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信軍:未來金融機構競爭點在資產端管理能力

本文摘自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CEO梁信軍在4月18日由長江商學院舉辦的金融峰會上的演講,原載于:
一、未來金融機構競爭點在資產端管理能力
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本質上就是對金融的演繹。我覺得對金融的整個演進可以看成一個危機,也可以看成一個機遇。
總體來說,有些共識在社會上基本達到了。首先是整個利率管制有兩點已經放松——一是央行的政策放松;二是市場對利率波動的容忍度跟實際在使用的現實利率也放松了。
短時間內銀行的存款利率很可能會上升到跟貨幣基金的價格差不多,就是百分之四左右,如果你去看保險的話造就超過這個數字了,保險的實際利率已經到了百分之五左右,因此我覺得未來指望靠一個什么渠道拿到便宜的金融資源和金融存款不太現實,短期的結果就是負債端的成本快速上升,各個渠道趨同。
趨同之后第二個問題就來了,我們去看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實際上主要是看它在資產端的管理能力,從銀行來說就是放貸,從保險公司來說就是投資,因為來源都是差不多的,價格都一樣,關鍵就是看你投資資產管理的能力。
金融資源未來的集中度很明顯會往有資產端管理能力、有投資能力的金融機構集中。當很多人在討論余額寶好不好的時候,我這里有很多寶,幾乎就沒有一個余額寶,這么多“寶寶軍團”的利息給得都不低,但是大家的主要設想和思路是:我設計一個寶,最后把別人銀行的錢搬到我的寶里面來,老百姓也不傻,兜了兩圈,最后各種寶的成本都一樣,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3月份到4月份出現了一萬多億存款下降的問題,實際上不僅是體系外的各種寶在搬這個存款,各個銀行自己也在搬。
所以我覺得,在當前的情況下是圍繞著活期存款這個產品在展開各種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只是其中之一。
二、滬港股價可能逐步靠攏趨同
關于滬港通問題,很多人這幾天一直在追問H股會漲還是A股會漲?我想,二者的數字是差不多的,交易量總額都差不多。
問個很簡單的問題,作為香港的老百姓現在多了一個渠道可以投資國內的A股,你可以問問香港的投資者他有多少個投資選項?我認為不會少于10個,可能會有15個選項,增加了一個中國境內人民幣的選項,可能是第16個或者第15個選項。
問問境內的投資者有幾個選項?我可以給大家列舉一下:他可以買房地產,可以買股票,最近可以買寶寶,還可以存款,還可以干什么?還有一個大家不太愿意用,其實收益也不錯的,可以買彩票,收益也不錯。還能干什么?干不了什么了。我覺得對于他來說如果增加一個對港股的投資,那是5個渠道之外增加了第6個渠道。
人民幣A股的投資者到香港的積極性會遠超過港股的投資者到A股的積極性,因此很可能的結局是什么呢?就是同樣的A+H股當中如果H股被低估,首先會被人民幣投資者拉起來,另外即便是沒有A+H,在同一個類別的類似的公司,如果H股顯著低于A股的話會被那一類A股的偏好者拉起來,所以這兩種可能性的存在是非常大的。
對于港股拉A股個人覺得概率會比較低。兩地的股價可能是逐步往當中靠攏趨同的,被人民幣熱情洋溢的投資者拉起來的H股概率會高一點。
三、移動互聯網的兩個投資熱點
我是對互聯網高舉支持贊成的,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方面我非常愿意投,但是互聯網投資不要簡單地理解為都是VC,其實互聯網投資起碼包含兩類:一類是VC的人可以投的,另一類就是傳統行業的人也是可以投的,你用PE的方式去投。
第一類可以投的,就是互聯網伴生的高增長行業,你是完全可以投的。
第二類就是O2O,一類是線下往線上的O2O,一類是線上往線下的O2O。我們公司投的就是線下往線上的O2O,這種產品會誕生出來很多。現在手機銀行的項目就是移動互聯網的金融支付,傳統銀行里面就有兩家都已經超過一萬億人民幣的規模,為什么不可以投呢?所以我覺得我們在估值上完全可以用PE來做。
其實互聯網的理念還是提供一個跨界和顛覆的理念,我們不要一講互聯網就糾結于一城一池的所得所失,關鍵還是一種跨界和顛覆的理念,就是把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扯在一起了,然后顛覆出了一個新的產品。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