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歐洲廠商在自動駕駛上在做些什么吧

文/蔣城先
奔馳-戴姆勒公司最近發布了名為“Future Truck 2025”的效果圖,頓時令諸多媒體嘆為觀止,直夸“跑步進入無人駕(駛)、卡車更比轎車強”。不過,奔馳這一點并不新鮮,下邊就和大家嘮一嘮自動駕駛在商用車領域“混”得咋樣了。
大陸集團:實現自動駕駛比普及電動車還快
其實,相對于“決策遲鈍”的主機廠來說,零部件廠商才是自動駕駛技術的主要開創者和研究者,而德國、日本的企業又是最為領先的。
例如,德國大陸公司(Continental)在10月初舉行了技術試駕會(TechRide2014),并由大陸日本公司大陸汽車社長Christoph Hagedorn發布了從2018年起分階段實現“無人駕駛”的“宣言”。
大陸公司的“路線圖”是:
2018年達成自動停車(Parking Companion)和車隊跟隨系統(Low Speed Companion)的實用化;
2020年達成高速公路上也可以自動變速/變換車道的“Cruising Chauffeur”的實用化;
2022年到2025年,實現高速條件下的長距離自動行駛(Highway Chauffeur)。
按照德國大陸集團董事長艾爾馬爾-德根哈特上個月的話說:“通過使汽車變成網絡終端(即車間互聯),汽車將非常容易實現自動駕駛……”他相信可聯網汽車在2017年就能達到50%。
與此相反,德根哈特對鋰離子電池車的前景并不看好,“比(我)兩三年前預想的還要差。純電動車在中國可能會很有前景,其它地區就夠嗆了。”
法雷奧:我們要走在整車廠的前面
“想要讓一輛汽車實現自動駕駛,必須通過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激光傳感器等來實現(車輛)對周圍環境的感知。”今年5月末,法雷奧全球首席執行官雅克-阿申布瓦先生告訴AutoLab記者:“幸運的是,我們在這些領域都進行了充分的技術儲備。”
“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部分自動駕駛,谷歌的半路殺出已經讓汽車廠商倍感壓力……(互聯網企業與汽車廠商的角力)最終誰能勝出?我覺得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法雷奧可以提供他們需要的自動駕駛技術和相關配件。”
2013年11月,法雷奧與日本富士通天(豐田的一家供貨商)達成協議,合作開發能夠幫助汽車檢測車道上障礙物的高精度傳感器。
在正“嗨”的巴黎車展上,法雷奧又展示了Park4U?系列產品,該系列產品基于成熟的超聲波技術,監測車位速度可達30公里/小時,在前后40厘米距離的情況下實現自動泊車,并且在白天夜晚都可以應用。
當然,其它廠家并不落后,電裝公司從去年就開始對先進駕駛輔助(ADAS)、(4米車距)列隊行駛等技術進行不間斷測試。電裝目前在日本新能源及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的研發項目中負責卡車等商用車輛的項目(2008年就啟動了),只提一點:其在降雨條件下的白線識別水平相當驚人(50毫米水深仍可靠)。
歐洲人“抱團”研究
今年2月起,在德國福斯集團的牽頭下,29家整車廠商、零部件供應商、大學及研究機構等聯合啟動了自動駕駛研究項目“AdaptIVe(Automated Driving Applications & Technologies for Intelligent Vehicles)”。
該機構的主要成員包括寶馬、寶馬研究和技術公司、菲亞特研究中心、戴姆勒、歐寶、標致雪鐵龍、雷諾、福斯、富豪、博世、大陸、德爾福等
雖然看上去“起步”較晚,但其中各家都有研究“無人駕駛”的底子,所以技術不是個事兒,目前開展的研究項目是“找出駕駛員與自動化系統的最佳協作關系”,辦法就是使用7輛車用車和1輛卡車,在各地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上跑啊跑。
與此同時,歐盟還掏了25萬歐元支持這個為期42個月的項目,以論證未來如何完善法律問題——比如如何界定廠商的自動駕駛汽車的責任、駕駛員應該遵守什么樣的交通法規等。
有趣的是,這個組織并沒有帶沃爾沃“玩”,難道是覺得瑞典人的技術太逆天了?(純玩笑了)
戴姆勒的“未來卡車”有多先進?
好了,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Future Truck 2025”計劃,奔馳給這種卡車裝上了“Highway Pilot”自動駕駛系統,車頭裝上了LED燈陣列和攝像頭(車尾、車身兩側也有相應的傳感器),用于捕獲車輛周圍的路況信息。
Future Truck 2025 前臉設計靈感來自星空,當切換成自動駕駛模式后,大面積的 LED 大燈組會顯示為淡黃色。傳統的外后視鏡被拋棄,由攝像頭取而代之。攝像頭捕獲的視頻流會實時展示在駕駛室的 12 英寸大屏上。
今年夏天,“未來卡車”已經在德國馬格德堡A14高速公路上進行了驗證實驗,成功在 80km/h 速度下實現了自動駕駛模式。奔馳研發人員表示,未來 10 年內,自動駕駛的所需技術都將準備就緒。
盡管距離實用化還有很漫長的時間,但戴姆勒相關業務負責人Wolfgang Bernhard仍充滿信心地預言:“自動駕駛是未來卡車、巴士的主流,將來駕駛席會變成辦公室,駕駛員則變成運輸管理者。”
現在大家也明白了,戴姆勒的“Future Truck 2025”應該也是歐洲“AdaptIVe”項目的一部分。
自動駕駛對商用車更有必要
主機廠和零部件廠商選擇商用車(che)(特別是(shi)貨運車(che))來實驗自(zi)動駕駛(shi)是(shi)“非常及時而且非常必(bi)要的”。
據美國國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統計數字,僅2012年,全美涉及商業用車的33.3萬起車禍導致了將近4000人喪生,其中絕大多數是客運車輛。
與家庭乘用車相比,商業用車(特別是貨運業)司機的疲勞駕駛情況要嚴重得多。因此,通過自動駕駛技術來降低交通事故及傷亡人數,得到了有關部門、汽車廠商、運營商的普遍認可,其政策前景和“錢景”自然較“無人駕駛”乘用車更為樂觀。
AutoLab【autolab】是一個專注于汽車商業資訊的微信公眾賬號,由汽車廠商、經銷商、TMT、媒體、市場營銷等領域的專家作為咨詢團,合力打造的汽車行業智庫。
AutoLab希望陪伴泛汽車圈人士,來見證一個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碰撞后產生的火花,并深度關注三個產業機會:新能源、車聯網、后市場。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