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彤離職,新浪在門戶競爭中將繼續被邊緣化

陳彤在中國互聯網,尤其是在網絡媒體領域,以及在新浪體系內部,是當之無愧的靈魂式人物。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陳彤,新浪是否會在國內門戶居于一席之地,都值得商榷。
要知道這十多年時間,新浪的CEO跟走馬燈似的在輪換,王志東、茅道臨、汪延、曹國偉,但唯有總編輯一職穩坐在陳彤的屁股底下。究其原因,在于陳彤提出的“新浪之道”,至少在PC互聯網時代,成就了新浪網在中國網絡門戶中的一哥地位,其總結的新浪新聞“快速、全面、客觀、公正”的八字箴言,目前仍舊是很多網編從業者堅守的行業標準。
但PC互聯網時代的門戶格局其實在這幾年間早已被打破。在內部,從2009年新浪發力微博開始直到微博成功上市,微博與新浪門戶之見的關系可謂“愛恨情仇”,既要扶持,又要謹防卸磨殺驢,不同部門、不同體系之見的內部權力紛爭博弈。作為門戶總編輯的陳彤,或許更能體會其中的各種滋味。在外部,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今日頭條、網易新聞客戶端、搜狐新聞客戶端的移動端競爭壓力,更是讓新浪猝不及防,來自各家數據市調公司的數據都顯示在新聞資訊類APP的排名中,新浪早已不在第一陣營。
此外,還有一股勢力的競爭也一直在蠶食新浪門戶,那就是垂直門戶的崛起,例如在汽車領域,除新浪、騰訊、搜狐、網易這些門戶之外,廣告主在投放中也越來越看重愛卡、汽車之家、太平洋汽車、易車網這樣的垂直門戶。
這是非常尷尬的局面。其實在門戶2.0時代的轉型中,在陳彤的帶領下,借助名人戰略曾經成功地狙擊過專業博客們;但在社交媒體時代,新浪門戶在為微博做嫁衣;進而,在移動時代,新浪門戶徹底邊緣化。
對陳彤而言,“生于門戶”是其17年職場的造化,內容為王也成就了當年新浪的輝煌,但“死于門戶”卻是其不愿意看到的歸宿,離開只不過是時間問題。那么問題來了:失去靈魂人物陳彤之后,新浪在門戶中的地位將繼續被邊緣化,讓出的地盤將會被誰捕獲?
這里說的地盤無非就是商業品牌價值、用戶數量等等,但最重要的還是媒體價值。雖然通過數據等層面了解到,新浪網已經大不如從前,但經過多年積累,它還是在用戶媒體品牌認知中深得人心,現在陳彤這一標志性人物的離職,意味著一大塊品牌聲譽和用戶資產將向行業敞開,而爭奪這些資產的競爭者們無非還是當初的那幾家。
在用戶數量、APP下載量方面,老牌門戶網易現在已經落后今日頭條,口碑不錯但用戶量不斷縮水的網易最希望拿到的應該還是開始逐漸轉向移動閱讀平臺的用戶;而過于重視自媒體和手機預裝量的搜狐表面上看順風順水,但搜狐也許不缺預裝用戶,缺的反而是真實的活躍用戶;而今日頭條正忙于構建與內容版權方的利益平衡。
對騰訊網而言,不缺用戶,不缺技術和團隊,不缺資金,最缺乏的則是媒體影響力價值和品牌美譽度,而這塊其實正是陳彤帶領的內容團隊曾為新浪帶來的,也就是在用戶心智中的標簽化認知。但伴隨陳彤的離職,這種影響力和認知度勢必會減弱,騰訊或許將是最有可能繼承這部分優勢的平臺,這點從陳菊紅帶領騰訊網媒在品牌側不斷發力的“事實派”報道理念和風格上就可以佐證。如果騰訊網能抓住此機會有所動作,或許將在移動社交時代一舉奠定新一代資訊閱讀門戶的領軍形象。
其實,關于市場地盤與資產分割這個問題,幾年前谷歌中國退出大陸,蝸居香港后,媒體業界也曾爭議過,但最終幾年實戰下來的結局是,百度基本上獲取了谷歌當年占有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而搜狗、有道、搜搜、360搜索等并未能成為撼動或威脅百度市場地位的“黑馬”。
來看一組數據或許能夠說明問題,對比2014年Q2各大門戶的財報數據不難發現,騰訊的網絡廣告營收以20.64億位居第一,新浪以9.58億居第二位,后面是搜狐的8.18億居第三,網易以3.89億居第四。這組數據說明,至少在商業化層面,騰訊網是國內當之無愧的頭羊,堪比搜索領域的百度,那么誰將在這場分割競逐中獲益,不言自明。
當然這都是題外話了。
陳彤并未標明自己離職后將是創業還是有其他新選擇,不管如何都要祝福他。
而對新浪門戶而言,要想獲得新的未來,不做出改變,前途將會變得越發渺茫。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qian)
精華文章(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