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告白:一個做熱泵的傳統企業,如何裂變、如何互聯網化?

以下為芬尼克茲集團CEO在第12期產品家沙龍《技術——重新開始想象》的演講實錄:
我們現在的產品基于我們對未來能源結構的想象,我們去年在全世界賣出了3萬套這樣的設備,中國大概有1.6萬套,它很簡單,提供熱水的同時把廚房的冷氣也解決了,用的是空調和冰箱的相同逆卡諾原理,普通的熱水器用1千瓦的電能大概產生1千瓦的熱量,如果你需要空調,那就另外還要耗電,用我們的熱泵產品大概是1/8份的能量就夠了達到兩個目的,所以節省掉了將近80%的能量,最特別的是,我們的商業模式:我們的設備全部是通過互聯網賣出去的。
今天的互聯網企業喜歡顛覆,凡是被你們(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顛覆過的領域哀鴻遍野,我記得一個傳統電視機的董事長講了“自從樂視搞了一個電視,所有人用屁股對著他們”,傳統行業感覺壓力很大,大家都在想怎么樣轉型、怎么樣利用互聯網。我們也是一樣,我們這兩年的做法和感覺是:“只要持一種開放和擁抱的心態,互聯網其實對傳統行業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
被高管辭職逼出來的“裂變創新”
我們企業是做什么出身的?我2002年創業,是一個空調廠出來的,那時候也沒有錢,湊了50萬創了芬尼克茲,我們在2008年的時候做成全世界游泳池恒溫熱泵的世界第一,對熱泵領域來說,這是很新的領域。
我們企業核心理念,今天只講一條,就是“尊重并給予員工機會,包括共享企業成功”的機會,這一條理念是我們公司自始至終最核心的一點,為什么一個啟動資金只有50萬元的創業企業,沒有拿過風投,也幾乎沒有用過銀行貸款,卻能夠做起來,關鍵點就在這里。
剛創業的時候非常辛苦的,今天,芬尼克茲現在有超過10個公司,我現在確也不像以前那么忙了,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呢?
我們創造一種機制“把員工變成合作伙伴,讓有能力、有創業激情的員工進一步成長,變成真正的老板”,為什么我能夠走得開,我有將近1/4的時間在國外旅游,前不久才帶領中歐40人的自駕車團隊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穿越東歐;這么多的公司,其實不管是最好的,這就是機制最后產生的結果,如果你管得很細,一個公司都能把你累死。
雖然現在我們把“裂變機制”用在創新上非常好,但是,我們剛開始做裂變的動機不是要創新,是被高管辭職逼的;我們是傳統制造型企業,2004年底剛剛有一點起色,產值幾千萬,剛剛覺得自己像一個小老板,突然有一天我們的營銷總監非要辭職,那是我非常看重的一個員工,我怎么留他都留不下,結果他出去開了一間跟我一模一樣的公司,因為國內的業務80%都是他做的,他覺得“老板你有什么了不起,這些業務都是我做的,你當老板我打工”。那個時候他的想法就是“我一定能夠復制宗毅的成功”,所以我怎么都留不下他。
所以留人機制要提前建立,出了問題才建立就來不及了。2005年我遇到一個很大的機會,高端游泳池有一個關鍵的零部件——全鈦的換熱器,開始時需要進口,在中國找不到好的供應商,后來我仔細研究了進口產品,感覺可以自己研發,按傳統的思維,我們成立一個車間開始研發生產就是了;但因為上次的營銷總監辭職事件,我覺得不能再讓這些事發生了,讓最親愛的員工出去變成我的敵人,而且是最大的敵人,因為我所有的客戶他都認識,我所有的秘密他都知道,這太危險了;所以我決定這次干脆成立一個公司,把認為我心目中的幾個骨干全拉下水,讓他們變成股東,他們就不會走了,他們不就是想當老板嗎,你讓他當就是了。我們當時有6個高管,就是管各個部門的經理,我把他們叫到一塊說:我們干這個項目投個50-60萬就能夠干起來;大家一起投資如何?他們狐疑地看著我,覺得“這個老板剛剛讓我們賺了幾萬塊錢你又想讓我投給你”,他們似乎覺得我居心險惡;但是老大開口了,他們如果不支持的話,不就不是老大圈子里的人了嗎?要是支持的話,這幾萬塊錢可能就打水漂了,他們很糾結。最后,在我的威逼利誘之下,6個人里面有4個人決定入股,有一個人出了10萬塊錢我就讓他當了總經理,剩下的就是股東,最少也得出5萬,我們總共湊了60萬開始起步,所有的試制在母公司完成。半年以后,產品成功上市,第一年我們業績非常好,這個小公司做了400萬的營業收入,賺了利潤將近有100萬,我們公司的分配政策時:利潤50%分現金,投5萬的人分了5萬;這伙人樂瘋了,原來投資辦企業這么賺錢。所以2007年我就開始搞第二間創業公司(儲能水箱項目)時,我當時計算我們需要100萬啟動資金,員工們一夜之間湊了220萬給我,我們當時去廣州市注冊的時候是番禺區第一名;從那以后我們每年投資一個新項目,這就形成今天芬尼克茲的格局,好在到目前為止,所有項目都盈利。
一個B2B基因的公司怎么做B2C
2009年以前芬尼克茲只有B2B,沒有B2C,那時最主要的業務是給國外著名企業做貼牌,就跟富士康一樣,由于設計新穎,節能效果好,我們的產品在歐洲賣得很好。我就想:這么好的東西在中國我們也應該賣,但是我們芬尼克茲在中國只有賣商用設備的渠道,那時,在中國你想賣家電類的產品,唯一的辦法找國美、蘇寧;那兩家在我心目中都是壞人,比較欺負廠家,你跟他們合作壓力比較大,2009年京東才剛剛開始。我們的想法是我們能不能不跟蘇寧、國美玩,他們太大了,凡是跟大公司玩游戲都很危險。
互聯網給了我們一個機會,當時,我看到很多產品已經可以在網上賣;但是,我們的產品1.8米左右,直徑60CM,大概200斤那么重,我的朋友聽說我想在網上賣熱泵,都說了這么大的東西在互聯網上賣太困難了,連物流都搞不定。但是,我是覺得我們要放眼未來,未來什么東西不能在互聯網上賣呢?如果未來是可以的,我們現在我們不做的話,我一定會很后悔,會錯過一個天大的機會,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我不敢想象09年我們沒有做互聯網營銷,今天的芬尼克茲會怎么樣。
最后,我把我想建立的公司的輪廓勾畫出來了:第一、我們要創造一個跨越中間環節(蘇寧國美)這樣的一個體系;第二、行業的巨無霸(美的和格力)不能輕易復制的模式;第三是優秀的現金流模式,芬尼克茲所有的業務都是先款后貨;但是,先款后貨有一個特別難的事是要把產品做得特別好,就像小米;第四、我們要建立一個互聯網線上線下協同運轉的模式,原因是我們的產品需要安裝,安裝是一個麻煩事,但是麻煩本身是好事,它讓京東等這樣的強勢企業不太容易變成我們的直接對手。
在2009年以前,我們產生新的裂變公司時,所有的總經理都是我指定的,因為主要是供應鏈上的公司,只要質量好,我們是天使客戶,生意就能做起來;但是這一次有非常大的不同,我們要成立的是一個互聯網銷售公司,要搞全新的線上線下的營銷模式,要研究消費者行為,一個B2B的制造企業想搞互聯網,基因不對;誰將來領軍這個新的公司呢?這變成了一個難題。
最后,我們采用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方案:的我們決定搞了一場創業大賽,我們的題目是“如果我是創業公司總經理”,全公司所有員工都可以組隊參與競選,要做競選講演,要做財務分析,要組成創業團隊;其中,最關鍵、最有特點的是我們的選舉制度,傳統方式就是找一些評委過來聽大家做講演,然后點評投票,但是我不太相信這個方案,所謂專家對我們公司都不了解,這個方法風險很大;做生意得來實實在在的,于是我們出了一個很怪的招——用人民幣做選票,經過財務的核算,我們認為這個新的創業公司前期投入大概需要1千萬,那時,這對我們公司來說是挺多錢的。這個方案公布以后,公司員工尤其是年輕員工熱血沸騰,一周內有13個隊是60多個人報名競選;于是我們把競選設計成兩輪,第一輪下來,當時大概有100個人有資格做股東(芬尼克茲三年工齡以上有資格成為公司股東)的資格,投票時每個人只能投1票,所有的競選代表都要發表講演講,有投資資格的員工人坐在下面聽,根據職位的高低,每一個準股東都有一個額度,比如說張經理是50萬元人民幣的額度,他要把這50萬投給某一個競選人,他就把金額和他投資的競選人寫在選票上,這里有一個嚴格的規矩:如果你承諾出50萬元,真投資的時候你反悔,那公司扣你年收入20%,這一招很厲害,大家都要深思熟慮,意思就是你可以不投,但是不要亂投。同時,競選人必須申明他的投資額,不投資的不得參與競選,帶頭人投的錢越多公司越越安全。我們所有公司中擔任總經理這個職務的沒有純職業經理人,必須是股東,而且是大股東,很多公司給職業經理人干股,我不太信得過干股,干股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利益共享、但風險不共擔,干到一半突然遇到困難職業經理人拍拍屁股走了。其他股東就傻眼了。
那么最終誰獲得選舉的勝利呢?很簡單,獲得投資額最大的就擔任新公司的總經理。
這里講一下我們的兩個意外的收獲,這是事后總結出來的,第一、考核了員工的道德水平,道德水平不太容易考核的,比如說你站在上面競選,但其實你收過供應商的回扣,我不知道,但我不相信所有的員工都不知道,在投票的時候這個事情就會被員工暴露出來,因為誰也不希望這樣的人成為新公司總經理,大家都不會選他;第二、老資格、但是不符合時代要求員工會自動靠邊站,老資格有身份的員工想參選又怕丟人,上去以后可能一分錢拿不到。按照常理,老員工看著新員工超越自己,會心理不平衡,尤其是創業元老,他可能會在未來的工作中妨礙新員工的發展,對這樣的資歷老,功勞多的員工,我們就讓他多投資,但如果他的錢投進來了,他絕對會全力以赴支持新公司的發展。
上面是我們新公司的微信營銷管理系統,我們有一個微信轉介紹的功能用得非常好,轉介紹達到了7%, 這就是說7%的訂單獲得我們沒成本,而且這個7%還在不斷地提升,我們的基礎用戶量也在不斷地增加,包括曬單這些東西全部通過微信來做的。
什么是互聯網企業殺入傳統企業的痛?老有人想顛覆我們,360什么的老想做一點什么空氣衛士之類的東西,這是我們的勢力范圍,他們挺厲害的,終端用戶他們可以直接搞定,但是線下安裝這一環,是互聯網公司的軟肋,所以我們這套模式互聯網公司很難逆襲我們,太簡單的我們不干。
最后,總結一下我們裂變計劃的優點
從企業方面來說:
1、掌控關鍵高利潤環節,強化競爭優勢;
2、公司的快速擴張;吸引優秀人才的能力大大提升;
從員工角度:
1、為優秀員工提供了上升和發展通道;員工由雇員逐步變股東,并成為其他員工的榜樣;
2、從出賣勞力逐漸轉向管理+投資獲利,并最終可能轉為投資獲利;
3、不再想著跳槽;心定則行為定,行為定則專注,專注則強大;
共同的收益:
1、一切以利潤共享為原則,不會面臨職業經理人待遇設定等尷尬境地
2、管理層和企業擁有者利益高度統一,內部摩擦大大降低;協調的工作量降低,
3、管理層自發工作,原有股東的管理工作量降低,
4、創業團隊會絞盡腦汁以是自己有限的資金獲得最大的股份比例,從而降低了投資總額,降低了整個項目的風險。
在整個大賽過程當中整個員工蛻變了一樣,他經歷了一個過程:
第一是組隊,首先是考慮你有沒有勇氣站出來亮相,你有沒有魅力召集一批人馬。我們曾經有一個項目帶頭人跑來跟我說“我這次輸得很冤,我去招人的時候發現大家都跟別人了。”我說:“你錯了,你第一關都沒過,個人魅力連一個團伙都沒有拉起來怎么競選”。
第二是搶人,有些人大家都搶,總有一些組就搶不到人,為什么?每個人都應該思考一下。
第三是選擇,我作為一個熱門的人有好幾個隊都要我,我應該去哪里?我是去強隊里面當一個老末還是去弱隊里面排在前面,還有一個是哪個隊都不要我,平時都是很好的哥們兒一起吃飯喝酒,到這個時候怎么都不要我,你是不是要反思一下你的人生?。
第四是學習,我們在大賽之前我們會有很多的培訓,以前最重要的幾個培訓是大家特別不愿意參加的,比如財務,多枯燥啊,但是如果參賽你不做財務分析,你怎么告訴我你到底需要多少的投資?如何把那財務的幾個柱圖做出來?如何把現金流量做出來?于是財務課就擠得不得了,兩天之內學得比兩年都好。
第五是項目,到底做什么項目,我們的項目是大家提的,到底做激烈競爭的項目還是做前途遠大的項目,你要做出抉擇。
第六是講演,帶頭人親自講演,一個好的講演的講演者才能夠把事業做大,我跟我們的員工講:“你不要告訴我你的能力很強就是不會講話,如果你沒有口才,你的公司肯定做不大”。
還有,第一次的裂變創業的成功很重要,信心就從第一次來,然后就是舍得花時間讓培訓員工,比如今天這個地方就是很好的培訓。
最后,結束語,當互聯網已經逐漸變成工具的時候,傳統企業請淡定,前途沒有那么可怕,以前說我們要專門學外語,今天的小孩直接送到外國去,他肯定會說外語。今天的年輕人從小在互聯網環境中長大,他們對互聯網一定有非常好的感覺,大膽任用年輕人,讓他們成為企業的帶頭人,是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法寶,祝大家在互聯網的路且行且思考,謝謝大家。
宗毅,芬尼克茲集團CEO。講演來自產品家沙龍(微信ID:chanpinjia)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qian)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