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嗅評:作為這顆星球上最擅長吃的民族,但愿《舌尖》能解放我們的舌頭

梅花園陳述投稿:中華酷聯如果想以最小的成本快速形成電商渠道規模,京東的確是最佳合作伙伴。但是,如果想擺脫定制、降低渠道成本、增強話語權、強化品牌影響力,在這里似乎尋找不到答案。京東是把雙刃劍:可以求到規模,也可能會傷到自己。
觀世者:京東對供應商的壓榨,不是說沒利潤供應商就不會做了,有時你得考慮市場占有率這一因素。京東這一類的渠道,傳統代銷模式在線上的延升,會加劇各個品牌商的競爭與沖突,因為你的生命是掌控在京東手上的,他讓你活,你就活,讓你沒銷量就沒銷量。按京東這種說話并不算數的平臺來說,到時他們壓榨你是肯定的事情。供應商,不應把寶全壓在京東上,渠道應當是多樣化的,京東平臺最多占到線上銷售金額的20%,這樣才是理想狀態。
如意樂1qq:中華酷聯中的華為因自身自有電商平臺的搭建,所以對于京東的興趣并不大,其中華為與聯想都吸取過互聯網營銷產品的經驗,并也通過自身的產品來實現。
其實手機廠商不管是選擇何種電商渠道無法避免的是市場的成敗法則,而不只是某個運營商的威脅,現在的中華酷聯面對還有這兩點:一市場的時間窗口;二馬太效應的影響。京東與中華酷聯之間,有共贏的空間,也都有潛在的風險,但線上之路,捷徑已越來越少,京東本身也需要廠商的支撐,這在下一輪的電商競爭里是由關重要的。(超長評論,省略部分請點擊文章標題移步評論區看吧(*^__^*) )
小米路由器、小米小路由器、小米盒子——而這三件新品也反映了小米搶占智能客廳的重心與企圖。但是小米到目前還沒有一款支持4G制式的移動產品,這樣連發三款客廳產品,你們覺得腫么樣?
aky捷:沒搞清楚除了外觀好看點、一大堆公眾看不懂的什么加速技術、以及各種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外,這路由器比普通路由器究竟牛在哪里。或者一句“小米路由器,讓你用1M網絡享受100M光纖網絡的視聽體驗”會更吸引一點
一萌?:千呼萬喚的小米4K電視沒出來,4K盒子倒是出來了……這算是小米有自知之明吧,到現在小米也沒有公布電視的銷量,這是為什么……?制約小米電視銷量的,一個是小米本身的營銷模式決定了不可能放開量賣,另一個則是小米在內容方面還是不行,除了CNTV,還沒有更多正版內容可以拿出來秀。
4K版小米盒子需要搭配4K電視屏幕才能發揮其真正賣點,但遺憾的是,現在的4K電視基本都是智能電視,自有版權內容都比小米要多——試問,有了4K智能電視的用戶哪里需要再買個4K盒子?反過來,買了4K盒子的用戶沒有4K電視,最大的賣點沒了,買這個盒子又有什么意義?
《第一財經日報》:《舌尖》第一季的火熱造就了第二季的超高人氣。這也使這部投資3000萬的紀錄片有勇氣進行周播并得到了超億的初步收益。
煲湯味濃:《舌尖》創造的中國紀錄片的高峰可能短期內是無法被超越的。也許有人要說它的成功得益于主題的討巧——吃,是除厭食癥患者之外全人類的共同語言。作為這顆星球上最擅長吃的民族,我們早就需要一部這樣的影像記錄來向世人證明這一點。其實這也是所謂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是所謂中國夢的一部分。然而令人擔憂的是,舌尖之后我們還能奉獻出什么來呢?是舌根還是舌苔?吃是本能,不是信仰,本應該空蕩蕩的舌苔上,卻總是承載著莫名的重量。但愿《舌尖》能解放我們的舌頭。
合晟:紀錄片相對市場比較小眾,當然無法引起投資人的注意。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紀錄片是寫實,是嚴肅,是信息的傳遞,在成熟的海外市場,紀錄片的價值遠遠高于電視劇,電視節目,因為其涵蓋的價值和文化都是異常豐富。至于中國市場的小眾,也是因為現有的紀錄片題材,實在是不接地氣,軍事,歷史,人物,大宇宙,大自然...唯獨舌尖,是美食紀錄片,這樣的題材能不引人注意都難。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