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音樂產業的命門:商業模式亟需創新

創投分享會注:近日發布《2013中國網絡音樂市場年度報告》,對過去一年我國的網絡音樂市場進行了盤點和預測。原文來自文化部官網,創投分享會進行了摘編。
文化部發布《2013中國網絡音樂市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到4.5億。其中,手機音樂用戶人數由2012年的0.96億增長到2013年的2.91億,年增長率達203%。基于用戶規模的飛躍式增長,網絡音樂市場規模也增勢明顯,截至2013年底,我國網絡音樂企業為695家,網絡音樂市場整體規模達到74.1億元,比2012年增長63.2%。其中,在線音樂市場規模達到43.6億元(在線音樂服務提供商收入,包含在線音樂演出收入),相比2012年增長達140%。無線音樂市場規模達到30.5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達13.3%。
在線演藝強勁發展
后PC時代各種智能終端正快速涌現并普及。2013年,我國整個網絡音樂市場結構進一步調整,網絡音樂產品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截至2013年底,我國獲得網絡音樂相關業務經營資質的企業總數為695家,新增企業120家。新增的網絡音樂企業仍主要來自于北京、上海、廣東、四川等網絡音樂企業較為集中的省市。同時,受移動互聯網影響,各網絡音樂企業均開始重點發力移動網音樂產品。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僅蘋果移動應用商店供中國大陸地區的音樂類產品就約達3.1萬個,每月上架的音樂類產品500至800個(含版本更新)。
除了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影響,2013年,我國網絡音樂市場收入增長點還主要體現在在線演藝板塊的快速發展上。截至2013年底,我國在線演藝市場收入達36.7億元,占到了在線音樂市場規模的84%。除了歡聚時代、六間房等最早一批的在線演藝企業外,酷狗、酷我、天天動聽等國內一線的在線音樂服務提供商也在2013年紛紛投入到在線演藝市場的開拓中來。甚至諸如迅雷、51等其他領域的互聯網企業也相繼涉足在線演藝市場。預計到2015年,我國在線演藝市場規模或將達到85億元。
商業模式創新仍需努力
截至2013年底,我國網絡音樂市場收入規模達74.1億元,比2012年增長63.2%。然而,在市場整體發展看好的同時,商業模式、盈利等困擾我國網絡音樂行業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
2013年,網絡音樂收費服務的聲音此起彼伏,國內各主流唱片公司也紛紛與各大網絡音樂服務商協作向用戶提供差異化的VIP會員付費服務,盡管付費服務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內容提供商與服務商協作探索商業模式的嘗試一直不斷。《報告》指出,從行業發展環境來看,2013年,繼阿里巴巴收購天天動聽、蝦米音樂布局數字娛樂,網易重力打造云音樂手機端產品后,行業競爭開始逐步加劇。由于PC端的音樂用戶已經接近飽和,因而競爭的焦點集中在音樂內容的控制權和手機端用戶市場的爭奪上。在內容授權獲取方面,則突出表現在一些優秀專輯的獨家授權和熱門音樂綜藝節目(如《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的表演歌曲的獨家授權上。綜合來看,內容競爭的加劇一方面促進了音樂內容生產商與網絡音樂服務提供商的合作關系,緩和了產業鏈上下游的矛盾,有助于行業企業對網絡音樂知識產權的認知。另一方面,網絡音樂服務提供商可能因音樂內容授權問題而引發矛盾,從而引發行業惡性競爭。
在移動端音樂用戶市場方面,由于該領域用戶正進入快速增長期,酷狗、酷我、QQ音樂、百度音樂等原在線音樂的巨頭都在2013年發力角逐,以使自己的產品在這塊新市場博得更高的市場份額,這些巨頭憑借其在PC端的用戶優勢和品牌優勢,快速在手機音樂市場上獲得了主導權。除此之外,以音悅Tai為代表的部分老牌網絡音樂服務商也開始整合唱片公司、演藝公司資源,與歌迷通過線下活動進行深度互動。
目前,用戶消費音樂的方式正在向多場景、多屏轉移,用戶能夠利用電視屏、手機屏、PAD屏、PC屏訪問同樣的內容(包括在多屏間互動,如用手機屏控制電視屏播放)。多屏帶來的便捷性,使用戶擺脫了在收聽音樂地點和時間上的限制,逐步分化了用戶的使用習慣,這將使音樂消費用戶從年輕人群向各年齡人群滲透。因此,結合各終端的環境特性,網絡音樂將可能創造更多的盈利機會,譬如針對家庭用戶的精準廣告投放、與其他數字娛樂內容以捆綁套餐銷售等。未來,網絡音樂行業應繼續推進商業模式的創新,探索建立良性競爭、合作共贏的市場格局。
文化部發布《2013中國網絡音樂市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到4.5億。其中,手機音樂用戶人數由2012年的0.96億增長到2013年的2.91億,年增長率達203%。基于用戶規模的飛躍式增長,網絡音樂市場規模也增勢明顯,截至2013年底,我國網絡音樂企業為695家,網絡音樂市場整體規模達到74.1億元,比2012年增長63.2%。其中,在線音樂市場規模達到43.6億元(在線音樂服務提供商收入,包含在線音樂演出收入),相比2012年增長達140%。無線音樂市場規模達到30.5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達13.3%。
在線演藝強勁發展
后PC時代各種智能終端正快速涌現并普及。2013年,我國整個網絡音樂市場結構進一步調整,網絡音樂產品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截至2013年底,我國獲得網絡音樂相關業務經營資質的企業總數為695家,新增企業120家。新增的網絡音樂企業仍主要來自于北京、上海、廣東、四川等網絡音樂企業較為集中的省市。同時,受移動互聯網影響,各網絡音樂企業均開始重點發力移動網音樂產品。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僅蘋果移動應用商店供中國大陸地區的音樂類產品就約達3.1萬個,每月上架的音樂類產品500至800個(含版本更新)。
除了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影響,2013年,我國網絡音樂市場收入增長點還主要體現在在線演藝板塊的快速發展上。截至2013年底,我國在線演藝市場收入達36.7億元,占到了在線音樂市場規模的84%。除了歡聚時代、六間房等最早一批的在線演藝企業外,酷狗、酷我、天天動聽等國內一線的在線音樂服務提供商也在2013年紛紛投入到在線演藝市場的開拓中來。甚至諸如迅雷、51等其他領域的互聯網企業也相繼涉足在線演藝市場。預計到2015年,我國在線演藝市場規模或將達到85億元。
商業模式創新仍需努力
截至2013年底,我國網絡音樂市場收入規模達74.1億元,比2012年增長63.2%。然而,在市場整體發展看好的同時,商業模式、盈利等困擾我國網絡音樂行業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
2013年,網絡音樂收費服務的聲音此起彼伏,國內各主流唱片公司也紛紛與各大網絡音樂服務商協作向用戶提供差異化的VIP會員付費服務,盡管付費服務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內容提供商與服務商協作探索商業模式的嘗試一直不斷。《報告》指出,從行業發展環境來看,2013年,繼阿里巴巴收購天天動聽、蝦米音樂布局數字娛樂,網易重力打造云音樂手機端產品后,行業競爭開始逐步加劇。由于PC端的音樂用戶已經接近飽和,因而競爭的焦點集中在音樂內容的控制權和手機端用戶市場的爭奪上。在內容授權獲取方面,則突出表現在一些優秀專輯的獨家授權和熱門音樂綜藝節目(如《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的表演歌曲的獨家授權上。綜合來看,內容競爭的加劇一方面促進了音樂內容生產商與網絡音樂服務提供商的合作關系,緩和了產業鏈上下游的矛盾,有助于行業企業對網絡音樂知識產權的認知。另一方面,網絡音樂服務提供商可能因音樂內容授權問題而引發矛盾,從而引發行業惡性競爭。
在移動端音樂用戶市場方面,由于該領域用戶正進入快速增長期,酷狗、酷我、QQ音樂、百度音樂等原在線音樂的巨頭都在2013年發力角逐,以使自己的產品在這塊新市場博得更高的市場份額,這些巨頭憑借其在PC端的用戶優勢和品牌優勢,快速在手機音樂市場上獲得了主導權。除此之外,以音悅Tai為代表的部分老牌網絡音樂服務商也開始整合唱片公司、演藝公司資源,與歌迷通過線下活動進行深度互動。
目前,用戶消費音樂的方式正在向多場景、多屏轉移,用戶能夠利用電視屏、手機屏、PAD屏、PC屏訪問同樣的內容(包括在多屏間互動,如用手機屏控制電視屏播放)。多屏帶來的便捷性,使用戶擺脫了在收聽音樂地點和時間上的限制,逐步分化了用戶的使用習慣,這將使音樂消費用戶從年輕人群向各年齡人群滲透。因此,結合各終端的環境特性,網絡音樂將可能創造更多的盈利機會,譬如針對家庭用戶的精準廣告投放、與其他數字娛樂內容以捆綁套餐銷售等。未來,網絡音樂行業應繼續推進商業模式的創新,探索建立良性競爭、合作共贏的市場格局。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wen)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