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沈娜娜mv免费观看,自述被啪的最爽的一次,久久久久亚洲精品,香蒸焦蕉伊在线,国产网战无遮挡

當方丈遇上蘋果,誰說宗教不能擁抱科技?

2014-04-13 項目

展示量: 4462
當方丈遇上蘋果,誰說宗教不能擁抱科技?
文/ 韓依民(創投分享會實習生)

上個月,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帶領少林文化代表團。一邊是印象中出脫塵世、青燈古佛的少林寺,另一邊是占據科技最前沿、正在改變世界的科技大佬,看起來“不太搭”的組合引發了國內網友的圍觀,也收獲了一大波質疑和嘲弄。

少林寺并不是科技絕緣體

釋永信治下的少林寺一直在突破著人們對佛寺的傳統認知,事實上,除了注冊少林寺商標、成立公司等市場化運作外,在現任方丈釋永信的帶領下,少林寺對科技的接受及應用程度也很高。

早在1996年,少林寺就申請了網站域名(shaolin.org.cn)——QQ在三年后才問世,即使到1999年,全國全部上網人群尚不足537萬(IDC統計結果,同期CNNIC的統計數字為890萬),在絕大多數人尚不知互聯網為何物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少林寺已經有連接互聯網的意識;第二年,少林寺建立了電腦室;之后,寺里的年輕僧人基本上都會使用電腦。

如此看來,少林寺觸網的時間比絕大多數網民都早,并不是科技絕緣體。相反,少林寺一直熱衷于當新技術的追隨者。

2006年的一次媒體訪問中,少林寺武僧總教練釋延魯說,在少林寺,18歲以上的僧人們大都擁有自己的手機,且手機型號也都是最新、最流行的,彩屏、攝像一應俱全。


在少林寺這些會使用新技術的僧人中,方丈釋永信尤其時髦,他不僅每天上網、上QQ,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他還熟練使用iPad上網搜資料,一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在釋永信任院長的河南佛教學院,不僅開設英語課,而且還用iPad教學。

羅馬教皇:“互聯網是上帝的禮物”

少林寺面對科技的態度并不是全球宗教獨一份。作為全球十幾億信眾的精神領袖,前任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也是一位新技術推崇者。在2002年第36屆世界通訊節年會中,他曾公開表示對互聯網的支持,“互聯網的確能提供獨特的輔助,可補充并支持信眾在群體中準備與耶穌基督相遇,并且讓新信徒持續踏上信仰之路。”

本篤十六世不僅尊重互聯網,而且樂于付諸實踐。2004年,梵蒂岡牽線讓電信企業Verizon 每日發送教皇的短信到用戶的移動電話。他們認為電子媒介是布道的重要途徑;2012年,本篤十六世還用起了社交網絡,這位年近90的教皇在Twitter上發布的第一條推文是——“親愛的朋友們,我很高興能通過Twitter與您聯系。感謝你的慷慨響應。我衷心地祝福您。(@Pontifex)”——開始用Twitter進行傳教。這條推文收到積極的反饋,發出一周后,轉發量超越賈斯汀比伯。

對此,梵蒂岡教會的態度是:梵蒂岡向來擁抱新的通訊媒體。

去年新上任的羅馬新教皇弗朗西斯(Pope Francis)沿革了上一任教皇對互聯網的看法,今年天主教會社交世界日(World Day for Social Communications)上,弗朗西斯稱,互聯網是“上帝的禮物”,是人性的突破,它給予人們求同存異的平臺,幫助人們打破不同群體之間的隔閡,社交媒體的力量在政治、經濟、宗教對話中彰顯,而這些對話又將引導世界走向更為團結的“人類家庭”。

孤獨網民釋永信

值得玩味的是 ,羅馬教皇擁抱新技術的立場鮮見抨擊,少林方丈的網民身份卻并不見容于國內大眾,這位熱衷科技的少林寺“另類”方丈卻總是遭到調侃。

梵蒂岡教皇尚可毫不避嫌使用蘋果產品(何況基督教里是“邪惡之果”),使用iPad的釋永信卻有不少自大眾的壓力。以致于在另一年全國兩會間,當記者問釋永信是否使用iPad,他不惜違背“出家人不打誑語”的戒律予以否認,在記者再三追問下,釋永信才笑著說:“不能只讓你們用新科技,不讓我們用吧?當年我用手機你們也奇怪,我不用你們記者怎么能找到我?”

讓人疑惑的是,雖然釋永信像極一位時髦的網民,但是少林寺網站建站多年網站并沒有太大變化。對此,釋永信的解釋是,我們不追求花哨,基本夠用就行。

其實相較大部分網民,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對待網絡更加冷靜,他說,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要用智慧去把握互聯網,可以選擇一些有用的東西,與我無關的東西就不用,不能耽誤時間,不能起貪念。佛教是一個鍛煉人心性的過程,出家人有定力和智慧去修心,不會被外界所困擾。

盡管飽受質疑,釋永信卻沒有停止追趕新技術的潮流,訪問蘋果總部時,釋永信告訴庫克,少林寺已有部分區域覆蓋了WiFi。而釋永信的評價:谷歌似功夫,蘋果如禪境。這一點評讓不少網友感嘆“方丈水平還是很高的”。而釋永信說:“我們生(sheng)活在這個時代,不能(neng)排斥社會(hui),應該分享社會(hui)文明(ming)進(jin)步。對于手機(ji)、互(hu)聯網等現代化(hua)文明(ming),我們不會(hui)去排斥,關鍵(jian)是(shi)如何使用(yong)它,為弘(hong)揚(yang)佛法做貢獻。”

剝離喧嘩的事件,方丈本身對互聯網的看法并無值得嘲笑的部分。科技與宗教到底為何要對立,該思考這個問題的不是用iPad的方丈,而是裹足不前的看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Copyright©創業聯合網(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務與客服聯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