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投(tou)分享會注:新(xin)華(hua)社一(yi)篇(pian)《》,不點名(ming)地提到M公司最(zui)近因避稅(shui)被查出并補繳稅(shui)款的行為,今早被路透(tou)等媒(mei)體(ti)(ti)(ti)(ti)。但中(zhong)午時分(fen)微(wei)軟(ruan)向媒(mei)體(ti)(ti)(ti)(ti)澄清,,而(er)是因為,2012年,中(zhong)國和美國達成(cheng)雙邊稅(shui)務對(dui)等協議,根據(ju)該協議,微(wei)軟(ruan)會將已經(jing)上繳美國的稅(shui)收按(an)照分(fen)成(cheng)比例(li)付給(gei)中(zhong)國,美國再同(tong)等返還給(gei)微(wei)軟(ruan)。這臉(lian)打得(de)……#真不知是媒(mei)體(ti)(ti)(ti)(ti)以(yi)訛傳訛,還是官方不懂國際(ji)法#
消息(xi)來自新浪(lang)科技,原題《》,全文如下:
11月26日上午消息,微軟被要求向中國補繳8.4億元(約合1.37億美元)的稅款和利息一事今天受到各界關注。據新浪科技了解,微軟公司進行稅務補繳并非因為在華存在避稅行為。
“補(bu)繳”稅款(kuan)真相
路透社今天有關中國稅務部門向微軟補征約1.4億美元稅款的消息,讓微軟陷入了輿論風暴。但是新浪科技了解之后發現,事件真相并非是因為微軟有著避稅行為。
事實真相是:2012年,中國和美國達成雙邊稅務對等協議,根據該協議,微軟會將已經上繳美國的稅收按照分成比例付給中國,美國再同等返還給微軟。
正是按照中美雙邊稅務對等協議,微軟公司在2012年向中國稅務部門上繳約8.4億元人民幣(約合1.37億美元)的稅款,隨后,美國稅務部門又將同等金額的已征稅款返還給微軟。
在今天路透社的報道中,由于沒有進行更為詳盡的解釋,導致輿論幾乎一致認為,微軟在華存在避稅行為。
微(wei)軟(ruan)內(nei)部人士對(dui)于相關媒(mei)體的(de)報(bao)道感(gan)到(dao)不滿,并稱公司蒙(meng)冤,但是(shi)由于未被公司授權對(dui)此事發表評論,這些(xie)人士要求(qiu)匿(ni)名。
微軟有(you)過(guo)貢獻(xian)
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中國已經著手反避稅立法,并陸續擴充,2008年頒布《企業所得稅法》之后又對反避稅相關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更與日本、美國、韓國等國家陸續簽訂了雙邊稅收協議。
在中美雙邊稅收協議擬定的過程當中,微軟就曾促進中國國家稅務總局與美國國家稅務局就稅收的雙邊分成比例達成協議。
據媒體公開報道,微軟于2008年12月提出雙邊預約定價申請之后,中美經過3年4輪談判之后,雙邊預約定價才開始生效。
為了慶祝這一協議的達成,微軟還與北京市海淀區的稅務部門召開過專門的發布會。因為,這解決了微軟等美國公司在華經營面臨的稅務政策困擾,也避免了被雙重征稅。
中國加大(da)打擊避稅行為
雖然微軟這次蒙冤,但是中國加大對跨國企業避稅行為的打擊力度確是一件正在進行的事情。因為,跨國公司通過向境外轉移利潤,避免或減少了很多在中國繳稅的義務。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通過實施“管理、調查、服務”相結合的反避稅防控體系,有效防止國家稅收流失。
統計顯示,2005年我國反避稅對稅收增收貢獻僅為4.6億元,2013年反避稅對稅收增收貢獻達468.6億元,累計增幅達100倍。
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司長廖體忠日前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反避稅調查并非只針對來中國投資的外國企業,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去海外投資,稅務部門也在不斷加強中國企業向海外轉移利潤的調查。
在日前召開的G20峰會上,中(zhong)國(guo)已全(quan)面加入G20框架下國(guo)際反(fan)(fan)避稅大行(xing)動。這意味著中(zhong)國(guo)通(tong)過加強國(guo)際稅收合(he)作,提升(sheng)反(fan)(fan)避稅水平(ping),力堵跨國(guo)公司的避稅通(tong)道(d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