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沈娜娜mv免费观看,自述被啪的最爽的一次,久久久久亚洲精品,香蒸焦蕉伊在线,国产网战无遮挡

互聯網亂世之下,那些人才流動中的心酸和無奈

2014-10-30 項目

展示量: 3562
互聯網亂世之下,那些人才流動中的心酸和無奈

文/ TOMsInsight (微信公眾ID:tomsinsight)

北京,入秋,霧霾天及社交網絡的分享,讓大家忽略了這個三千多年六朝古都傳承下來的秋悲寂寥。北京的天氣如二進制碼般分明:今天重度污染,明天就晴空萬里。而TMT行業也是如此,成王敗寇:一方面是熱火朝天的互聯網化的顛覆,另一方面很多企業都在紛紛裁員。讓這個秋天注定成為行業時光柱上的重重一筆。

亂世出英雄,而一將功成萬骨枯。也許真正構成歷史的,并不是那些我們傳頌的英雄,而是和我們一樣的默默小人物。我們奮勇殺敵,大多數時候并不是因為榮耀和不朽,只希望能填飽肚子,能帶著幾兩銀子還鄉,安穩享受自己的余生,子孫滿堂,無疾而終。

互聯網亂世,也是如此。我們仰視著英雄,追隨之奮斗,模仿之創業。大多時候不是為了改變世界,更多的只是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生活。而我們卻不知不覺的迷失了自己,忘記了初心,直到滿地的尸體把我們喚醒。拔劍生死是一種贊歌,而背后的無奈和失敗的苦痛卻只能散盡在這蕭瑟的秋風中,吹動著英雄的戰袍。

今天,我們就來講述幾個真實小人物的故事,來洞察分析行業的變遷,和背后的無奈。

外企裁員潮與人才流動

北京,東三環,偌大的小區花園只有Tony一個人坐在休息椅上抽煙,對生活質量要求極苛刻的他卻仿佛沒有注意到霧霾。Tony今年37歲,清華本碩,畢業后就在全球著名的A記公司中國研發中心工作11年,做到資深架構師,圖像渲染(非實時)方向,薪水一年80w左右。在房價瘋漲之前已經在這個東三環挺有名的豪宅置業,老婆全職太太,兩個孩子,父母健康。從各種方面看,Tony都是人生贏家。

但是Tony卻提前遭遇了中年危機:2014年5月份,A記公司中國研發中心裁員,正如2014年這一波外企裁員一樣,工作久,級別高的員工反而是裁員的重點對象,Tony拿了N+5走人,這個規格的解約金遠超勞動法規定,也算是最后的福利。但Tony并沒有感到絲毫的快意,畢竟畢業就在A記,對外面的環境并沒足夠了解,雖然多年不斷有獵頭邀約,但離開這個已經構成自己人生的工作,還是非常忐忑。

Tony把自己的求職目標放到國內互聯網公司。畢竟,正處在行業熱點、能開高薪水、有著更好發展前景的國內互聯網巨頭,從紙面各個方面看都是機會所在。恰好,國內互聯網巨頭也對有著深厚技術經驗、規范技術背景、清晰職業定位和有職業精神的外企高級技術人才有著濃厚的興趣。沒多久,Tony就以100w的身價,加入了著名的互聯網巨頭B廠。這豈不是人生贏家再創輝煌,怎么會遇到中年危機呢?而轉折恰恰從此開始。

入職沒多久Tony發現,從A記到B廠,并不僅僅是從國貿到西二旗這點地域變化那么簡單,也并不是從步行上班到開車1個多小時這點辛苦就能表述,更不是公司平均年齡從35到26這樣可以直接用數字量化。

Tony遇到了全方位的挑戰:首先是工作內容,傳統的IT企業由于是分發軟件產品為主,產品迭代周期長,產品線短,用戶群相對固定,這對于技術人員有比較高的質量要求,特別是對于Tony之前的架構師職位,主要是針對A記的圖像處理軟件其中一些算法進行效率優化。到了B廠后,Tony的工作開始專注在如何利用圖像處理算法進行識別圖片搜索,互聯網講究的是快速迭代,低成本,和更強的組件化通用性,對于算法效率、質量相關技術要求并沒那么高,甚至不如展現層面重要,甚至直接從開源社區索取。Tony對我們TOMsInsight的一位調研員抱怨說.

“總是有種《鹿鼎記》中澄觀教韋小寶練武的感覺,澄觀是少林武癡,告訴韋小寶少林派武功講究循序漸進,入門后先學少林長拳,再學羅漢拳,然后是伏虎拳,內外功有相當根底,可以學韋陀掌,聰明勤力的,七八年也差不多了。接下來悟性高的可以學散花掌,接下來能否學波羅蜜手,要看性子近不近練武了。而韋小寶哪有耐心用這幾十年學武呢,只想著快速的能拆幾招去降服自己心儀的少女阿珂。在A記,我可以用5年的時間去優化幾個算法,可能有2-3年毫無進展。但是在B廠,恨不得每周都在去測試自己的算法能否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對KPI有沒有影響,進行效果分析。”

如果僅僅是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的不同,Tony也能盡力去適應,不過另外還有更多的環境變化:

企業管理上: A記有著典型歐美企業比較成熟的平行管理,雙重匯報及內部平衡機制;而B廠正如國內大多數互聯網巨頭,領袖有著無限大的權力,而中國人之間傳統的信任關系遠遠比職業素質更重要,中層管理相對放大的職權,一線管理中更隨意更人性化的制度,使局部的不公平有著加倍的放大。

企業文化上: A記經過30多年的發展,有著穩定的企業文化,國內傳承總部,最多只是受到一些香港臺灣新加坡的過渡性文化沖擊;而B廠由于員工來自各種類型公司,員工背景也大相徑庭,導致產生了比跨國企業更猛烈的多元化沖擊。Tony發現在B廠大家很自覺的按照自己的背景分成圈子,而自己所在的“前外企”圈總是被排擠到主流之外。政治斗爭激烈明顯,主要是在“本土派”和“空降派”之間,甚至直接下屬都對自己虎視眈眈。

人文環境上: Tony是典型的70后的價值觀,并被歐美價值體系影響,對生活工作的平衡有著嚴格的要求控制、每年的兩次出國度假、對生活品質上有著小資需求等。但是B廠同事整體年輕化,以互聯網文化、80后文化,甚至90后文化成為主流。更講究奮斗、而不是享受生活。大多回龍觀租房、北七家買房,開著神車速騰、加班到深夜、聚會去“宇宙中心”五道口,度假刷朋友圈,同事大多談論的是泡妞而不是子女的教育。

“我始終記得2002年的時候,互聯網的第一次泡沫,當時我還讀研究生。那時候各個企業紛紛開始建網站,建站工作室贏來第一波紅利。那時候懂CGI或ASP,會做flash,再了解點JS,很輕松一個月兼職都能幾萬塊。”Tony告訴我們的調研員他最介意的還是關于自己的發展。“但是到了06年,幾乎完全沒有價值了。所以我選擇了這么多年的沉下心的學習鉆研單一的圖像渲染技術,是想投資我的技能發展,而不是投機。”

Tony辭職了。除了上述關鍵原因,他也很難接受身邊環境氣氛的“屌絲”、各種工作上的“浮躁”,以及管理制度上的“不專業”。雖然辭職后很難找到能相應的工作:不能很好的適應互聯網公司,外企整體不景氣招聘凍結,進入體制內早已過了年齡,創業沒有機會和資源當然也沒勇氣。而維持家庭高品質生活還需要不小的開支。Tony在37歲這年,學會了抽煙,喝酒。仿佛人生的不順利,來的稍微晚了一些。

----------------

如果僅僅從Tony的例子,仿佛給了我們一個A記比B廠在國內發展的更好的錯覺。但是事實上,外資互聯網公司進入中國,幾乎沒有成功的案例,甚至大多數都不能順利經營下去。和國內的傳統的IT行業環境不同,互聯網行業幾乎完全是中國創業者的天下。從2013年之后,互聯網行業的強勢發展開始逐步的改變一些消費習慣、消費行為,進一步改變了一些行業的生態環境,影響著傳統行業,首先被波及的是傳統的IT行業。

2014年開始,在華IT外企開始紛紛裁員。互聯網企業在國內攻城拔寨,不斷的贏取用戶、客戶、市場,但是卻俘虜不了“敵人”的軍隊。我們從下圖可看,2014年離職外企員工變化,很少有人流動到互聯網企業。


表面上看,也許正如之前Tony的故事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但是我們深入一點考慮。傳統的IT環境更像是在爬坡:需要一步步的往上爬,沒有取巧沒有捷徑,技術上的優勢很大程度上就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優化。而互聯網化后的產業,更像沖浪:大家追隨著市場上一波波的浪頭,快速的洞察,對時機的把握,節奏的掌控,更能決定了最終的成敗。但是對于從業人員來說,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運動,也需要截然不同的技能。很難同時成為兩項運動的高手。

但是互聯網行業的人才,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春風得意,我們接下來看下面的故事和分析。

互聯網人才背后的無奈

阿玨在B廠工作,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北航碩士畢業后,校招順利進入B廠,一路走過,從T3入行,到后來的T6(內部級別),再到項目經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升職速度客觀的說已經能算上重點培養了。2012年開始拿到配股,薪水加上每年解凍的股權,也差不多50-60萬了。

阿玨有時候很滿足,這種滿足總是在工作中才能體會。每當有新員工入職,阿玨都會興奮的給“新同學”們講述當年xx產品上線,影響了多少網民;xx產品上線,讓B廠收入水平邁向了一個新的層次;xx產品上線,團隊多少個夜晚通宵調試等。在“新同學”睜大的眼睛的敬仰目光中,阿玨也會偶爾心虛的講述當年B廠與某某公司的PK;與某某公司的遭遇戰等。心虛是因為這些事情阿玨也是聽別的前輩說起,自己也沒有親身的經歷。

阿玨去年結婚,老婆是B廠的產品妹子,是阿玨的師妹,賢惠大方,懷孕待產。每天中午兩個人都一起在食堂吃飯,晚飯也是在公司食堂解決,一起回家。話題都是公司的人文趣事,老板同事的八卦,以及行業里面的趣聞,好玩的app,微博上的論戰,朋友圈傳瘋了的文章。小日子過的很開心。想到這些,阿玨就更加的滿足。

但是常常夜深人靜的時候,阿玨卻有覺得很空虛,擔心,害怕。心底的恐懼慢慢升上來,讓他睡不著覺,只能打開電腦,登陸公司內網。查看下自己的職位信息、級別、薪水情況,才能稍微安穩一點。雖然那種空虛害怕的感覺還是埋藏的內心的深處,無法消除。有時候阿玨自己也不知道害怕什么,只能用拼命的工作來安慰自己。但是卻仿佛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每一次項目完成、被老板嘉獎,或者職級再次上升后,這種不安就會愈發嚴重。

有時候阿玨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在小區抽煙,會感覺到無比的寂寞,但仿佛也沒有原因。而漸漸的,阿玨仿佛明白了什么:

“到了30而立的年齡,看上去薪水不錯,生活不錯。但是總是感覺只活在自己和身邊的圈子所構成的一個小世界里面,總是在這個小世界中從能得到安慰,找到價值。而自己在B廠也幾乎到了天花板,很難再上一個臺階,總覺得自己完全脫離了這個社會。”
“我們都沒有北京戶口,社保也還差幾個月夠5年,所以沒法在京買房、沒有資格搖號買車。只能租住在公司附近。老婆懷孕,醫院艱難的建檔成功幾乎和中彩票般高興,每次產檢打仗似的一天。感覺自己游離在這個社會之外,辦任何事情都特別難,好像沒法與這個社會溝通似的,感覺什么都很難適應,慢慢的越來越憤青。也就每天上班的時候,和同事之間溝通覺得大家是一類人,或者上網,找到自己的世界,周末寧可在家宅著上網看片也不想出門,出門也只想看手機上網。”阿玨說這些話的時候,理智的好像在描述一個算法邏輯。“也就工作能給我成就感和價值感,但也不穩定,簽的三年的合同,很多和我這樣的老人都是到期不續的。“

不僅僅是阿玨,他的同事構成的小圈子貌似都在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大家通過QQ群、微信群來抱怨著這個社會的各種社會的不公平,就仿佛自己是社會的底層一般,但是他們都拿著幾十萬的高薪。他們喜歡一切都在網絡上解決,必須在現實中解決的問題,總會遇到各種的問題。一般都出現在溝通上、信息對等程度上:“大家(jia)都(dou)太習慣(guan)于互聯網化的信息的對等和實時的信息獲(huo)取了(le)。“

“目前的問題還好,只是不知道以后怎么辦。”阿玨和他老婆也為未來的問題討論過無數次,阿玨希望繼續留北京,但是沒有北京戶口這個問題就如一個鴻溝般無法跨越。阿玨的老婆主張回老家或者移民:“公司和我差不多級別的同事,過了30歲都和我遇到一樣的問題,主要就是三條路:回家、移民、創業。說實在的創業我沒那個實力也沒有魄力,同事創業的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回家吧心有不甘,畢竟從18歲來北京上學,北京比家鄉更熟悉;其實只剩下移民一條路了。“

阿玨最近認識了剛從A記空降到B廠的Tony,Tony的生活狀態讓阿玨向往和欣賞:更加融入社會,平穩的心態,平衡的工作和生活,和更多享受生活的精力。阿玨開始申請美企互聯網公司的工作,計劃先去美企互聯網中國區工作,作為跳板然后走內部換崗,換到美國總部工作,再申請移民。這條道路看上去曲折而又有風險,但是貌似也是阿玨和老婆商量出來的唯一可努力方向了。

----------------

目前國內各大互聯網公司的人才中間力量大多都是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熱潮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公司講究的硅谷式環境或校園環境:同事之間喜歡稱之為同學、簡單文化、直接的溝通方式、一切用數據說話等等,都讓剛走出校園的理工科人才無比的舒服。

這些都是互聯網公司標榜的福利,但是我們辯證的看,這些福利也是陷阱或者是一種逃避。在國內,難道我們可以保持一輩子都在這樣純凈的環境中么。在互聯網公司工作,就好比繼續上大學,還是總有一天需要走向社會的,只是這一天越晚,成本越大。

阿玨憑借著自己的技術實力,希望能借助外企的跳板移民,這一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我們看看下圖互聯網人才的流動:


和我們印象中不同,外企在互聯網人才吸引上反而有凈流入的趨勢,當然這個統計僅僅是針對社會招聘,但是也能說明一些問題。有人說在互聯網企業工作就好比演A片,看的人爽,但是演的人不一定爽。特別是在中國目前的大環境下,有時候,我們仿佛只是選擇逃避了未來,而不是去創造未來。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選擇自己去掌握自己的未來,選擇激情澎湃的創業之路,接著我們繼續看一個沒有多少激情的激情創業故事。

創業者的浮躁與功利性

大鵬是一名職業創業者。他自己喜歡稱之為自己是“連續創業者”。

大鵬已經有七八年沒有在公司正式上過上班了,從青島一個二本學校本科畢業后,大鵬就來到北京討生活。在一個互聯網公司上班半年后,大鵬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大鵬的創業并不是由于工作不下去或者盲目的熱血,更不是由于自己的富二代,而是他在大學時期就開始嘗試這條路子了:“03年那會,自己攢臺電腦開始學習做網頁,后來認識了幾個高年級的師兄,跟著他們接活,就成立了一個工作室。那時候.com經濟嘛,幾乎所有的單位公司都從無到有的需要網站,就和現在需要有一個二維碼或者微信公號一樣的需要有個網站網址。”大鵬對TOMsInsight調研員回憶起當初那段歷史的時候,嘴角還掛著微笑。“那是我第一次創業!“,大鵬非常堅定的伸出了自己的食指,盯著,仿佛在盯著一件戰利品。

第一次創業的成功激勵了大鵬,大學幾年時間,幾乎每個月都有幾萬塊的入賬,讓大鵬內心膨脹了起來,但是最后也沒有繼續下去:“畢業后工作室也散伙了,其實最后生意也很不好做了,06年那會,做網站已經不賺錢了。當時覺得應該去大城市看看機會,于是就來到北京打工。開始加入了一個做網站的小公司,一個月給幾千塊,唉。我上大學的時候一個月都賺過幾萬啊!想去大公司開開眼界,但是自己的背景又太差了,大公司根本瞧不上啊!”

大鵬不滿足打工的處境,開始出來創業:07年的時候,大鵬做wap小說站;08年的時候,做基于msn簽名檔的陌生人社交;09年的時候,做速配游戲類的婚戀網站;10年的時候,做垂直IT行業的sns招聘網站;11年的時候,做兒童教育類的app的海外市場;12年的時候,做微博的輿情監控工具;13年的時候,做民營醫療行業的用戶評測app;14年,大鵬做什么自己還沒想好 … … 7-8年間,大鵬的項目拿到過5次種子投資,3次天使投資,1次A輪投資。但是大鵬好像卻沒有成功過.

“我說我現在窮的連下個季度的房租都付不起你信么?”大鵬重重的吐出來一口煙圈。“你是內行,肯定知道,投資都有清算優先權。除非我最后上市了,或者被大公司收購了,或者本身我的項目就盈利了,不然我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就是最后一個下船的。我比較實在,也小膽,那些假賬洗錢的套路,或者和投資經理一塊騙投資機構的套路,一直沒學會,也是不敢啊!”

每天快到中午,大鵬都準時出現在中關村附近的一家創業咖啡廳里面,在店里消費每天唯一的一杯咖啡,和熟悉的朋友交流交流行業內的動態,參加各種各樣的技術、創意、商業、產品、概念等等各式各樣的沙龍聚會。大鵬朋友很多,手機聯系人里面有幾千名單,微信上幾乎上萬朋友,上百個群,任何時間打開微信幾乎都有幾十上百條未讀消息。大鵬幾乎在維護圈子和了解信息上花的時間,比在自己的創業項目上都多,但是還是找不到能讓自己靠譜賺錢的事情。

晚上,入夜。創業咖啡廳里面小伙伴還三五成群,大家熟悉半熟悉的吆喝一聲,一起去附近的街邊攤上吃點燒烤,吹幾瓶啤酒。看著附近寫字樓上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標志,有時候他們會很不屑,也有時候會很羨慕“自己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創業是為了愛好興趣,慢慢的是為了錢,現在只是為了錢!就是錢!!!”在談到這個詞的時候,大鵬的眼神變得異常的堅決。

“其實吧,如果有互聯網公司給我一個穩定的工作,一年給二三十萬,我馬上就去了。對,我也面試過,但是這么多年我沒有工作經驗,都是在創業,人家都不敢要啊,覺得不靠譜,不安穩。再說了,我也不懂深入的技術,只會弄弄網站,做些簡單的app,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

大鵬今年30,沒女友,租住中關村附近的老舊小的一居室。

“我已經好幾年沒回家了,也完全斷掉了和之前朋友小伙伴的聯系。大家都知道我拿過N次投資,覺得我牛逼的不得了。”也許大鵬不想破壞那種虛幻,或者是不像面對那種現實。“未來?未來我不想考慮。希望下一個項目,做大!被哪個大公司買了吧!或者,我也不厚道一把,騙個傻逼風投算了!真年頭,聰明人只會投互聯網項目,屌絲和傻逼才創業!”大鵬越說越激動,酒也越喝越多。

也許喝大了之后,或者看著滿地的空酒瓶,大鵬還能隱隱的記得,04年的時候,在青島,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可以買5平方米的海景房!

----------------

幾乎任何一個行業都在享用紅利方面都遵循古老的二八法則,而高風險行業,會有雙重效應即20%*20%=4%的部分在享用紅利。國內互聯網由于發展迅猛,而且再加上國情一系列現實的問題,另外還有風投在國內一些很特殊的投資條件,使得創業者更多的是浮躁的獨孤一擲的對成功的渴望,而不是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認真享受創新的過程。

也許,大鵬羨慕的,正是阿玨,還有Tony。我們隨機在北京調查了100位創業者一個問題:“如果三大互聯網巨頭,給你多少薪水,你會放棄創業直接加入。”結果如下:


如果對自己的事業的估價就只是這樣的情況,那么創業也就淪陷成一個無奈的不希望面對現實的浮躁功利性的,被投資人利用的投資游戲的玩物罷了。

給我們的啟示

這三個故事僅僅是個例,不能代表這三種人群的普遍形態,但是當我們深入的去了解的時候,還是能感覺到很多從表面數字完全了解不到的故事。有時候,當我們沉浸在互聯網行業如何發展,如何顛覆,如果改變世界的時候,不妨回過頭來反向的看一下,互聯網改變了多少我們自己,改變了多少我們自己的生活。

亂世出英雄,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是英雄。當我們追隨英雄腳步,快意江湖的時候。需要更多的捫心自省,想想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從內心深處認可自己做的事情,追隨自己內心的聲音,踏踏實實的按照自己的計劃學習、工作、進步。那么雖在亂世,但我們每個人能成就自我,從而成敗隨緣,心無增減。

英雄可以逐鹿中原,我們小人物也可以踏實的嘆聲:又是一年秋風起。

TOMsInsight專注于中國互聯網的深度數據分析洞察,定期發布獨家原創數據分析洞察報告。了解更多請添加微信公眾賬號tomsinsight ,或訪問//www.tomsinsight.com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Copyright©創業聯合網(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務與客服聯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