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5月美國影星安吉麗娜·朱莉依據特定的基因檢測結果,接受乳腺切除手術,以防乳腺癌變。當天,美股萬基遺傳(MYGN)漲幅一度突破4%,最高沖至34美元上方,美媒體驚呼為“朱莉效應”。
當業內人士因為這些好消息歡呼雀躍時,2013 年11 月, 23andMe 公司推出的個人 DNA 檢測健康服務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叫停;2014年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發出通知,叫停基因測序臨床應用。
這感覺就像你開著火車,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你就被打劫了,整個人都不好了。無獨有偶,做電視視頻APP的小伙伴們,你們好。
(╯#-_-)╯ ~~~ ╧═╧ 大力掀桌
不同于基因診斷的確診,如無創DNA產前篩查,基因檢測是基于統計學結果,給出個體獲得某種疾病的風險性。獲得基因信息有兩種技術路線,一種是測序,一種是芯片。疾病的風險判斷是根據易感基因的概率統計得到的。在得到基因信息后,比對數據庫中的標準就可以得到某種疾病發生的概率。基因檢測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數據的采集和算法的建立。
上圖是一(yi)種研(yan)究群體遺傳(chuan)結構的分(fen)析(xi)方(fang)法,可以(yi)明顯看(kan)到日本人(Japanese)和中(zhong)國人根據基(ji)因數(shu)據被區分(fen)了出來。在千人基(ji)因組計劃中(zhong),漢(han)族(zu)人抽樣也分(fen)為北京漢(han)族(zu)(CHB)和南方(fang)漢(han)族(zu)(CHS)兩個群體。中(zhong)國是一(yi)個多民族(zu)國家,有著豐(feng)富的群體遺傳(chuan)結構。
那么(me)在缺乏足夠(gou)的樣(yang)本群體分類,分子(zi)生物(wu)學實(shi)驗驗證還有臨床(chuang)驗證的情況下,僅通過生物(wu)信息學計算(suan)出一個p<0.05的結果(guo)會(hui)產生什(shen)么(me)問題呢?
在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么不同基因測序公司提供的分析結果大相徑庭?所以,對于目前市場上基因檢測產品的結果準確性,我想對大家說的是信就有。
不過真正的趨勢終究會贏得最后的勝利,只是我們需要等到那個時間點。在未來,更便宜的基因檢測產品和更準確的分析結果一定能夠幫助每個人提高生命質量
基因檢測產(chan)品好賣嗎?
產品定價三萬(wan)左右,如(ru)果每個(ge)月(yue)坑2~3個(ge)土豪(hao),再加上壓(ya)低底薪,又不按約定兌現(xian)業務提成的(de)話,年底結算時,還是可以小(xiao)賺一點喲。
2. 健康管理是一種體驗經濟
基(ji)因診(zhen)斷能(neng)夠確診(zhen)疾病(bing),基(ji)因檢測(ce)只能(neng)告(gao)訴你得(de)某種疾病(bing)的(de)概率有(you)多高。以(yi)博(bo)奧生物(wu)基(ji)因檢測(ce)產品為例,檢測(ce)后(hou)用戶(hu)會得(de)到(dao)一(yi)本檢測(ce)報告(gao)和(he)一(yi)次(ci)電(dian)話報告(gao)解讀服務(wu)——少油少鹽多運動(dong),早(zao)睡(shui)早(zao)起(qi)身(shen)體好。
基因檢測產品最機智的地方是,如果有天您真發病了,說明基因檢測準;如果您沒發病,說明提醒您注意了健康,起到了治未病的作用。請大家跟我一起念一遍,流氓!
用產品思維來說,產品是要解決用戶的問題,而不是增加用戶的問題。
PDCA是(shi)一種(zhong)經典的(de)質(zhi)量管理(li)方法(fa),由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xing)(xing))、Check(檢查)和(he)Action(處(chu)理(li))的(de)第一個字母組成。PDCA循(xun)環(huan)就是(shi)按照這樣的(de)順序進行(xing)(xing)質(zhi)量管理(li),并且循(xun)環(huan)不止地進行(xing)(xing)下去的(de)科學程序。
我們也可以用PDCA循環來設計健康管理流程,滾動提升用戶的健康狀況。做Plan和Check結果的確需要數據支持,但是真正解決用戶健康問題的部分是Do和后續的Action。精美易讀的報告可以提升用戶體驗,但是仍然不能解決用戶的健康問題。
基因檢測或者可穿戴設備這種收集數據的產品,如果不能作為一個數據入口連接具體的線下服務,執行Do和Action是不能幫助用戶改善健康狀況的。目前,國內很多公司號稱用大數據來做健康管理服務其實就是為營銷扯的一個蛋。
當時為了把基因檢測這個項目做起來,混進了一個專業賣老年人保健產品的小民企,非常low。開早會,跳跳自編的拙劣舞蹈,背背老板加持過的羊皮卷,最后再喊喊愛公司,愛老板。這在大學和科研機構是很難想象的。不是說好只有賣保險的才這樣嗎?不過呢,這個公司里那些文化水平也就比老板高一點的小妹卻在真金白銀的掙銀子!她們把那些并不能有效解決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產品賣出去了!
回到之前說的產品思維(wei),這(zhe)些小妹(mei)能讓老人掏錢就一定是(shi)(shi)解決了老人的某種(zhong)需求:空巢老人需要(yao)親情關懷,這(zhe)是(shi)(shi)一種(zhong)強需求。在理解這(zhe)個邏輯(ji)關系后,我發(fa)現自(zi)己(ji)之前too young too na?ve。
原來這個公司搞的(de)(de)是(shi)體驗經濟,銷(xiao)(xiao)售的(de)(de)產品(pin)實際就(jiu)是(shi)這些小(xiao)妹兒(er),提(ti)供的(de)(de)用戶體驗是(shi)有一個常(chang)來串門,嘴甜又貼心的(de)(de)干女(nv)兒(er),而(er)健康產品(pin)不(bu)過是(shi)作為Q幣(bi)進行支付用的(de)(de)。也就(jiu)回歸了傳統營銷(xiao)(xiao)的(de)(de)經典觀(guan)點,銷(xiao)(xiao)售的(de)(de)本質就(jiu)是(shi)銷(xiao)(xiao)售人。
那么各位考慮做互聯網轉型的老板們,你們有沒有為自己的公司和產品做好“互聯網人格化存在”的準備?
“如果(guo)你今天在健康管理中投入(ru)1塊錢(qian),未來在醫院就能節省(sheng)100塊錢(qian),還(huan)不(bu)用受罪(zui)!”健康管理公司的宣講材料(liao)中都喜歡放(fang)大這(zhe)個點(dian),但就是(shi)不(bu)怎么靈。
每個人嘴上都知道健康重要,但是大多數人只有在失去健康的時候,才真正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掏錢)。所以看病吃藥的總是多過養身保健的。
商業(ye)是解放人性的,所以(yi)才有了(le)懶人經濟的發展(zhan)。好(hao)的產品就是要(yao)滿足人性的“貪(tan)嗔癡”。在初中生(sheng)物課中,有一(yi)個經典的實驗,草履(lv)蟲趨(qu)利避害。這是生(sheng)命(ming)體的生(sheng)存本能,也(ye)正是因為這種本能,人類才進化到今天這個階段。
而健康管理的過程本身是痛苦的、反人性的——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想吃的不能吃,想喝的不能喝,想玩的不能玩,你還讓我掏銀子?
健康管理是一種體驗經濟,業務重點不是告訴用戶只要堅持就能勝利。不斷挖掘用戶的需求,表面的需求和隱性的需求。解決用戶健康問題只是健康管理最基本的層面,用戶改善健康的這一過程才是最核心的。在產品思維中,它叫用戶體驗。
改善用戶體驗,就是讓整個健康管理的過程更短(至少讓用戶感覺上變短),讓整個健康管理的過程更愉快。這個基本原則應用到其他行業也是一樣的。產品即營銷,服務即營銷。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能讓用戶快樂、輕松、短時間解決問題,你都不用做營銷,大家也排著隊給你送銀子。
一款產品的生命周期也許有盡頭,但我們想做出好產品的匠心卻不應有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