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擴充機隊,是要飛得更遠還是飛得更快?

創投分享會注:本文來自華夏時報,創投分享會進行相關編輯。
順豐速(su)運(集(ji)團)有限公司(si)(下(xia)稱順豐)作為第一家擁(yong)有(you)飛(fei)(fei)機和飛(fei)(fei)行許可(ke)的快(kuai)遞公司,近期又有(you)擴張(zhang)動作。
擴充機隊
一(yi)位(wei)航空業內(nei)人(ren)士透露,“順豐航空正在醞釀一個大規模的運力擴張計劃,具體方式是從美國等地的一些航空公司收購一批二手757和767客機進行客改貨。這一批飛機中約有三分之一是767,將在未來五年之內全部加入順豐航空運營。”
而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順豐航空剛剛與波音簽訂了關于客改貨的協議,其中就包括767的改裝。
二手客機通過專門授權的改裝之后成為純貨機是目前全球最為主流的一種航空貨運運力來源,目前全球大部分在運營貨運飛機均是通過這一方式發揮生命周期中的剩余價值,相較購買全新的貨機而言客改貨對于航空公司而言成本更低。
據一位順豐內部人士介紹,順豐航空于2009年年底開始正式運營,初期使用的3架757-200F貨機均為客改貨后引進。到今年9月底順豐航空機隊已經引進了16架自有貨機,加上租賃飛機,機隊總數已經達到36架,日發貨量可達到1800噸。
但與國際快遞巨頭相比,目前順豐航空規模仍處于起步階段。一直被順豐視為標桿的美國聯邦快遞公司機隊規模超過600架,轉運中心遍布全球主要航空樞紐,這也是全球快遞巨頭們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擴機后或有空間
順豐冷運
此前一向低調推進多項新業務的順豐于9月底高調在上海宣布推出“順豐冷運”品牌,正式宣布進軍冷鏈物流行業,這一領域因其投入巨大、技術含量更高,因此在國內尚處在較為散亂的發展狀態中,也并沒有一個真正的領軍企業能夠在市場中占據足夠的話語權。
但冷鏈物流的需求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一直處在快速上升的勢頭中,其利潤也遠非普通快遞業務所能比。
據上述順豐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介紹,“順豐冷運”服務采用的“一段式全程冷鏈”配送,全程可視化,即達到全程溫控、信息記錄以及調控。
這也是順豐在電商、便利店等領域之外的又一次嘗試,將來有更多飛機的順豐無疑在這個領域通過門檻實現差異化競爭,以消除在傳統快遞服務方面受到競爭的影響。
跨境電商
“順豐這次選擇購買超過10架航程更遠、載貨量更多的767機型,除了對運力擴充的需求之外,應該也有海外業務擴張的考慮。”上述航空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順豐的海外業務布局早已經展開,剛剛開通澳大利亞全境的快遞服務,此前已經開通了美國以及周邊泰國、日本、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地區的快遞業務,并且早已開始悄悄運行“全球順”服務,這是一項“港澳臺/海外至中國大陸”的電商B2C市場的專屬服務。
跨境電商顯然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另一個“金銀島”,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3.1萬億元,到2016年將增至6.5萬億元,年均增幅接近30%。
今年以來,廣州、杭州、鄭州、深圳、哈爾濱、長春等地先后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試點城市將通過“規范貿易制度、制定貿易標準、強化在線支付、完善跨境物流、電商出口退稅”等幾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順豐的局
增長的瓶頸
一位民營快遞從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快遞公司在主流網絡上的配送速度取決于快遞公司所能調配運力的規模,規模越大成本也就越高,同時還要求快遞企業在流程和管理能力上有足夠的能力發揮運力的最大效率,但是良好的客戶體驗背后是更高的成本,這也是順豐在價格上相對于國內其他快遞公司一直偏高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國內電子商務規模高速增長的大勢中成就了“四通一達”這樣低成本高速擴張的民營快遞企業,而對于財大氣粗的電子商務企業而言也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布局一場漫長的“物流消耗戰”,而唯獨對于順豐而言遭遇到增長的瓶頸。
將來的競爭
在國內企業尚未建立起真正的全球性快遞體系時,國務院已經在9月底召開的常務會議上提出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快遞市場,對符合許可條件的外資快遞企業,按核定業務范圍和經營地域發放經營許可。
這一決定也為國際快遞巨頭進一步完善其全球網絡布局打開了一扇門,中國快遞企業尤其是民營快遞企業將面臨巨大挑戰,選擇提早擴充機隊的順豐似乎已走了第一步。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