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追問好萊塢演員生態:為什么詹尼佛·勞倫斯還不是2千萬俱樂部?

創投分享會注:創投分享會近期翻譯過《好萊塢報道者》的,對好萊塢各行業的薪酬進行了縱深地透視,亦看到了在世界電影產業標桿的行業環境內的真實生態。《凡影周刊》今日翻譯發表了 ,從演員生態的角度管窺好萊塢的行業規律,本文進行了適當編輯。翻譯:夏昊、栗色雪,策劃:栗色雪。
擁有超多少女粉絲的“吸血鬼愛德華”羅伯特·帕丁森會讓人以為三十年前的少女殺手湯姆·克魯斯已然過氣了,但事實卻是:看似人氣不如從前的老戲骨們拿著比當紅小生們多三四倍的薪酬。那么高漲的人氣為何與他們的片酬不對等?決定新人們片酬增加的關鍵因素又是什么?
為什么當紅炸子雞賺得比老戲骨少?
新星如詹妮弗·勞倫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克里斯·派恩,都是好萊塢的新寵,但他們卻無法像小羅伯特·唐尼,丹澤爾·華盛頓和約翰尼·德普那樣在一部片里面就掙數千萬美元。
新生代的演員們也許能快速占領好萊塢,受到名導的青睞以及拿到參演一線大片的資格(想想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詹妮弗·勞倫斯、克里斯·派恩和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但他們沒有一人能像他們的前輩那樣拿到千萬級的單片片酬。在被越來越多的合同所約束的好萊塢制片廠體系里,他們全都簽的是百萬出頭的合約,而且往往綁定了多部影片。反之,那些巨額合同給的都是能長期通過市場檢驗的明星,如小羅伯特·唐尼,丹澤爾·華盛頓,威爾·史密斯,亞當·桑德勒和約翰尼·德普。
這是當代好萊塢耐人尋味的矛盾:一方面在努力挖掘潛力新星,另一方面還得依賴老戲骨去賺票房。在大制片廠的體系中,有一些才華橫溢的后起之秀:如詹妮弗·勞倫斯。但更多角色都是由能保證票房穩定的老戲骨來演繹,并且這些票房主要來自他們已獲得觀眾認可的類型片上。
誠然,新一線明星偶爾能得到超高的收益: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和他的霍格沃茲小伙伴們每人從《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中掙得了兩千萬美元,和克里斯汀·斯圖爾特與她的吸血鬼小伙伴們從《暮光之城》最后一部里面掙得一樣。但是他們中沒有一人能在續集電影之外賺的這么多錢,甚至無法證明自己能駕馭非續集片。
反之,老戲骨丹澤爾·華盛頓可以輕松從《雙龍出手》中賺兩千萬美元,而他的年輕搭檔馬克·沃爾伯格只能掙他的一半,這是因為發行商相信他們有挖掘海外市場的能力,很少有年輕影星能在這個方面證明他們的實力。(沃爾伯格在變形金剛4中終于趕上了丹澤爾,這是一部在國際范圍最成功的電影之一,他將從中獲得一千六百萬到一千八百萬美元)。
和丹澤爾一樣躋身“兩千萬美元俱樂部”的是像萊昂納多·迪卡布里奧和威爾·史密斯這樣的“大叔”。他倆都拍了幾十年的電影而且能承受一兩次大的失敗。
年齡并非是界定新人與老戲骨的唯一要素,特例時常存在:丹尼爾·克雷格盡管已經45歲了,他如果重新和導演山姆·門德斯一起拍下一部邦德系列片(這大概會比《007天降危機》多三百萬)就有可能躋身“兩千萬美元俱樂部”。但和其他的后輩、那些系列片影星一樣,他如果不演邦德,片酬就會大幅跌落,降到大概五百萬。當他的經紀人想要在《龍紋身的女孩》續集中大幅提高片酬時,索尼公司回絕了,這個項目也就夭折了。
這一現象似乎暗示我們:無論是老星和新星,決定片酬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在持續演繹的類型角色上是否能夠被普通人所接受,另一個是能夠駕馭多少種類型角色。
詹妮弗·安妮斯頓能拿到五百萬美元的片酬,但只能在喜劇上(這發生在《米勒一家》意外成功之后)。瑞秋·麥克亞當斯也能在她擅長的類型片上掙五百萬,比如像《誓約》這樣的愛情催淚片。2013年,道恩·強森(巨石)靠動作片能掙到一千五百萬美元,得感謝這三部檔期長達兩個月的電影:《特種部隊2》,《付出與收獲》還有《速度與激情6》(他將在下一部片子中繼續賺到超過一千萬的收入,是即將上映的由布雷特·拉特納執導的《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有情報說:“你將不會在近期看到他再出演另一部《牙仙》,因為他在開辟新戲路中遇到困難。”
更確切地說,判斷新星與老戲骨身份的一個重要標準在于:看他們是否能駕馭更多的角色,無論它們之間是否類似或者有很大的逆差。因此,拋開擅長的類型片不談,新生代的一線明星確實還不足夠擠下他們的前輩,因為事實和票房證明了:前輩們能夠成功轉型,不斷重塑自己的形象,比如桑德拉·布洛克和唐尼。誰能夠在近幾年預見布洛克在《地心引力》(多倫多電影節中最受熱議的電影)中飾演一個原本是男人的角色?就在幾年前,誰又能想到唐尼能主演一個(更別說兩個)系列片?(《鋼鐵俠》和《大偵探福爾摩斯》)。
當下,讓新星最容易上位的平臺就是系列電影,但當系列電影完結的時候,他們怎樣成功轉型到下一個角色/下一個發展階段,是他們自身以及經紀公司需要認真思考與籌劃的問題。否則,永遠停滯在一個類型角色上,他們也就逐漸成為了“一次性消費”的明星。
凡影周刊小結:因此,新老影星片酬上反差的事實似乎告訴我們:盡管所有演員都懼怕被定型在一個同質化的類型角色上,但為了證明自身的吸金能力,突破單一類型限制可能是成為知名影星的第一步——因為只有突破類型限制,才可以接觸到更大范圍的觀眾層,被更多人所接受。
新好萊塢時代的明星——這是一個巨星匱乏的時代
那個像湯姆·克魯斯靠《乖仔也瘋狂》和《壯志凌云》就能成就一番事業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當下,沒有一個新星能達到曾經的標準“20/20”,也就是兩千萬美元的預付款再加上制片廠在超出兩千萬利潤后的20%的放映收入。在今天,明星看上去就是一次性的,或者說至少是可更換的。正如一名頂級監制所說:“這五年間有哪位超級巨星誕生嗎?”
錢寧·塔圖姆,這個十年前在模特行業就已是超級巨星的新人除外(他在《誓約》、《龍虎少年隊》和《魔力麥克》的成功之前仍然經歷不少的失敗),除他,其他人就更無法和“巨星”這樣的詞匯產生聯系。但是,與其說他是A咖,不如說他是當紅炸子雞——用一名超級經紀人的話來說:“就是這樣,在沒出現更好的偶像之前,他看起來還不錯。”
“我不知道在新人階段就可以拿到高片酬的,除他之外還有誰有這個本事,連《暮光之城》和《哈利波特》的明星都做不到。但電影明星還是依附電影而生的,極少有演員能超越這個層面。”制片人,前福克斯影業主席比爾·麥克尼克說道。
某種意義上來說,塔圖藐視了絕大多數立志快速加入一線明星陣列的禮節性規則:首先,確保你受到影評人的信賴,要么參演藝術影片,要么得到奧斯卡提名;接著,把自己和系列片綁定;最后,證明你的電影可以征服占具69%的全球票房的海外市場。
大多數幾乎不出名的新星在簽約大制作時,所拿到的片酬非常有限。像安德魯·加菲爾德在簽下《超凡蜘蛛俠》的時候,圈內人認為加菲爾德(最出名的就是在《社交網絡》中聯合出演)只得到了五十萬的預付款標準,而艾瑪·斯通或許有兩百萬的入賬。她走的路和勞倫斯一樣----在2007年的《太壞了》出道,在2009年的《僵尸之地》和2010年的《緋聞計劃》中大放異彩,最后是《相助》和《蜘蛛俠》。
要論另辟蹊徑登上“A咖”名單的演員,杰西卡·查斯坦是一個。她因《相助》獲得奧斯卡提名,也和泰倫斯·馬利克在《生命之樹》中合作過。但是她從來沒出現在一部好萊塢大制作中,看起來她似乎也不想拍大制作,她甚至拒絕了和阿湯哥合作的機會——史詩科幻大片《遺落戰境》,也推掉了《鋼鐵俠3》。“她的職業選擇比較不同,”她的執行經理說,“她只是不想接這些戲而已。”
對比杰西卡·查斯坦與其他明星上升軌跡的不同,我們可以看到“A咖”一詞所包括的兩個方向:一種是那些展現出票房號召力的演員,另一種那些能夠吸引大導演的演員。“西恩·潘和丹尼爾·戴·劉易斯應該屬于后者,但是他們不賺錢。”一個經紀人解釋道,“他們就像吸引其他制作人的火光。”
《暮光之城》和《哈利波特》這樣的系列片可以幫助一個明星走向正軌,也可能會導致他/她走下坡路。就拿《蜘蛛俠3》來說,兩千萬美元片酬的托比·馬奎爾并沒有帶來什么驚喜。因此,他在華納兄弟2013年暑期檔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片酬降到了不到兩百萬。
很多演員都面臨著無法打開戲路的阻礙,這也是阻礙他們成為好萊塢這個工業體系中中流砥柱的一部分的絆腳石。漫威的舉措恰好強調了這一點。
好萊塢的從業人士不斷在抱怨,一名演員的漫威處女作,公司只會付給他們幾十萬的片酬(小羅伯特·唐尼是個例外,他在與漫威合作之前就已經證明自己擁有長久的吸金能力),并且通過合同,把他們牢牢綁定在一個系列角色上。因此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還需要參與兩部《雷神》電影和至少一部后續的《復仇者聯盟》,他才能重獲自由。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還會不斷和漫威重新磋商合同的問題,但是在項目結束之前,漫威不太可能會付錢給他。遭遇同類情況的,還有“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
制片廠和導演們慢慢發覺“造星”不是影片的首要目的時,所有的這些演員都要在這個日益艱難的環境中努力探尋一條適宜的發展之路。
過去曾被認定為真理、但現在已然被證偽的觀點是:“明星”應當是一種隱世獨居、隔個一兩年才露面一回的神秘生物。然而在移動互聯的時代,社交網絡和八卦小報早已讓這些明星走下神壇——像威爾·史密斯和丹澤爾·華盛頓這種,常年曝光在鎂光燈下、卻依舊能夠維持個人絕對良好形象的老手,至今已經不多見了。
托瑞·曼茲格,這個當了阿湯哥16年經紀人的經驗人士,這樣感嘆:“遺世獨立在過去也許很重要,但是如今,我對這個觀點持懷疑態度。”
盡管新人紅人輩出,不過依舊掩蓋不了這個年代“巨星匱乏”的事實。
最后總結下文章所述的原因:
其一,如果不拍“低俗”的系列電影,演員很難面向大眾普及,迅速走紅;
其二,系列電影綁死了明星,為了經濟利益,他們很難尋求轉型;
其三,社交網絡將明星拉下神壇。
因此,這個時代對明星的甄選是極為苛刻的:既要Hold住系列電影,又要在獨立藝術片中游刃有余,并且還得玩得轉社交網絡,這樣才能成為名利雙收好人緣的真正大明星。各位試圖成為“天王”、“天后”的演員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任何形式的(de)(de)(de)轉載(zai)請注(zhu)明來源,以及(ji)原(yuan)作(zuo)者、譯者、校對者的(de)(de)(de)姓名(ming),請尊重這些整理知識(shi)的(de)(de)(de)努力(li)。凡影(ying)周刊是(shi)(shi)由一支30人的(de)(de)(de)翻譯團(tuan)隊(dui)傾力(li)維護的(de)(de)(de)公眾號(hao),只為給中國電影(ying)行業(ye)的(de)(de)(de)從(cong)業(ye)者帶來更(geng)多更(geng)專業(ye)的(de)(de)(de)全球市場(chang)信息。關注(zhu)我們,收(shou)獲(huo)的(de)(de)(de)將是(shi)(shi)知識(shi),而不(bu)僅(jin)僅(jin)是(shi)(shi)資訊。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