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職調查為何單獨將客戶調查拿出來

從盡職調查規范來講,對客戶和供應商的核查,僅是眾多核查項目中的一項而已,為何單獨將其拿出來作為單獨的一節?這里面其實是有深刻的背景和原因的。我們可以不止一次地從鮮活的案例中發現,所有出問題的、嚴重造假的項目,都是在客戶或供應商的核查方面出了重大問題,這是鐵的事實。從原因上講,沒有客戶或供應商(擴大范圍講,也包括關聯方)的參與,企業很難造假,尤其是業績造假。通常來說,客戶或供應商并不是關聯方——但如果客戶或供應商與企業串通,本質上也就成了企業的關聯方,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業績和經營行為需要更多的核查程序,但是,在沒有詳細的核查之前,你并不知道這些“客戶或供應商”是否成了企業的“關聯方”,所以對客戶和供應商的核查與歷史沿革、董監高、業務與技術等方面的核查有很大的不同。這點必須深刻意識到,這也是能將此項核查切實深入的基礎。
從案例看客戶核查的重要意義
首發業務盡職調查中對客戶的核查非常重要,從一般意義上說,我們可以看到擬上市企業究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企業還是個質地一般的企業。就像我們經常說的,“他人對你的看法和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特質”;而從特殊意義上說,可以在一定意義上判斷出其業績的真實性,即只要客戶核查做得仔細,業績造假的問題應能夠及時發現。下面,我們從典型案例來看客戶核查的重要意義。
綠大地案例
據2011年4月4日《理財周報》文章“銀行行長揭秘綠大地騙局:玩弄現金流”報道:
根據綠大地2007年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公司資產合計約為4.5億元,其中流動資產中的存貨一項達到1.8億元。綠大地的主要貨物為各類苗木。
K先生繼續介紹,接到貸款申請以后,銀行負責人曾去綠大地實地調查。綠大地的報表上顯示的苗木價格與市場上的價格完全不一致。
“這個,你去市場上一了解就知道了。做苗木又不是只有綠大地一家。比如說某種苗木市場上報價是60元,但是到了綠大地就變成了300元。”
報表上的價格為300元,“但是不可能300元賣出去,沒人買”。財務窟窿就此形成。
“他們的苗木培育過程也非常簡單,3元錢買來一株小苗,在自己的基地上種半年,乒,然后60塊錢賣出去。”
“他們的合同都是假的。”2009年以前,綠大地的主營業務是苗木銷售,而就是這些銷售合同也被指認為造假。
“有一個合同是跟浙江麗臣簽訂的。但是事實上人家根本沒買他們的苗木。”K先生稱上市之前綠大地的一些銷售合同為偽造。“他們私刻別人的印章。”
據其他媒體的報道,綠大地上市之前一共有一二十枚假公章來偽造上市材料。
這只是500萬元的一個循環。綠大地打給A,A打還給綠大地,綠大地再打給B,B還給綠大地,再一次轉給A。
“他們的財務人員太厲害了。”K先生說,“你必須看他們公司的銀行對賬單,才能明白這個游戲到底是怎么玩的。”
他拿起桌上的三個擺件:“假設一個是綠大地,另外兩個分別是A公司、B公司。這兩個公司可能跟她關系比較好,也可能就是她自己另外注冊的公司。”
在報表上你可能看見綠大地往A公司打了500萬元,綠大地給B打了500萬元,綠大地再給A公司打了500萬元。現金流看上去就有了1500萬元。
但是,通過銀行對賬單你就能發現“這只是500萬元的一個循環。綠大地打給A,A打還給綠大地,綠大地再打給B,B還給綠大地,再一次轉給A。”
“證監會說綠大地虛增收入,這就對了嘛,他們就是這么干的。”
此外,2012年3月16日《南方周末》的文章“綠大地的黑賬本:反向工程如何造假上市”,報道也較為詳細,建議大家一讀。
通過上面活生生的案例,我們能夠感受到,如果把客戶核查工作做實了,一定會發現這些問題。從案例來看,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客戶以及供應商信息常會會是問題的集中點,對此,風險投資公司一定要搞實,必須走訪,因為你走訪會發現很多細節性,但綜合起來又是很重要的問題。而電話訪談多數只會問到什么問題才會了解什么信息,對前五大客戶和供應商的核查上有很大局限性。另外,有些客戶或供應商已上市或披露過招股說晚明書,由于你的客戶就是對方的供應商、你的供應商就是對方的客戶,這兩邊披露信息的一致性就要特別留意,如不一致,須詳細了解其中的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