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來店通,又一個攪局的巨頭,挖掘用戶到底哪家強?

360數字世界大會10 月10日在北京召開,大會上除了推出360實效平臺、360聚效平臺等營銷產品外,還推出了一款面向傳統企業的新產品“360來店通”,按360官方的說法,“360來店通”是基于O2O2O模式,用戶以通話的方式即可默認關注商家,來店商家則通過信息服務推送將用戶導入線下店鋪,線上線下的自由服務切換,讓商家和用戶之間直接進行溝通和交互。
這款營銷產品的理想應用案例是:假設老兵是做定制家具的,如果接入360來店通后,綁定一個電話號碼,只要顧客通過360通訊錄撥打了老兵的號碼,則視為自動關注了老兵。老兵可以在后臺主動推送最新商品服務信息,而顧客在360通訊錄中則可以看到老兵推送的信息,點擊進入后還可以查看到老兵店鋪其他的相關信息,并且還可以在線預約量尺及商家導航。
360來店通跟百度不久前發布的直達號類似,都是一款基于用戶主動發起便于商家高效管理用戶的工具,這是繼支付寶服務窗、百度直達號后又一款連接傳統企業和用戶的營銷產品。騰訊旗下的微信短短2年時間500多萬公眾號顯然刺激到了這三大互聯網巨頭,要知道阿里在PC端花了10年時間也才積累了800萬商家,百度才積累了不到100萬商家,原來在PC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移動端被騰訊實現了彎道超車,三大巨頭都在今年迫不及待推出類似產品更多是處于防御性考慮,先占個坑看看。挖掘用戶到底哪家強,這“三個臭皮匠”真的能抵得上一個“諸葛亮”嗎?且讓老兵來逐一分析。
共同特點
他們都是嫁接于平臺下連接商家和用戶的工具。微信公眾號衍生于微信,服務窗則依托于支付寶錢包,百度直達號和360來店通則依附于其搜索引擎。而這幾款產品的不同點在于定位不盡相同。微信公眾號定位于服務工具,支付寶服務窗定位于以支付為主的服務工具,百度直達號和360來店通則定位于提升轉化率的營銷工具。再來看看各款產品的優劣勢。
百度直達號
優勢:在于通過多樣化的模板,解決了中小企業移動建站難的問題,IT系統搭建及運營能力太弱也是今天中小企業做互聯網最缺的能力之一。此外,如果按轉化率來計算,百度直達號也算是這幾款產品中轉化率最高的一款 。因為用戶是通過在百度搜索框@品牌名稱直接進入商家移動站的,這本身就說明了用戶具有非常強的需求。
劣勢:
一是用戶的@行為往往只發生于知名品牌,如果不是知名品牌,直達號的價值很難體現出來,因為壓根沒有多少用戶會愿意這樣搜索,談不上任何轉化。
二是商家需要面對引流難題,百度在移動端的布局遠不如騰訊、阿里,這也一直是百度的短板,使用量排名前5位的APP還沒有一款是百度的。
三是百度一直以來沒有建立完善的用戶賬號體系, 百度沒有類似微信公眾號讓用戶關注的功能,企業也不能給用戶推送信息,對用戶的黏性很低。
四是如360副總裁于光東所說的,百度直達號在搜索中@商家的模式并不符合用戶習慣,是逆天的行為,消費者使用@需要巨大的教育成本。
360來店通
優勢:數據的真正開放。因為360是基于用戶的電話號碼作為ID標識的,當用戶撥打了商家電話后,自己的電話會被自動保存到商家的后臺,商家可以方便地進行電話、短信等多種方式的營銷跟進。而無論是微信公眾號還是支付寶服務窗,在商家后臺其實都隱藏了用戶的真實ID號,而且還做了互動次數的限制。這一方面確實保護了用戶的隱私,但也導致了商家無法獲取用戶的真實信息,也無法跟用戶主動會話,從而降低了營銷的效果。例如,微信就設置了除非用戶主動推送信息否則商家無法發起會話的限制,即使是用戶主動發起的會話,商家48小時后也不能回復對話。
劣勢:
這一產品是建立在用戶已經知道商家電話基礎上的,而對于用戶不知道電話的商家此款產品就沒有多大意義了,顯然產品的延展性就出了問題。
其次,商(shang)家的推送(song)信(xin)息(xi)是基于用(yong)戶安裝了360通(tong)訊(xun)錄APP這款產(chan)(chan)品,而360通(tong)訊(xun)錄的安裝量跟(gen)百度、微信(xin)、支付寶(bao)相比(bi)實在太低(di),360手機(ji)助手顯示該產(chan)(chan)品的安裝量僅有(you)2200多(duo)萬(wan),在蘋果(guo)應用(yong)商(shang)店(dian)甚至(zhi)都沒有(you)此款產(chan)(chan)品。
支付寶服務窗
優勢:支付寶服務窗在產品形態上是跟微信公眾號最像的一款產品。一款營銷產品最終能吸引多少企業入駐,不僅取決于平臺方對這款產品的重視程度及推廣力度,也取決于商家和用戶愿不愿意一起去推廣。對商家來說,協助推廣360來店通和百度直達號的可能性都不大,因為這兩款產品的賬號體系都太弱,用戶的接受程度也非常有限。而支付寶服務窗的優勢是從商家與用戶交易的支付環節切入,屬于核心的剛性需求,商家推廣該產品的意愿會比另外兩款產品要強。
劣勢:
一是支付寶(bao)對于該產(chan)品(pin)的(de)(de)重(zhong)視程度遠(yuan)沒有其宣(xuan)傳(chuan)的(de)(de)那(nei)樣把其當做未來的(de)(de)重(zhong)點,更多(duo)只是實驗性產(chan)品(pin),可能其也(ye)沒有想(xiang)清楚該產(chan)品(pin)的(de)(de)未來價值(zhi)。
二(er)是商(shang)家的推(tui)廣(guang)功(gong)能太弱,服務(wu)窗(chuang)沒有(you)(you)推(tui)廣(guang)的入口,微信(xin)早已接入廣(guang)點通(tong)平臺幫助商(shang)家推(tui)廣(guang)微信(xin)公眾(zhong)號增加粉絲(si),而服務(wu)窗(chuang)竟然還(huan)有(you)(you)要(yao)粉絲(si)達到500人(ren)以上才可以開始向(xiang)支付成功(gong)的用(yong)戶發送服務(wu)窗(chuang)邀請(qing)的反人(ren)類(lei)要(yao)求,而所謂的服務(wu)推(tui)薦推(tui)廣(guang)也(ye)尚未看到有(you)(you)商(shang)家試水(shui),估計未進入實質階段。
三是由于(yu)尚未建立平(ping)臺、用(yong)戶、商(shang)(shang)家(jia)三方統一(yi)的商(shang)(shang)業生態體系,支付(fu)寶的用(yong)戶活(huo)躍度低于(yu)微信,支付(fu)的使用(yong)頻次遠低于(yu)社(she)交是無可爭(zheng)辯的事(shi)實,這也就導致(zhi)了支付(fu)寶服務窗的打(da)開率遠低于(yu)微信公眾號(hao),如(ru)何(he)提升服務窗的打(da)開率是支付(fu)寶服務窗需(xu)要考慮的,也是商(shang)(shang)家(jia)是否愿意花時間運(yun)營該產品的重要基礎。
微信公眾號
優勢:背后坐擁7億用(yong)戶(hu)量(liang),近5億月度活躍量(liang)的(de)微(wei)信,微(wei)信公(gong)眾號用(yong)短短2年時間創造了500萬公(gong)眾號的(de)奇跡,這也(ye)是其區別于其它產品最(zui)大的(de)優勢。此外,微(wei)信公(gong)眾號還形成(cheng)了平臺、商家、自(zi)媒體(ti)、用(yong)戶(hu)四者合一(yi)的(de)完美商業(ye)生態閉(bi)環體(ti)系。
首先平臺依(yi)托(tuo)于自身龐大的用戶群接(jie)入(ru)了(le)(le)微(wei)信廣(guang)點通(tong)廣(guang)告平臺,為自媒(mei)體提(ti)供了(le)(le)流量變(bian)(bian)現(xian)的機會,而自媒(mei)體在流量變(bian)(bian)現(xian)的同時(shi)也(ye)在為平臺提(ti)供高質(zhi)量的文章(zhang)內容滿(man)足了(le)(le)用戶的信息(xi)消費需求(qiu),商(shang)家通(tong)過在微(wei)信廣(guang)點通(tong)投放廣(guang)告支(zhi)撐了(le)(le)微(wei)信平臺和自媒(mei)體的發(fa)展。隨著微(wei)信平臺聚合的用戶群越來越多,也(ye)吸引(yin)了(le)(le)更多商(shang)家愿意(yi)利(li)用微(wei)信外的各種營(ying)銷(xiao)手段去為自己的微(wei)信公眾號增(zeng)加粉絲,也(ye)同時(shi)吸引(yin)眾多的第三方服(fu)務商(shang)加入(ru)到平臺更建(jian)生態。
槽點:
一是便捷性太弱,效率低,商家不具備自己開發公眾號后臺的能力,需要找第三方服務商來搭建,那么可能需要長達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
二是認為轉化率低,不僅推送的文章打開率低,打開后轉化的比率也很低。其實這兩個吐槽并不算多大的問題,轉化率高低跟平臺沒多大關系,而更是商家運營水平高低的問題,這就好像你買了一堆很好的炊具,但你不會做飯,總不能怪賣炊具的人吧。老兵認為微信對公眾號最大的問題是定位錯了。
張小龍視公眾賬號為營銷渠道的做法行不通的想法從定位上就搞錯了,今天中國傳統企業進入互聯網最大的訴求制衣就是做營銷要轉化率,不引導他們做營銷,也造成了今天很多微信公眾號活躍度很低。百度和360顯然最懂中國傳統企業老板的心,而所以也就給了李彥宏和周鴻祎在各自大會上炮轟微信轉化率低的理由。
兔子和獵狗的故事大家都聽過,無論是對百度還是360亦或是支付寶來說,直達號、來店通、服務窗只是他們可有可無的功能或產品,而對微信來說,卻可能是它未來的全部。從這一點看,競爭勝負的格局早已明了,誰的挖掘技術最強也就一目了然了。
我是電商老兵斗牛士,歡迎關注微信賬戶:torero2013(個人微信torero2012),新浪微博賬戶:@電商老兵斗牛士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