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泰爾:機器人是人類的救星,而非敵人

創投分享會注:本文為硅谷投資家彼得·泰爾為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的文章,題為《》,由FT中文網翻譯。彼得·泰爾在硅谷素以逆向思維、帶有哲學思辯的獨立思考著稱。前不久,創投分享會剛摘選了他的新書《Zero to One》中的內容,。
與當年指導宇航員登月的計算機相比,今天每一部智能手機的數據處理能力都要勝出幾千倍。如果摩爾定律依舊準確,未來計算機將更加強大。根據摩爾定律,計算能力大約每兩年增加一倍。
但今日的美國人較少再幻想計算機將幫人類實現豐功偉績,而是越來越恐懼計算機將奪走我們的工作。20世紀60年代時,許多人對節省人力的技術抱持樂觀態度,而今這種樂觀已讓位于一個可怕的問題:你的勞動在未來有利用價值嗎?或者是,你會被機器取代嗎?
這種害怕被取代的情緒并不新鮮。15年前,美國工人曾擔心來自墨西哥廉價勞力的競爭。1992年美國總統候選人羅斯?佩羅(Ross Perot)曾預言,一旦《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簽訂,那么沿著美國南部邊境,人們將聽到一個“巨大的吮吸聲”。
今天人們認為自己又再度聽到這個聲音,但當他們循聲追蹤,找到的卻不是蒂華納(Tijuana,墨西哥西北部城市)的廉價工廠,而是得克薩斯州的服務器群。美國人害怕“不久的將來”的科技,因為他們將此視作“不久的以前”出現的全球化的重演。
但兩種情況有很大不同:電腦不像他國人類同胞,它們無法取代美國勞工。人和機器擅長的事情是不同的。人類可以在復雜情況下制定計劃和作出決定。我們不擅長分析海量數據。計算機則正相反,它們擅長高效處理數據,但很難作出任何人都能輕易作出的基本判斷。
我是從擔任Paypal首席執行官的經驗中得出這一結論的。在21世紀頭十年中期,我們挺過了互聯網泡沫破滅,得到了快速增長,但我們遇到了一個大問題:我們每月因信用卡欺詐起碼要損失1000萬美元。由于我們每分鐘要處理成百上千筆交易,所以不可能對每筆交易進行審查。由人力構成的質量管理團隊絕不可能審查得這么快。
我們試過用編寫軟件來解決這一問題,該軟件可以自動識別虛假交易,并實時取消。但事實很快證明這種方法行不通,只一兩個小時后,竊賊們就搞懂了軟件,然后改變策略以欺騙我們的算法。
然而人工分析師不會輕易被犯罪分子的適應性策略騙過。因此我們采取混合的方法重新編寫了軟件,先由計算機標記出最可疑的交易,再由人工操作者作出最終判斷。
這種人機合作令Paypal得以維持經營,反過來又讓幾十萬家小企業能夠收到付款,令它們得以在互聯網上茁壯成長。
盡管大多數Paypal客戶以為我們只是一家軟件公司,他們甚至從沒聽過人機合作解決方案,但沒有它的話,我們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成績。大多數人因對自動化的著迷,而忽視人類在軟件運行中的作用,忘記如果沒有人類操作,軟件自身毫無價值。
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烈森(Marc Andreessen)曾宣稱:“軟件正吞噬整個世界。”但這種擔心是缺乏理性的。
我們似乎已經忘了計算機不會吃東西。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其他任何事物,它們都沒有任何欲望。它們是不存在的。計算機所需要的不過是少許電力,而且就連這點需求它們都沒聰明到主動提出。
與計算機不同的是,人類確實要吃東西:無論是上海的魚翅還是圣地亞哥的魚肉玉米餅,人人都需要食物。人類還要喝飲料、鉆石油、開采礦藏——而這些物資都在同一顆行星上。
所以美國消費者一方面得益于中國新近的全球化,能夠買到便宜的玩具和紡織品,另一方面也要支付更高昂的油錢,因為中國新興車主們的需求推高了汽油價格。
而且人類的欲望并不僅限于維持生存,隨著全球化推進,人們的要求將越來越多。中國數億農民既然終于可以吃飽,他們自然希望肉的比例能夠提高。
這個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全球化帶來的一大長期威脅就是資源需求急劇上升。所以我們需要新技術來減輕這一威脅。
人類與電腦合作,將可以致力于因為電腦而出現的新事務,倘非如此,我們將處于一個不平靜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所有舊式工作將保持不變,工資將下降,物價將上漲,因為整個世界的人們將競相工作,競相消耗物資。
人類最大的敵人是人類自己,人類最重要的盟友是機器,它們讓我們能夠去做新的事情。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