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紅米手機總銷量近600萬臺,線下渠道居功至偉

紅米成功了。
即使從傳統手機廠商的視角來看,結論也是成立的。論據有二:殺入中華酷聯統治的紅海,勇氣可佳;單款500萬部以上的出貨量,成績喜人。
互聯網方式賣手機,有其優勢所在。比如,需求精確化,利于把握供需節奏;節約了渠道成本,更多讓利給用戶;降低了宣傳成本,快速形成品牌效應。然而紅米在這三個方面并沒有占到多少優勢,原因在于紅米銷售渠道的特殊性。
一、紅米銷售主渠道在線上還是線下?
截至今年2月底,紅米手機全渠道出貨量在500多萬部。之前宿藝的一篇文章提到是557萬部,與筆者了解到的差不多。
紅米在網上銷售一直采用預購的方式,一般在周二的12:00,每次放出的量5萬-25萬部不等,每次公布售罄時間,多是幾分鐘賣光。從去年8月12日到今年2月底,共計28次搶購,累計銷量250萬部以內。因為線上銷售的250萬部內可能隱藏著兩種情況,一種是可能每次并沒有全部銷售出去,而走了線下;另一種是被“黃牛”搶走,繼而走線下。
剩余的250萬部以上確確實實走的都是線下渠道。
從數量上可以看出,線下銷量要多于線上的銷量,所以,線下才是紅米銷售的主渠道。以線下渠道為主,紅米所謂的讓利用戶是不完全的,宣傳上讓用戶尖叫,實際上,紅米用戶并沒有占到多大便宜,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紅米用戶是這種情況。
二、線上依賴官網銷售,宣傳的意味更足
當前,所有傳統手機廠商線上銷售的策略都是,自營與他營平臺同時進軍。好處是,能讓更多用戶更快的獲得產品,而且可以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紅米的玩法不同。
官方認可的紅米線上預購與銷售渠道有四個:小米官網、QQ空間、天貓旗艦店、易迅網。紅米首次預購在QQ空間,10萬部,僅此一次。天貓旗艦店也只在去年11月11日當天銷售過紅米,僅此一次,之后一直處于缺貨狀態。從紅米第一次預購開始,易迅網連續一個月銷售紅米,但是不公布銷量。期間易迅網推客戶端,打出宣傳,每天有100臺紅米賣出。可估計易迅網共賣出不到萬部紅米,一個月后再沒有關于紅米的活動。
可以看出,紅米線上策略是:小米官網幾乎是紅線上銷售的唯一渠道,其他渠道只是起到宣傳的作用。而且,紅米形成規模志不在線上。否則,為什么不選擇他建他營平臺(易迅)和他建自營平臺(如天貓)呢?
走自有線上渠道策略,容易讓人產生一些猜測。典型的猜測是,每次搶購的手機真的都賣出去了嗎?會不會有一些是有意或者無意的沒賣出去,轉而走了線下渠道呢?這樣做有好處,可以在線上做足了宣傳,促進線下銷售,培養線下渠道;還有可能較線上獲得更多的利潤。有些數據更是讓人產生進一步的懷疑。比如,雙十一的用戶關注度要大于小米平時周二的搶購,為什么天貓旗艦店賣出11萬部小米需要3分鐘,而在小米官網賣出10萬部僅需1分鐘左右?
三、線下示好運營商,為規模銷售打好基礎
傳統手機廠商在大舉進軍互聯網渠道,在去運營商化、尋找自己品牌,而紅米卻在逆道而行,要走線下,要與運營商合作。運營商投入巨額的補貼及全國范圍內的營業廳覆蓋,對每一個手機廠商都是誘惑,尤其是已經形成了品牌想快速形成規模的互聯網品牌。
小米曾嘗試過與愛施德等傳統國代商合作,效果并不是很好。紅米選擇分銷商的時候,只考慮了運營商。去年7月發布移動版,11月發布聯通版(合約),今年2月發布電信版(合約)。運營商確實給力。據了解,截至2月底,紅米向運營商的出貨量在250萬部左右,基本沒有形成渠道庫存。而線下形成規模,主要得益于中移動。
紅米主要面對的是移動用戶。在紅米發布會上,雷軍表示:68%小米用戶使用中國移動卡。推出移動版本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夠獲得更多的用戶,畢竟移動的用戶遠遠高于聯通與電信的用戶;二是2G用戶帶來的價值低于3G用戶,推出移動版本可以提高小米移動用戶的價值。而千元以下TD占大半,紅米首先要攻下的運營商渠道是中移動。
與運營商的合作,共贏是基礎,都要做出一些讓步。牛逼者如蘋果,很多霸王條款也不能強加在中移動的頭上;文藝者如魅族,想與運營商合作還不想讓渡一些價值,怎么會成功?
紅米做法比較激進。紅米移動版并不是合約的,不需要移動投入補貼,而是以裸機的方式銷售,以小米的品牌,讓移動終端公司及其下游獲得渠道利潤。這種示好,預示著更深入的合作,為紅米的線下之路打好了基礎。
國內賣手機,想出規模,只有一條路:多產品線、多渠道。只要你不是蘋果,都要走這條路,小米也不例外,紅米是多產品線的第一次嘗試。而線下為主的渠道策略,讓紅米走得很成功。這一步棋,是事先謀算好的嗎?還是靈活應變而走出來的?你怎么看?
作者:梅花園陳述,微信公眾號:mhy_chenshu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qian)
精華文章(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