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樂視影業張昭:拿下全國票房10%的背后

“系列電影最重要是升級,升級最重要是用戶的需求,我們明年要把《甄嬛傳》變成大電影。”
“生態就是乘法,這個價值就開始翻倍了。其他互聯網公司進入電影行業,能不能做乘法,還有待觀察。”
“我現在還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進入電影行業。他們有沒有愿景,是不是你的系統是個增值系統。”
“所以電影行業要很清楚,互聯網行業不是來當工具的,不是來掙錢的,是來顛覆的。”
“世界上錢到處都是,海外投資這個動作只是小事,主要是看輸出什么,如果只是輸出資本,一點意義都沒有。”
“我們是嶄新的商業模式:好萊塢六大公司(發行驅動的投資平臺)+Netflix(互聯網驅動的長視頻內容平臺)+Apple(硬件驅動的設備生態平臺)+Amazon(電商驅動的變現平臺)。”
“生態就是乘法,這個價值就開始翻倍了。其他互聯網公司進入電影行業,能不能做乘法,還有待觀察。”
“我現在還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進入電影行業。他們有沒有愿景,是不是你的系統是個增值系統。”
“所以電影行業要很清楚,互聯網行業不是來當工具的,不是來掙錢的,是來顛覆的。”
“世界上錢到處都是,海外投資這個動作只是小事,主要是看輸出什么,如果只是輸出資本,一點意義都沒有。”
“我們是嶄新的商業模式:好萊塢六大公司(發行驅動的投資平臺)+Netflix(互聯網驅動的長視頻內容平臺)+Apple(硬件驅動的設備生態平臺)+Amazon(電商驅動的變現平臺)。”
樂視影業創立于2011年,僅僅三年的時間,這家電影公司就迅速躋身中國電影行業的第一集團軍,成為行業焦點。截止到2014年9月,樂視影業發行或出品的影片已達9部,票房近20億元,特別是第三季度可謂是高潮迭起,《老男孩猛龍過江》憑借神曲《小蘋果》引爆輿論,輕松收獲2億元票房;隨后《小時代3》在該系列進行到第三部的時候,仍能再創該系列的票房新紀錄,達到5.2億元;隨后的《反貪風暴》打破原檔期計劃,搶跑發行,收獲近億元票房;第三季度尾聲,《敢死隊3》再次刷新該系列的票房紀錄,砍下4.5億元的佳績——在相對蕭條的九月,該數字已是驚喜。第四季度樂視影業還將發行年度巨制《太平輪》及《暴走神探》。若按照樂視影業今年的預期最終實現票房30億元,則將極有可能在全年占到全國票房總量的10%(預計今年300億元全國總票房),較之去年的公司業績相當于翻了一番。
除了在票房上高歌猛進外,第三季度樂視影業在資本市場上繼續“進化”,繼去年8月完成2億元的A輪融資后,此番B輪融資再入3.4億元,估值較之去年的15.5億元增長了三倍,達到48億元,PE倍數超30倍,無論是對于樂視影業還是投資者而言都可謂是前(錢)景喜人。
在這些躍動和賁張的數字背后,樂視影業撬動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的杠桿和支點是什么呢?
10月的一個周日午后,樂視影業CEO張昭先生接受了創投分享會的獨家專訪,暢聊了關于樂視影業與中國電影產業正在發生和正在經歷的這場時代變革。
杠桿:系列片+基于IP增值的用戶運營
2014年樂視影業已發行或出品的9部影片中,《熊出沒之奪寶熊兵》《老男孩猛龍過江》《小時代3》以及《敢死隊3》均為系列影片。這些系列片在票房上的成功讓人仿佛隱約看見了好萊塢大片廠的影子,《加勒比海盜》系列(迪士尼)、《哈利波特》系列(華納兄弟)、《鋼鐵俠》系列(派拉蒙-漫威)、《蝙蝠俠》系列(華納兄弟)、《007》系列(米高梅)等等。
樂視影業為何在系列片上如此著力?只是對好萊塢單純的模仿么?
創投分享會(以下簡稱“虎”):為什么樂視影業花大力氣做系列片?我們與好萊塢在做系列片上有什么不同嗎?
張昭(以下簡稱“張”):中國電影過去只重視內容,內容就是獨創,我記得很多評論過去認為好萊塢拍系列電影,就是因為好萊塢沒有原創能力了。這就是內容行業的觀點,說你如果有原創能力,你為什么老是用這個方式呢?但是你站在互聯網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它是對的,就是要一個品牌一直一直去做深度的運營。
系列片電影在互聯網電影產業時代它就是IP,IP就涉及到用戶運營,這個是關鍵。嚴格來說沒有用戶的IP是沒有價值的,它只有泛影響力。但好萊塢近年來為什么在系列影片上經常會出現續集乏力的情況,是因為它對IP的運營不是基于用戶的,或者說是不基于掌握觀眾的數據的。它是沒有用戶概念的,只有影響力,也就是只有IP沒有用戶。你在互聯網時代做的話就要既有IP又有用戶。
虎:《小時代》系列做到第三、第四集的時候,我們是怎么深挖這個IP的用戶價值的?是擴展了用戶寬度來創造新的票房紀錄嗎?
張:像《小時代》系列,為什么《小時代》第三集的票房能超過第一集?因為從第一集開始我們每一集都在做用戶,那些用戶是在的,而且那些用戶的量是會擴展的。
做第三和第四集的時候,我們和合作方很多意見都是擴展觀眾群,按照好萊塢的做法,擴展觀眾群就會加一些更加成年一些的元素,譬如價值觀更成熟一些。但是互聯網思維不是這樣的,所以我說不行。
我的想法就是讓它更加’小時代’。對原來的用戶進行更深度的運營,同時呢,讓IP的用戶屬性變得更加強烈。所以這就是我們對好萊塢的改造。就讓它更加基于小時代的用戶,讓它的屬性更強,讓它的粘性更強。
我們既然做的是互聯網時代的品牌IP,那就要讓它更加小時代;如果你是個泛眾的、傳統的、以IP驅動的而不是以用戶驅動的產品,那你可能就是要擴大用戶寬度,(觀眾)誰來都行,追求的就是影片的短期利益。但系列片本身追求的是長期的利益,IP的長期價值。你追求的是未來延伸的價值越來越大,因此精準人群是特別重要的。
很多人可能第一集的時候還沒看,第二集的時候他也沒看,但他實際上是屬于這個IP的消費人群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個IP做得更加地讓他們覺得“這個是屬于我的”,“我應該看”,所以這個觀眾就更大了。
中國有幾個億的15-25歲年齡層的人。我們通過《小時代》系列獲得了什么呢?就是能夠精準地服務這個年齡層的觀眾。《小時代》系列結合樂視影業的這個平臺使我們擁有了怎么為這些用戶服務的經驗,這就是打井。如果你以后再做針對這些用戶的不同IP,而這些用戶是已經沉淀的,所以用戶比IP重要。
虎: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通過沉淀用戶,從而形成平臺價值?
張:對。我們沉淀了各種用戶,用各種品牌(系列片)去沉淀不同的用戶。比如《熊出沒之奪寶熊兵》,我們就在沉淀兒童用戶,大手拉小手的用戶。有了這個用戶以后,我們再去做其他的動畫片,而這些用戶已經在了。所以,互聯網電影產業,真正的資產是分眾的用戶,它的資產價值要高于IP。
從互聯網的角度去看,IP的用戶運營,我覺得是中國電影產業很重要的一個基石,通過IP的用戶運營就是塑造用戶的開始。然后,你看你第二集還有沒有塑造的能力。當然,這不是一個互聯網電影公司一進來就能做的,這需要很多很多的經驗。
老實說我還是很滿意我們公司做的系列電影,至少這兩部(《小時代》系列和《熊出沒之奪寶熊兵》)票房的增長是非常的明顯。這個就是我們運用了互聯網用戶運營的思維,用了互聯網的手段。互聯網電影公司的核心是做用戶,就是把觀眾轉換成用戶。什么是用戶運營,就是有數據的消費者。我們要把用戶的定義搞清楚,否則就叫觀眾,叫消費者。沒有數據那就不是用戶。
如果你理解了這個,那你就理解了樂視影業之所以領先,之所以在商業模式上領先,之所以在第三季度票房上領先,這個道理就比較明顯了。因為我們是在做基于IP的用戶運營,我們并不做IP。好萊塢做系列電影是在做IP,我們也在做系列片,也在做IP,但我們是用用戶來運營IP。
所以,我們其實是結合了好萊塢過去的經驗,和互聯網的這么多年在其他行業當中的經驗,然后來重塑中國電影產業 。
支點:樂視生態,能做乘法的商業模式
2014年,自從于冬在上影節上語出驚人之后,BAT果然紛紛以正式的身份入局電影業,百度身前的愛奇藝成立影業公司,年底其聯合出品的《一步之遙》或將是其最華麗的亮相;阿里巴巴收購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并更名阿里影業,目前正在好萊塢醞釀大動作;騰訊以其互娛部門在前臺開始“搶奪”IP,以其最擅長的粉絲經濟”侵入“電影業。此外阿里系的優酷土豆也在不久前成立了合一影業,或將與阿里影業打通視頻與電影的生態通道。
樂視影業是最早以互聯網企業身份進入電影行業的“野蠻人”,面臨BAT咄咄逼人的緊逼,樂視影業是否亦有危機感?樂視影業的商業模式賦予行業的價值在哪兒?
創投分享會:在上次樂視融資的發布會上您也提到,雖然BAT進來,但樂視影業已經走在前面了,那您覺得您的這種先發優勢、這種壁壘強不強?
張:我覺得是。當然,其實真正的壁壘是目的,真正的門檻是你的愿景。就是你來干啥?我覺得天底下沒有什么是不可復制的,其他的門檻都不是不可逾越的。我一直都說,決心和愿景才是行業門檻。
我現在還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進入電影行業。他們有沒有愿景,是不是你的系統是個增值系統。
你說因為我是互聯網公司,我開始投資電影了你就是互聯網電影公司了?
如果你不能透徹地洞察到電影行業的一些根本的東西,能夠迅速提煉出這個行業一百年的精華,然后來調整你做事的方式,那你要成為市場上有競爭力的電影公司就早著呢。好萊塢歷史上就發生過的,索尼,很典型,到現在為止,它是作為硬件、娛樂設備公司進來,企圖要來整合軟件、硬件,成功嗎?當然不成功,直到現在,它的硬件也沒能幫助它的內容。
虎:什么樣的系統是一個增值系統?
張:我們是用戶生態,你任何的內容,在生態里面滾,堅持用數據的方式把內容的消費者轉化成用戶,內容就轉換成了IP。《熊出沒》、《老男孩》就是這樣啊,以前是電視動畫、微電影在平臺上播,只要有數據,然后就能轉換成大電影。
系列電影最重要是升級,升級最重要是用戶的需求,我們明年要把《甄嬛傳》變成大電影。《甄嬛傳》在樂視網的平臺上有五個億的點擊量,如何把這個數據轉換成對IP運營的關鍵力量是這個系統的競爭力。
樂視網現在能夠做到隨便一個IP,在里面滾啊滾啊,就可以成為一個知名IP。創造用戶比霸占IP要重要的多,把內容通過與消費者的互動轉換成IP,這個過程是個增值的過程,買斷任何東西,都不產生增值。資本要花在增值的事情上,而不是用來霸占。
用樂視生態產生IP,我很少搶IP,這個才是關鍵。
大家都在搶IP,但你有沒有搶完以后再增值的可能呢?
為什么樂視有高估值,是因為我們能對資本增值,這個就是錢的價值。
我們現在在做基于用戶的IP運營,投資人也知道基于我們這幾年的研發,我們儲備了多少IP。他們看中的是,你方法有了沒有,業績有了沒有,系統怎么樣,IP還有多少。樂視影業與樂視網構建的是一個大系統,這個系統是給你的一個估值的基礎,不是光看你的想法,而是看你構建的過去的業績、今天的儲備、未來的可持續。
系統講清楚,就能看到你十年增值的能力,公司的估值也就出來了。
可持續擴大增長的公司,關鍵在于商業模式的構建,這是另外的一個核心能力,公司長遠的發展就靠這個,核心商業模式的構建。
生態就是乘法,這個價值就開始翻倍了。所以說,你進入這個行業,資本去獲取,本身不是乘法。進入這個行業,把行業原有的東西加上你的行業的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做成乘法。
其他互聯網公司進入電影行業,能不能做乘法,還有待觀察。
虎:互聯網對電影行業的沖擊看起來就是一種破壞力,從制片、發行到放映端都在進行著“顛覆”,給電影行業的很多“老人”們帶來了恐慌,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張: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思想行業,這句話很重要,電影行業你是不是這樣來看互聯網行業。
互聯網行業本質來講不創造什么,是思想行業,是為用戶創造新需求的思想的行業,這是核心。思想行業創造價值的方式就是顛覆,思想行業的特點,永遠是顛覆。新思想是對老思想的顛覆,所以體現出來是破壞。因為它的行業價值就在這兒,它不是工具行業,它是顛覆行業,通過顛覆來創造價值。
所以電影行業應該對互聯網行業要有深刻的認識,我們應該去迎接這種創造價值的方式。
再一個,它是用思想的方式,用顛覆創造價值的邏輯在和每一個傳統行業結合,所以它不僅擁有了創造價值的邏輯,還擁有方法就是數據的方法。所以電影行業要很清楚,互聯網行業不是來當工具的,不是來掙錢的,是來顛覆的。
兩個行業互相怎么看,這個很重要,老實說,我們是站在跨界的位置上,才能看到兩個行業的本質。
互聯網自己也在顛覆自己。移動互聯網就顛覆了PC互聯網,把自己顛覆的時候就順便把你也給顛覆了。這就是個顛覆的時代,核心不是為顛覆而顛覆,而是為用戶創造新的價值。
所以電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結合,是大家共同合作的基礎,是不斷地為觀眾創造新的需求。
樂視影業是基于用戶的消費服務和傳統的電影投資、發行等的融合,從IP開始一直到用戶,系統性的、持續的、一直擴大地運營,基于IP用戶的垂直的運營。同時它還是一個開放平臺,能夠給所有的內容提供者提供用戶運營平臺,又能夠為所有有用戶的互聯網平臺提供內容IP的運營,同時滿足了線上線下的運營。線上是方興未艾的視頻網站的點播服務,線下是影院市場的擴展(樂視影業的地網),這背后是樂視大的生態,終端的五屏聯動與多功能的平臺運營,包括電商、廣告、數據、傳輸、服務等的平臺,這個生態的設置是非常厲害的。
所以講到底,樂視影業所謂的先發優勢,先發在商業模式的先進性:五屏聯動的O2O,以及生態支撐,生態產生效益。我們有很多平臺,IP到了各個平臺都能產生價值,內容捆綁著終端一塊賣。
IP來自于生態,要回到生態。
中國電影“走出去”:市場輸出才是好萊塢乃至全球需要的
今年8月,萬達對外宣布將在洛杉磯設立辦事處,該辦事處將承擔文化類投資的任務,未來將充分整合好萊塢影視產業資源,支持青島東方影都的運營和青島國際電影節的舉辦,同時投資好萊塢影視公司或投拍好萊塢全球發行的影視作品。
今年9月15日,華誼兄弟對外發布公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擬出資1.3億美元在美國設立全資子公司,該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電影、電視劇、電視節目的投資、制作、發行、營銷宣傳、海外公司股權的投資并購及海外項目投資等。
今年10月8日,據外媒報道,樂視影業以2億美元的戰略基金在洛杉磯成立子公司,以開辟好萊塢市場。隨后賈躍亭在微博上確認了該消息:“樂視影業2億美元戰略基金建立美國基地,LA子公司成立,北洛硅線日趨完善。”
日前,馬云在加州游弋,亦是在為阿里影業在好萊塢尋求電影業務的合作,下一步也必將是海外設點——阿里巴巴在華爾街上市,其資本早就走出去了。
創投分享會: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萬達、華誼兄弟和樂視影業都在洛杉磯設立海外公司,這一次,資本的“走出去”與過去我們努力了幾十年的內容“走出去”有什么不同?
張:中國走了一段彎路,走內容輸出,但好萊塢是全球的內容中心,我們的內容生產能力還是地方化的,不能跟好萊塢比。為什么好萊塢會有這么強的內容輸出能力呢,因為好萊塢有全球化的市場,才導致了內容全球化。即便好萊塢本土的票房增長乏力,但好萊塢的海外票房一直在增長。
內容輸出取決于有沒有全球的市場能力。中國電影怎么輸出?內容現在肯定走不通了,是不是資本輸出呢?
不是,世界上錢到處都是,海外投資這個動作只是小事,主要是看輸出什么,如果只是輸出資本,一點意義都沒有。
最重要的是市場輸出。
樂視影業海外設立分公司是樂視整體海外戰略的一部分,也即北洛硅戰略。光內容公司是不需要北洛硅戰略,我們是要把最好的技術——放映技術+傳輸技術與全球最好的內容+在中國積累的市場模式——互聯網的市場模式,三個東西結合起來。
洛杉磯內容最強,硅谷技術最強,北京互聯網應用最強,中國大市場積累了很多互聯網應用的技術,比美國都要強。美國的電商遠遠不如中國的服務好,物流配送遠遠比中國慢。中國在互聯網的技術和服務已經走在美國前面。
樂視的戰略為什么是北洛硅戰略,而不是內容戰略,不是資本戰略,因為北洛硅是商業模式,我們在乎的是三個的組合。
老實說,樂視的海外優勢就是這樣的,我們是嶄新的商業模式:
好萊塢六大公司(發行驅動的投資平臺)+Netflix(互聯網驅動的長視頻內容平臺)+Apple(硬件驅動的設備生態平臺)+Amazon(電商驅動的變現平臺)。
樂視的模式很清楚,我們綜合性地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并具有可持續的更新迭代能力,這個是行業最應該關注的問題。現在市面上熱鬧的事情,都還不足以定大局,商業模式是最重要的。
后記
張昭可能是中國電影企業里最明白互聯網思維的企業家,創投分享會在與張昭的采訪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他對于互聯網思維的深刻理解,不同于許多企業家在論及互聯網思維時盡管滔滔不絕,卻往往語焉不詳。
張昭同時可能是互聯網企業里最了解電影行業“密碼”的企業家,樂視影業準確鮮明地將自己定位為平臺公司,以發行切入電影業,在線上線下打造發行工具,背靠樂視的大生態來儲備、研發IP,用平臺的增值力“掌握”IP、聚合IP,通過發行“扼住”上下游的要津。用互聯網的語言來表述,即為讓樂視影業成為IP的分發平臺和流量的導入導出平臺,在上下游仍較為分散尚未形成具備壟斷權力的巨頭時,以此占據市場競爭的高點,從而“服務”上下游,并進而用樂視影業與樂視網共同構建的樂視生態重塑中國電影的商業模式。
在海外戰略方面,《敢死隊3》或可被看成是樂視影業與好萊塢合作的一次熱身,以資本將該好萊塢制作變為中美合拍片,在形式上規避進口配額的限制——好萊塢從來都不差錢,但是對利潤的追逐是永不滿足的。樂視影業坐擁中國這個好萊塢海外第一的發行市場,而張昭的這支隊伍在線上的流量分發能力和線下的用戶轉化率是好萊塢所期待“擁有”的,好萊塢與樂視影業的結合,不僅能夠獲得資本上的支持,還能實現發行收益的最大化,而《敢死隊3》也確實做到了——該片北美上畫首日僅為588萬美元,而在中國上映首日(遲于好萊塢上映近一個月,且彼時盜版已在全球范圍內傳播)即收獲4600萬元,最終在中國的票房超過4.5億元,遠超北美地區的3932萬美元。
當然,萬達也具備這樣的線下發行網絡,華誼亦然,而阿里巴巴的線上用戶數量與電商生態完備性亦是國內最強之一,但這三者似乎都缺少另一半——或是線上的流量聚合與分發,或是線下的用戶轉化,樂視影業與其背后的樂視網在結構上看上去確實要更完備些。
近日張昭赴韓,有消息稱此行一是為樂視網購買版權,二是中韓合拍項目的洽談,三是簽約韓國導演,四是樂視生態的韓國落地。
看上去,樂視影業的海外步伐不止于好萊塢,而張昭用商業模式“重塑中國電影產業”的實踐也不止于中國電影。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
- 10-20無(wu)人機行業研究(jiu)
- 08-13如何(he)做(zuo)一(yi)個聰明的(de)研發型企
- 10-20車聯(lian)網(wang)行業研究
- 10-10什(shen)么是金融性投(tou)資?
- 07-02河(he)南透氣鞋(xie)底(di)研發(fa)生產銷售
- 07-15每周(zhou)文(wen)娛觀察(cha) 2016.7.15
- 02-17每(mei)周文娛(yu)觀察(cha) 2017.2.17
- 08-19每周(zhou)文娛觀察(cha) 2016.8.19
- 04-03每(mei)周(zhou)文娛觀察(cha) 2017.2.24
- 10-14每周文娛觀察 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