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報銷指南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是以沒有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城鎮未成年人和沒有工作的居民為主要參保對象的醫療保險制度。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上了醫療保險,并不意味著所有的醫療費用都可以報銷,但對于具體的報銷數額,能說清楚的并不多。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保障范圍廣而雜,為那些不能納入城鎮職工保障范圍內的人士提供了基礎的社會保障,自2007年開展試點后,逐步擴大覆蓋面,至目前為止,基本覆蓋了全體城鎮非從業居民。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報銷方式有兩種:
一是聯網結算。參保人員在已經實行住院聯網結算或報盤結算的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的,在定點醫院收費窗口只需交納個人應付部分費用,其余費用由社保中心按規定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
二是全額墊付的報銷。參保人員在尚未實行聯網結算的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先由個人墊付,出院后,憑定點醫院的出院證明、醫療費發票和全部費用清單,到街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及其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登記,歸集報銷資料,統一交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核結算。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規定的時間內結算完畢,并按規定支付報銷的醫療費用。
城鎮居民參保了醫療保險報銷比例:
一是學生、兒童。在一個結算年度內,發生符合報銷范圍的18萬元以下醫療費用,三級醫院起付標準為500元,報銷比例為55%;二級醫院起付標準為300元,報銷比例為60%;一級醫院不設起付標準,報銷比例為65%。
二是年滿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在一個結算年度內,發生符合報銷范圍的10萬元以下醫療費,三級醫院起付標準為500元,報銷比例為50%;二級醫院起付標準為300元,報銷比例為60%;一級醫院不設起付標準,報銷比例為65%。
三是其他城鎮居民。在一個結算年度內,發生符合報銷范圍的10萬元以下的醫療費,三級醫院起付標準為500元,報銷比例為50%;二級醫院住院起付標準為300元,報銷比例為55%;一級醫院不設起付標準,報銷比例為60%。
無論哪一類人,門診、急診大額醫療費支付的費用的最高限額是2萬元。舉例來說,如果您是在職職工,在門診看病的花費是2500元,那么500元的部分可以報銷50%,就是250元。
如果是住院的費用,目前一個年度內首次使用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時,無論是在職人員還是退休人員,起付金額都是1300元。而第二次以及以后住院的醫療費用,起付標準按50%確定,就是650元。而一個年度內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住院費用)最高支付額目前是7萬元。
城鎮居民在一個結算年度內住院治療二次以上的,從第二次住院治療起,不再收取起付標準的費用。轉院或者二次以上住院的,按照規定的轉入或再次入住醫院起付標準補足差額。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程序 :
參保患者出院后,需在每月1日前將①病歷首頁復印件(需醫院醫保科蓋章)、②出院小結、③住院費用收據、④住院醫療費用明細(一日清單)、⑤醫保現金交款單復印件、⑥出院證、⑦身份證復印件交到社區,進行相關登記。
每月5日前,各社區將相關材料及表冊上報區醫保辦。
每月5日-10日,區醫保辦審核相關票據,核算報銷金額。
每月12日-15日,上報市醫保中心審批。
次月上旬,支付報銷費用。參保患者需持本人身份證到區醫保辦領取。
幾乎每位去醫院就醫者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掛號、開藥時醫務人員總是要問患者是醫保還是公費醫療或是自費。難道看病、吃藥也要“看人下菜碟”?一位風險投資公司人士認為,一般來說,問這個問題主要是考慮到醫保參保人員只有消費醫保目錄里的藥品才能報銷,在療效差不多的情況下,盡量為參保人員選擇能夠報銷的藥。而對于自費的患者來說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北京市的基本醫療保險目錄里的藥品主要是以勞動部公布的目錄為主,北京市有權在15%的范圍內根據本市的發病情況組織專家進行調整。一般來說,選擇的原則是安全可靠、費用合理、臨床必需,而一些費用比較貴、副作用大、臨床應用少的藥品不列入目錄,如果患者要使用只能自費。
城鄉合作醫療保險分為起付線和封頂線,起付線按醫院等級確定,最低為200元,最高為1000元,居民看病時所付醫療費用在起付線之下,由參保居民自己承擔。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搜索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