、曲婉婷、竇靖童……新“網絡歌手”的安樂與憂患是什么?

創投分享會注:盡管網絡歌手走紅常常引發爭議,但他們給音樂產業帶來的變化也是有目共睹。互聯網是除了電視選秀之外,歌手們另一種成名路徑,甚至某種程度上改變著傳統音樂產業包裝歌手的手段。本文來自新音樂產業觀察(微信ID:takoff),作者陳賢江。
早幾年業內提到“網絡歌手”,潛臺詞里都有“不專業、不高級、上不了臺面”的意思,但是,從許嵩簽約海蝶開始,到徐良和汪蘇瀧簽約美妙音樂,以及曲婉婷簽約環球音樂,網絡歌手的價值已經逐漸受到唱片公司的重視并開始加以深度挖掘,互聯網、歌手和唱片公司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共生關系。
十年前,高曉松曾說,未來的歌手都是“網絡歌手”。十年后的今天,除了“選秀”,能為行業提供新鮮血液的就只有“網絡”了。上面提到的許嵩、徐良、汪蘇瀧和曲婉婷都是最好的例子。許嵩簽約海蝶之前,已經通過網絡為自己培養了幾十萬的粉絲,徐良和汪蘇瀧在被公司從某音樂玩家社區上發掘之后,迅速帶來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曲婉婷呢,一首《我的歌聲里》就是通過網劇開始傳唱一時的。
毫無疑問,網絡為年輕人帶來了新的機會。相比從前的郵寄、快遞、托人轉交等方式,把作品上傳到網上并獲得關注顯然更簡便、成本更低。這也是為什么5sing這樣的音樂玩家平臺能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原因。而且,據我所知,5sing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玩家生態系統,并催生出諸如墨明棋妙這樣的協作式創作團隊和“古風”這樣的新的音樂亞文化。
而且這種情況正在趨向于常態化,而音樂平臺們也在想方設法的為所謂“獨立音樂人”們提供了種種便利和誘餌。去年涉及多平臺的“音樂人空間”大戰便是最好的例子,百度音樂、蝦米音樂等紛紛推出自己的音樂人空間,目的就是為了爭奪網絡歌手的內容資源。而在這場大戰中,蝦米音樂人最大的收獲就是“搶”到了竇靖童。
竇靖童就是一個“網絡歌手”。她沒有簽約唱片公司,也沒有發行實體唱片,她的歌曲和MV都是自己上傳到網絡平臺,并通過SNS借由網友的轉發形成快速的擴散。這其實已經成為了當下新生代音樂人們常用的方式,而且與早年的網絡歌手只是把互聯網視為簽約唱片公司的跳板的心態不一樣,如今的“網絡歌手”們大都已經對于簽約唱片公司不抱什么希望和幻想了。
最近比較火的新概念是“主播歌手”,他們是“網絡歌手”的新形態——借助直播平臺實時地建立個人品牌。從YY走出來的“回音哥”便是最好的例子,很短的時間內,回音哥就借助在線直播從一個普通工人變成了網絡紅人。
無論是哪類網絡歌手,市場價值總是通過網絡體現出來,然后進入下一輪市場游戲中。他們中被唱片公司認為較有市場價值的仍然有簽約的可能(比如徐良、汪蘇瀧、曲婉婷),但也有不少人選擇以其他方式來發展,比如回音哥和好妹妹樂隊就放棄與大唱片公司簽約的機會,選擇小團隊經營或個人經營。
“選擇”正是新一代網絡歌手最大的“安樂”,相比他們的前輩,他們有了更多隨心選擇、更多做自己的機會,而這一切的起點就是互聯網帶來的作品創作、自我展示的便利性和營銷的多樣性。這一切首先讓他們的個人價值有了盡可能大的創造空間——這其實也正是徐良、汪蘇瀧和美妙之間產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吧?唱片公司追求利潤最大的結果永遠都是以犧牲藝人利益和個人價值為前提的,可這個時代卻給了藝人個體不安于室的蠢蠢欲動提供了太多條件。
結果是,汪蘇瀧有了自己專屬的廠牌。
這便是新網絡歌手的“安樂”,他們有太多條件可以做自己。但是,自己玩固然自由,但也難免迷失于自身局限。就像我很欣賞好妹妹樂隊的DIY精神,但他們的表演卻廣被業內所詬病。你在這個行業里混,就必然要面對所謂“行業標準”,哪怕這是一個很沒有標準、很沒有節操的年代,但市場的發展總是要求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的。而且,在歌手普遍網絡化的時代,網絡歌手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所以許嵩才會簽海蝶,曲婉婷才會簽環球,徐良和汪蘇瀧才會的選擇與臺灣音樂人合作,回音哥才會找到許環良。大家都還是希望借助于行業內的專業資源讓自己更上一層樓。而許環良退出海蝶后創建奇大音樂并聲稱“不簽藝人,只跟藝人合作”。看中的大概也正是這方面的需求。
我始終認為,傳統唱片公司的簽約制已經過時了。未來應該是基于個體經營的協作和資源整合。在這個過程中,網絡歌手們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也將會面對越來越多的“坑”。相比于過去公司包辦一切的模式,協作會帶來太多不確定性。但無論如何,這個時代顯然更好玩一點。
早幾年業內提到“網絡歌手”,潛臺詞里都有“不專業、不高級、上不了臺面”的意思,但是,從許嵩簽約海蝶開始,到徐良和汪蘇瀧簽約美妙音樂,以及曲婉婷簽約環球音樂,網絡歌手的價值已經逐漸受到唱片公司的重視并開始加以深度挖掘,互聯網、歌手和唱片公司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共生關系。
十年前,高曉松曾說,未來的歌手都是“網絡歌手”。十年后的今天,除了“選秀”,能為行業提供新鮮血液的就只有“網絡”了。上面提到的許嵩、徐良、汪蘇瀧和曲婉婷都是最好的例子。許嵩簽約海蝶之前,已經通過網絡為自己培養了幾十萬的粉絲,徐良和汪蘇瀧在被公司從某音樂玩家社區上發掘之后,迅速帶來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曲婉婷呢,一首《我的歌聲里》就是通過網劇開始傳唱一時的。
毫無疑問,網絡為年輕人帶來了新的機會。相比從前的郵寄、快遞、托人轉交等方式,把作品上傳到網上并獲得關注顯然更簡便、成本更低。這也是為什么5sing這樣的音樂玩家平臺能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原因。而且,據我所知,5sing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玩家生態系統,并催生出諸如墨明棋妙這樣的協作式創作團隊和“古風”這樣的新的音樂亞文化。
而且這種情況正在趨向于常態化,而音樂平臺們也在想方設法的為所謂“獨立音樂人”們提供了種種便利和誘餌。去年涉及多平臺的“音樂人空間”大戰便是最好的例子,百度音樂、蝦米音樂等紛紛推出自己的音樂人空間,目的就是為了爭奪網絡歌手的內容資源。而在這場大戰中,蝦米音樂人最大的收獲就是“搶”到了竇靖童。
竇靖童就是一個“網絡歌手”。她沒有簽約唱片公司,也沒有發行實體唱片,她的歌曲和MV都是自己上傳到網絡平臺,并通過SNS借由網友的轉發形成快速的擴散。這其實已經成為了當下新生代音樂人們常用的方式,而且與早年的網絡歌手只是把互聯網視為簽約唱片公司的跳板的心態不一樣,如今的“網絡歌手”們大都已經對于簽約唱片公司不抱什么希望和幻想了。
最近比較火的新概念是“主播歌手”,他們是“網絡歌手”的新形態——借助直播平臺實時地建立個人品牌。從YY走出來的“回音哥”便是最好的例子,很短的時間內,回音哥就借助在線直播從一個普通工人變成了網絡紅人。
無論是哪類網絡歌手,市場價值總是通過網絡體現出來,然后進入下一輪市場游戲中。他們中被唱片公司認為較有市場價值的仍然有簽約的可能(比如徐良、汪蘇瀧、曲婉婷),但也有不少人選擇以其他方式來發展,比如回音哥和好妹妹樂隊就放棄與大唱片公司簽約的機會,選擇小團隊經營或個人經營。
“選擇”正是新一代網絡歌手最大的“安樂”,相比他們的前輩,他們有了更多隨心選擇、更多做自己的機會,而這一切的起點就是互聯網帶來的作品創作、自我展示的便利性和營銷的多樣性。這一切首先讓他們的個人價值有了盡可能大的創造空間——這其實也正是徐良、汪蘇瀧和美妙之間產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吧?唱片公司追求利潤最大的結果永遠都是以犧牲藝人利益和個人價值為前提的,可這個時代卻給了藝人個體不安于室的蠢蠢欲動提供了太多條件。
結果是,汪蘇瀧有了自己專屬的廠牌。
這便是新網絡歌手的“安樂”,他們有太多條件可以做自己。但是,自己玩固然自由,但也難免迷失于自身局限。就像我很欣賞好妹妹樂隊的DIY精神,但他們的表演卻廣被業內所詬病。你在這個行業里混,就必然要面對所謂“行業標準”,哪怕這是一個很沒有標準、很沒有節操的年代,但市場的發展總是要求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的。而且,在歌手普遍網絡化的時代,網絡歌手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所以許嵩才會簽海蝶,曲婉婷才會簽環球,徐良和汪蘇瀧才會的選擇與臺灣音樂人合作,回音哥才會找到許環良。大家都還是希望借助于行業內的專業資源讓自己更上一層樓。而許環良退出海蝶后創建奇大音樂并聲稱“不簽藝人,只跟藝人合作”。看中的大概也正是這方面的需求。
我始終認為,傳統唱片公司的簽約制已經過時了。未來應該是基于個體經營的協作和資源整合。在這個過程中,網絡歌手們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也將會面對越來越多的“坑”。相比于過去公司包辦一切的模式,協作會帶來太多不確定性。但無論如何,這個時代顯然更好玩一點。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