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先驅受到打擊:耐克否認放棄FuelBand硬件業務,但收縮勢在必行

上周,我們轉發了,該文章稱,“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耐克(對自家可穿戴設備Fuelband)內部的討論始于最近幾個月。據稱耐克的高層當時一度決定正式停止可穿戴硬件產品的研發,不過相關的討論已經暫時停止,所以最終情況可能有所變化。”
此事引起諸多媒體與可穿戴設備界的關注,有人甚至稱之為“可穿戴的重大利空”。
以下來自美國科技博客網站對此事的最新報道,由搜狐IT翻譯:
耐克官方確認,公司數字體育部門的確裁減少數員工,但耐克不會放棄FuelBand硬件業務。耐克官方對Recode的郵件聲明稱:“Nike+ FuelBand SE(耐克第二代手環)仍然是我們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繼續改進Nike+ FuelBand應用,發布新的METALUXE。未來,我們將繼續銷售和支持Nike+ FuelBand SE。”
當然,耐克此番言論還留有很多余地,耐克還是可能停止開發新款FuelBand。消息人士稱,耐克可能希望減少設備庫存,它不會徹底放棄這項業務。由于費用高昂,制造有難度,而且利潤偏低,公司對FuelBand未來計劃的討論已經擱置數月。
另據消息人士透露,雖然FuelBand業務不斷增長,但耐克一直無法吸引與業務相匹配的高水平開發人才。例如,FuelBand尚未發布Android應用,很多用戶經常抱怨這個問題。在穿戴式市場的關鍵領域,耐克的數據分析能力仍然處于最原始的水平。
消息人士稱:“耐克收集了大量的數據,但不知道如何利用。耐克不會發掘這片市場。”但是,FuelBand對耐克市場宣傳起到了重要作用。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蘋果將推出智能手表產品,耐克可能會縮減硬件開發規模,并轉變為軟件提供商,推動Fuel健康平臺的發展。
耐克此舉表明,可穿戴市場已經暴露出一些問題,可穿戴設備廠商現有產品的生存狀況令人憂慮。最近數月,很多公司推出各式各樣的健康跟蹤設備,但能否為主流用戶所接受仍然是個疑問。業內人士承認,最近健康跟蹤設備的用戶大幅下滑。
事實上,智能腕帶通常監測步數、熱量、脈搏和睡眠時間,這些數據很難反映用戶的真實身體狀況。再者,硬件業務利潤通常要低于軟件業務。耐克并不會放棄健康跟蹤軟件業務。本月初,耐克宣布在舊金山成立Nike+ Fuel實驗室,該實驗室主要面向運動員開發軟件產品。耐克還將與MyFitnessPal、RunKeeper等應用合作商共同開發NikeFuel平臺。
可穿戴設備廠商很少公布自己的銷售數據。但透過Fitbit Force腕帶的召回事件,我們可以管窺到可穿戴設備的銷售狀況。今年初,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透露,Fitbit Force從美國召回大約100萬部設備,從加拿大召回2.8萬部。Fitbit Force上市時間為5個月。
相較之下,iPhone 5s和iPhone 5c上市時,蘋果一個周末就賣掉了900萬部。眾所周知,FitBit是可穿戴市場的領軍者。NPD數據顯示,去年FitBit銷量占“全身活動跟蹤”類設備銷量的67%。調查還顯示,市場對可穿戴設備的認知度偏低,可穿戴設備的用戶比例同樣偏低。
分析人士認為,可穿戴技術可能存在巨大市場需求,但現在的設備如同1980年代的大哥大。在造型和功能方面,第一代產品往往無法吸引主流用戶。
很多科技公司已經押注于可穿戴市場。Facebook收購了虛擬現實頭盔制造商Oculus,英特爾收購可穿戴設備廠商Basis Science,Google則面向可穿戴設備提供Android系統。從招聘信息來看,蘋果也在大力發展可穿戴技術。
智能衣物公司OmSignal首席執行官史蒂芬·瑪索(Stephane Marceau)表示:“未來幾個月或幾年時間,生物醫學信號領域必有一爭。Google、蘋果、Facebook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將在云服務中內置生物信號,它們會奮力爭取這次機遇。”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