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沈娜娜mv免费观看,自述被啪的最爽的一次,久久久久亚洲精品,香蒸焦蕉伊在线,国产网战无遮挡

真有泡沫?未必。2014不是1999,更不是2007

2014-09-29 項目

展示量(liang): 3882
真有泡沫?未必。2014不是1999,更不是2007
想必你已經看了經緯創投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你還可能從各種其他渠道讀到更多包含相似觀點的文章,比如網景瀏覽器創始人、現投資人安德森,就,一旦形勢變化,很多公司將蒸發掉。

類似觀點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其中似乎最為站得住腳的理由,是美國二級市場已經漲得太久了,因此是不正常的。即便不考慮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如何,僅僅是因為投資公司類似的調整預期,以及在經濟政治宏觀面不確定性增加的刺激下,成為一種普遍預期,那么,調整也是大概率事件。

這種預期顯然已經影響到了二級市場,而且應該不是現在才有的,以代表科技業晴雨表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為例,過去12個月累計上漲了20%,但自今年3月的那次規模較深的調整以來半年多的時間里,僅上漲了3.5%,滯脹征兆非常明顯。這一整體的表現從更為微觀的企業那里也得到了解釋:

最近12個月納斯達克的增長,主要是受大市值股票帶動的,比如在這期間Facebook上漲了61%,蘋果上漲了45%,百度上漲了41%,谷歌上漲了40%,僅這四家公司的市值總和就達到12500億美元,這一點和1999年時的情況倒是有些相似,當時一個主要的特征也是大市值科技股的狂飆。

實際上,增長的勢頭從3月份的調整以來已經明顯減弱了,這期間Facebook僅上漲了12%,谷歌基本持平,只有蘋果和百度仍然保持較快增長(分別上漲了33%和20%,前者主要受拆股驅動,后者主要受移動端快速增長驅動),而作為調整的先鋒,亞馬遜則自年初就開始調整,迄今已經下跌了18.6%,而eBay自3月以來也下跌了7%。

與之相應,如張穎在那封信中提到的,過去12個月中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份股中,有47%的個股相對這期間的峰值已經下跌了20%,而峰值發生在兩個密集時間段,一個是3月初,一個是9月初,3月初的那次調整讓很多曾經的明星股再也沒能漲起來,而且這在其他市場也一樣,比如紐交所上市的奇虎360,三月份以來已經下跌了40%,港交所上市的騰訊則下跌了近10%。

但即便大的調整已經箭在弦上,也并不意味著對創業公司而言,2014年會成為1999年或2007年:泡沫很大程度上是就資本市場而言的(錢太多,既有貨幣供給增加的因素,也有傳統行業普遍面臨的轉型因素,后一因素使得大量產業剩余現金流尋找新的機會),而好的項目仍然是稀缺資源(這也導致過多資金追逐較少的項目,從而產生價格泡沫)。

實際上,如果說1999年~2000年開始的那次去泡沫化過程中,讓成千上萬的創業公司倒閉,而2007~2008年的這次調整受傷害的主要是金融業,科技特別是創業領域在這個時期并沒有停止,Groupon等團購創業者就誕生在這個時期,今年上市的阿里巴巴和京東,甚至包括2004年就已上市的騰訊,都是在這個期間誕生或完成騰飛動力的積蓄的。

這兩次去泡沫化過程還有下列不同:1999~2000年的那次,互聯網剛剛來到第一個山峰,預期超高,而商業模式卻還不明晰,用戶基數也還少得可憐,明星公司是思科這樣的基礎設施供應商,因此科技公司非常慘重;但到了2007~2008年的這次,預期得到修正,更多的商業模式已經被證明是可行,用戶規模急劇擴張,足以支撐起更多盈利的商業模式。

還有,后面這次危機表面上是從金融領域肇始的,實際上是傳統制造和服務行業的企業增長和盈利能力的下降,比如電信設備和運營、基礎工業設備制造業的領頭羊的股票至今仍然有很多沒有回到2007年危機爆發前的高度,這為科技領域注入了新的動力:過剩產業資本、需求和替代機會。

現在的情況比6、7年前又有了天壤之別:使用互聯網的用戶更多,更多的商業模式開始規模盈利,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已經成為競相追逐的機會,創業經驗更加成熟,創富效應重新占據主流(想想孫正義吧,他曾被認為是兩次危機的受害者,但現在又重新成為日本首富),各種基礎設施都已經準備就緒,技術的積累為綜合與突破創造了機會(谷歌等公司掀起的跨界投資就是最好的明證),用戶習慣開始形成,等等。

而在所有這些因素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所帶來的變化:以中國為例,經過20年的發展,傳統基于PC的互聯網才擁有了5億的用戶,而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互聯網僅僅用了5年時間,就達到了同樣規模。中國目前有12.6億的手機用戶,這個數字是目前互聯網用戶的兩倍多,隨著更多的用戶選擇智能手機,互聯網用戶的規模將在未來幾年內增加一倍以上。

這意味著,無論是對現有的行業巨頭,還是創業公司,其潛在的用戶規模將成倍增加,這將提供更多的細分市場的機會(單一市場的潛在用戶規模比過去增加了很多),而與之伴隨的,還有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從線下轉移到線上。而同一時期成熟的創業者規模卻是相對穩定,新的創業者的成長需要時間,這注定了創業項目的稀缺性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延續下去,而根本不用擔心泡沫太多。

這種移動轉向已經使一些公司受益,比如最近一年漲幅最大的Facebook、蘋果、谷歌和百度,就都受益于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用戶紅利,而未來那些在移動領域占據有利位置的公司,可以預期增長機會將成倍增加。

當然,也應該警惕,智能手機帶來的用戶規模增長速度可能會迅速下降,以中國為例,明年也許就將下降到30%以內,而后年則可能下降到20%以內,那時不同的公司可能會反應出不同的影響:那些主要靠用戶規模絕對增加來驅動增長的公司,將可能面臨增長放緩的壓力,只有那些能充分利用規模效應的公司,才能持續增長。

從這個角度看,也許2015~2016年對一些公司是考驗期,比如像Facebook這樣移動端收入已經超過50%,所有用戶中的絕大部分已經開始使用移動互聯網的公司,或者像蘋果這樣主要依靠終端設備提供增長動力的公司,又或者當用戶在移動和PC端的行為具有可替代性、而一家公司又主要建立在這樣的業務上時,比如一個用戶在移動端游戲和購物多了,在PC端相應也會減少(雖然可能不是等比例減少)。

但迄今為止,中國的幾家主要公司都還不需要擔心這些,因為它們的移動端收入占比都還很低,其中最高的百度也只有30%,而且它所處的搜索領域做的是連接的生意,而移動互聯網創造了更多的連接機會,而阿里和騰訊雖然各自的業務屬于可替代的購物和游戲,但它們目前的移動端收入占比也少得多,因此也還有足夠空間。

而對于數量眾多的創業者而言,更大的用戶規模意味著更多的進入機會,和基于細分市場建立壁壘的機會,這對投資人而言,意味著更多的投資機會,而非更多的泡沫。我比較認同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瑋的一個判斷:泡沫也許存在,但機會也很多,對投資人而言,選擇什么項目比價格重要得多。

若想閱讀更多尹生的互聯網價值研究與評估文章,請訂閱尹生的微信公號價值線(jia-zhi-xian)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Copyright©創業聯合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務與客服聯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