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印度手機市場剛剛玩得風生水起的小米因為之前拒絕為愛立信的相關技術支付合理的許可費用(按照愛立信的官方說法),而在印度市場遭到禁售的封殺。不過,我們相信,這個事情應該會很快得到解決,只是小米掏些銀子罷了。按照媒體的(de)話說是(shi)花錢消災。但我們通過此事(shi)需要(yao)著重思考的(de)是(shi),為(wei)何這種訴訟沒有首先發(fa)生在中國(guo)市場?
我們不否認各國在專利相關法律的制訂和具體的執行上會有所差異,但鑒于小米使用人家技術(專利)不付費的事實,即便是法律方面存在多大的差異,這個基本事實也足以應該讓小米在中國市場遭遇在印度市場的專利訴訟。但事實卻是,在中國的國外企業非但很少對中國違反或者免費使用自己專利的廠商提起專利訴訟,反而遭到以諸如壟斷等為理由的調查。例如目前仍等待處理結果的高通在中國的反壟斷調查(核心還是收取專利費的問題)。可見,在中國市場(例如智能手機市場)我們也許根本沒有形成有效的專利保護體系和意識。這從高(gao)(gao)通(tong)之前稱(cheng)其擔心(xin)在(zai)中國有(you)部(bu)分廠商(shang)不向高(gao)(gao)通(tong)繳納授(shou)權專利費(fei)可能會影響到高(gao)(gao)通(tong)未(wei)來營(ying)收和(he)利潤中可見一斑(ban)。
不知業內在此看到了什么?人家高通不是擔心未來授權費率降低,而是怕有的中國企業會借助高通的反壟斷調查根本不繳納專利費,或者說是加劇這種趨勢(因為之前就有不少的中國企業不向高通繳納專利費)。而聯想到高通在中國遭遇反壟斷調查的背景和緣由(據稱是中國相關企業的舉報),這里頗有惡人先告狀的意味。當然我們在此并非是指所有的中國手機企業,但其中肯定有所謂的心懷叵測或趁火打劫的。這種大的市場背景之下,哪家國外企業會冒著風險去起訴中國的手機廠商(僅指手機相關的專利授權)呢?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被反咬一口。即便(bian)是(shi)耗費了大量的人(ren)力和物(wu)力,也(ye)未必能得(de)到自(zi)己預期的結果。
令我們不解的是,近期,中國手機企業突然開始注重專利了。例如之前傳聞的華為、中興等廠商要起訴小米等相關企業專利侵權或者沒有繳納專利授權費。但據稱之前要求對高通進行反壟斷調查(原因是利用壟斷地位收取過高專利授權費)的,就有這些中國的企業。這究竟是不是對我們這些企業莫大的諷刺?或者所謂專利的價值在我們國內廠商的眼中變成了“有用就是真理”的翻版?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主觀肆意貶低或者抬高專利的價值。但與國外相關企業在中國一樣,雖然彼此間專利戰叫囂得很厲害,甚至危言聳聽,但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想必這些廠商也清楚,鑒于中國目前的專利保護現狀,提起訴訟的結果未必如愿,甚至可能得不償失,即專利持有廠商未必通過訴訟獲得什么實質性的收獲,而侵犯專利的廠商付出的代價成本也不足以讓自己有什么傷筋動骨的損失。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小(xiao)米(mi)在(zai)印(yin)度遭禁(暫時)反(fan)襯的(de)是(shi)中(zhong)(zhong)國在(zai)專(zhuan)利(li)(li)保(bao)護(hu)葉公(gong)好(hao)龍、外強(qiang)中(zhong)(zhong)干(gan)的(de)現狀,專(zhuan)利(li)(li)的(de)價值在(zai)某些中(zhong)(zhong)國手機(ji)企業(ye)中(zhong)(zhong)被濫用而(er)未能(neng)(neng)(neng)體現和發揮專(zhuan)利(li)(li)作為進攻或者(zhe)防御(yu)的(de)作用,進而(er)可能(neng)(neng)(neng)會最終影響我們企業(ye)在(zai)產(chan)業(ye)中(zhong)(zhong)的(de)創(chuang)新(xin)動力(li)和能(neng)(neng)(neng)力(li),也(ye)許有一天,當我們的(de)相關企業(ye)在(zai)中(zhong)(zhong)國市(shi)場也(ye)有類似(si)小(xiao)米(mi)(注不是(shi)特(te)指小(xiao)米(mi))在(zai)印(yin)度市(shi)場的(de)結果(guo),哪怕是(shi)暫時的(de),也(ye)是(shi)我們專(zhuan)利(li)(li)保(bao)護(hu)的(de)一大進步(b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