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劇:即將顛覆傳統影視的邊緣性力量

愛奇藝于23日舉行了網絡劇行業峰會,會上宣布了愛奇藝在網絡劇上的重大布局戰略:2015年將出品30部自制劇,平均不到兩周就一部劇;并成立5000萬的劇本基金,廣發英雄帖,招募優秀劇本。
這只是愛奇藝一家視頻網站的布局,其他優酷、樂視、搜狐、騰訊每年也都有數億元的自制劇投資預算。
2014年是中國網劇發展元年,預計今年網劇的產量為1000多集,并且每年都會成倍數增長。國產電視劇每年的產量在15000集左右,而網絡劇用不了3年,產量就會超過電視劇。截至8月,全網已有10多部網劇播放量突破億次,其中優酷《萬萬沒想到》兩季總點擊量達11億,愛奇藝開年大劇《靈魂擺渡》總播放量5.2億,而筆者所在公司發行的62集《謝文東》更是全網播放量突破12億,低調地實現了2014年全網播放第一的好成績,是真正“現象級”大劇。
量變不是目的,量變驅動質變才是真正可怕的。網絡劇由于政策限制相對寬松,它的品質和影響力正以驚人的速度進化著。
網絡劇市場大爆發,乃大勢所趨也。而傳統電視劇一方面受互聯網沖擊,另一方面又受廣電總局政策影響,再加以年輕觀眾的加速流失,敗勢已現。網絡劇給電視劇產業帶來的不是補充,而是顛覆。行業格局要重寫,洗牌已經悄悄開始了。
影視行業被互聯網化,面臨“破壞性創新”
周鴻祎在自己的新書中不斷推薦對他影響非常大的一本書,叫,核心觀點就是“破壞性創新”。這也是雷軍“風口上的豬”理論和周鴻祎“沒有人能打敗趨勢”的理論鼻祖。
《創新者的窘境》中說,新技術分延續性技術(Sustaining Technologies)和破壞性技術(Disruptive Technologies)兩種。延續性創新是把產品變得更強大,但破壞性技術并不是沿著延續性發展,而是相反的方向,很多市場領先者都是被破壞性創新者干掉的,例如諾基亞、柯達。
《創新者的窘境》書中說明了“破壞性創新”的可怕:
“破壞性技術給市場帶來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價值主張。一般來說,破壞性技術產品的性能要低于主流市場的成熟產品,但他們擁有一些邊緣客戶(通常也是新客戶)所看重的其他特征。基于破壞性技術的產品通常價格更低、性能更簡單、體積更小,而且通常更便于客戶使用。”
你看這不正是網絡劇現在的發展情景嗎?網絡劇一開始只是滿足所謂低端的網民客戶,但它的野心不是僅僅窩藏在互聯網角落,隨之,這些新興視頻網站和制作公司要占領主流市場。被它們帶跑的不僅僅是觀眾,還有電視臺賴以生存的命根子:廣告客戶。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網絡劇公司和電視劇公司去搶電視臺的市場,而是新老兩個體系的戰爭:網絡劇公司和視頻網站、新媒體這個新平臺,去搶傳統電視臺、電視機和傳統影視劇公司這個舊體系的市場。
所以盡管短期內,會有一小部分大投資的網絡劇去拿電視劇許可證,反向輸出給電視臺;會面對傳統影視行業人所具有的優勢以及他們長期面對的挑戰:技術、質量、審查問題。但長期來看,這些問題根本不值得去討論,因為電視臺這個行業將被互聯網干掉,電視臺在這期間的作用只是像外婆一樣,在人生最后一段時間幫視頻網站等新媒體養大了它們的兒子——網絡劇。
網絡劇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化著,美劇模式會最先從網絡劇中產生
網絡劇強大的市場需求產生對內容品質的提升。大家對網絡劇、微電影可能還停留在草根低俗的印象中。但其實,網絡劇已經開始向電視劇那樣的長篇、大體量的方向發展奔去,它在以驚人的速度進化著。
網絡視頻一開始是20到30分鐘的微電影,后來升級為60到90分鐘新媒體電影,然后就升級成長篇連續網劇。一開始是《萬萬沒想到》這樣的每集10分鐘左右的短篇情景劇,然后就進化成每集25分鐘左右的故事片,預計明年就會進化成40分鐘左右美劇的形式。而影視行業和觀眾夢寐以求的美劇形式,也會最先在網絡劇中實現,這里面卻不會有傳統電視劇的份。
這判斷會不會太絕對?有人說了,就算網絡劇是未來方向,但是傳統影視大佬們只要轉型生產網絡劇不就可以了嗎?肯定能打敗視頻網站這些非專業選手,因為傳統大佬有資金、大腕、名導、設備等優勢。
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否則諾基亞可以輕易地重新活過來。不就是像小米一樣生產低價高配的安卓手機嗎?并且諾基亞遠比小米有品牌優勢。
因為電視劇面臨雙面夾擊:外部被互聯網沖擊,內部面又被廣電總局折騰個半死:一劇兩星政策,各種審查限制已經把電視劇限制在婆媳劇,諜戰抗日雷劇里面。電視劇行業看似龐大,但不健康,它更像一個肥胖的低能兒。
《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所提的價值網絡(value network)從理論上解答了這個問題。
傳統電視劇的“價值網絡體系”
《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所提的“價值網絡“(value network)理論是這樣說的:企業是在一個“大環境”下確定客戶的需求,對此采取應對措施,解決問題,征求客戶的異見,應對競爭對手,并爭取利潤最大化。
也就是說,傳統影視公司原有的“價值網絡“在電視臺,人脈關系在那邊,資源積累也在那邊。并且傳統影視公司和電視臺的價值網絡決定它們的方向和資源配置,只會流向做質量更好、成本更大的電視劇上面去。所以對網絡劇這個新冒出的小兄弟一開始都是輕蔑的態度。
低成本和惡搞,是網絡劇的特點,也是其優勢,它背后所代表的導演制作體系和演員體系,甚至拍攝成本、渠道,與“高大上”傳統電視劇所代表的都不一樣。
傳統影視公司要么不屑拍,要么拍不出這么低成本的網劇,要么沒有網劇這樣風格的創意細胞。并且根據價值網絡理論,就算傳統影視公司也做電視劇,也做網劇,公司內部就會長期并存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構成本、兩種不同的觀念文化,一個企業不可能相安無事地存在兩個價值體系。
關于傳統電視臺,則就更不用多說了,它的“價值網絡“是”固定在家“看電視的那些中老年觀眾,當它依賴于這樣的價值網絡時,它是創造不出符合主流互聯網觀眾觀看習慣的內容的。現在互聯網主流觀眾的消費行為已經變成了“隨時隨地“看視頻。而視頻網站大力推動自制劇的目的,是要把電視臺的觀眾和廣告客戶都拉進互聯網,讓人和錢都遠離電視。以后電視劇這個產業的主戰場是在互聯網。互聯網視頻公司會跟樂視電視盒小米手機一樣,硬件免費(零利潤),內容收費,最終還是會像運營商一樣,簽一個長期的付費會員,就可以免費得到一個智能電視機。受廣電總局政策限制,這個智能電視可能就叫PC一體機。
電視臺已經跟圖書報刊等傳統媒體一樣,逐漸被互聯網邊緣化。而(即將)打敗它的,正是來自邊緣的力量。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