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股+回購,科技巨頭蘋果的焦慮在加深

受益于財報效應,蘋果昨日大漲逾8%。一位跟蹤蘋果的分析師說,這粉碎了“看衰論”,因為iPhone增長17%,服務業務確實也很不錯。
這觀點有點扭曲。其實,許多人并非看衰蘋果產品與業績,而是看空高昂的股價。短暫的財報效應,拗不過QE退潮帶來的科技股整體下滑趨勢。
蘋果財報其實也不那么出色。iPhone增長17%,但其他產品尤其iPad下滑14%,iPod幾乎瀕死。公眾一直在期待它的革命性產品到來。
過去一年半,蘋果已成科技板塊里的“審美疲勞股”,普通的事件根本無法刺激起它的股價,而它的產品推新周期依然沒有明顯改變。
蘋果已經顯示出跡象,將使出各種手段,延緩這一趨勢。昨日財報發布透露至少兩大手段:
1、拆股:6月初,蘋果股票將1拆7。
2、巨量回購。它宣布從目前至年底,將新增300億美元回購量。
在我看來,這兩個手段,基本填補了今年的股價提升空間。6月份,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可能發布iPhone6或者可穿戴終端。未來一個多月,慣用的產品炒作與饑餓營銷將繼續上演。而下半年,產品出貨與300億美元回購或將拉升股價。
昨日蘋果股價收報于567.77美元,再度超過1拆2后的谷歌股價。但相比2012年9月,蘋果市值仍蒸發掉1500多億美元。
567美元的股價,蘋果與谷歌,真是高處不勝寒。看看現有美國幾家科技股的股價:
沒有直接比較的基礎,只是展示美市科技龍頭大致價位。蘋果與谷歌仍在500美元以上,亞馬遜與Netflix 300美元以上,IBM近200美元,剩余的龍頭股價都在100美元以下。
蘋果欲1拆7,按現價計,拆后每股將在80美元以上。這價格或能引來普通投資者關注。如果看多,自然能激發購買或持有熱情。
但我從蘋果拆股的比例中感受到,它有更多焦慮,或許它對未來幾季抱有謹慎。
要知道庫克之前一直對拆股非常謹慎。2012年,他說蘋果研究過很多拆股案,得到的結論是,短期股價可能上漲,但從長遠利益看,最終還是會回到應有水平。拆股對蘋果或存在負面影響。
不知道此次拆股決定,蘋果董事會經歷了怎樣的討論與判斷。從庫克等人兩年的堅持被打破上,我的體會是,蘋果董事會對股價、市值十分憂慮。蘋果沒有效仿谷歌1拆2,而是1拆7,說明對自身未來一段時間的股價一點都不樂觀。新增300億美元回購量,強化著我的認知。
不惜動用高昂的現金維護市值。在2010年“熊彼特學會獎”獲獎者威廉.拉讓尼克看來,不過是將價值從勞動收入轉變為資本收入,最后落入所謂投資人手中(《創新魔咒:新經濟能否帶來持續繁榮》),企業的運營與創新會注重太多短期效應。
我也認為,拆股、新增300億美元回購量,傳遞了蘋果這家引領全球的科技巨頭的焦灼。
這意味著,未來一個多月,蘋果慣用多年的饑餓營銷會更加主動。將拆股一事放在6月初,應該是考慮到可借助新品發布前的饑餓營銷做資本文章。
我的判斷是,未來兩到三個月,蘋果股價會消化產品發布與出貨周期,仍會有小幅行情,但不可能突破此前高點,只在高位徘徊。之后,它的股價波動性會加大,拆股其實也是向普通投資者轉嫁風險。
另外,考慮到蘋果很少分紅,研發投入也曾長期低于微軟等巨頭,它的富可敵國的現金儲備,利用效率很低,因此,巨量回購可能也給了擺脫質疑的機會。
事實上,它的老對手三星電子前不久已直接對外發出警告:連續兩季,三星整體盈利增長放緩,全部歸結于智能手機出貨下滑。兩年多來,高端智能機市場已趨于飽和,低價的中國小米們正在不斷強化國際市場布局,蘋果恐怕也將受到一定沖擊。
這觀點有點扭曲。其實,許多人并非看衰蘋果產品與業績,而是看空高昂的股價。短暫的財報效應,拗不過QE退潮帶來的科技股整體下滑趨勢。
蘋果財報其實也不那么出色。iPhone增長17%,但其他產品尤其iPad下滑14%,iPod幾乎瀕死。公眾一直在期待它的革命性產品到來。
過去一年半,蘋果已成科技板塊里的“審美疲勞股”,普通的事件根本無法刺激起它的股價,而它的產品推新周期依然沒有明顯改變。
蘋果已經顯示出跡象,將使出各種手段,延緩這一趨勢。昨日財報發布透露至少兩大手段:
1、拆股:6月初,蘋果股票將1拆7。
2、巨量回購。它宣布從目前至年底,將新增300億美元回購量。
在我看來,這兩個手段,基本填補了今年的股價提升空間。6月份,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可能發布iPhone6或者可穿戴終端。未來一個多月,慣用的產品炒作與饑餓營銷將繼續上演。而下半年,產品出貨與300億美元回購或將拉升股價。
昨日蘋果股價收報于567.77美元,再度超過1拆2后的谷歌股價。但相比2012年9月,蘋果市值仍蒸發掉1500多億美元。
567美元的股價,蘋果與谷歌,真是高處不勝寒。看看現有美國幾家科技股的股價:
沒有直接比較的基礎,只是展示美市科技龍頭大致價位。蘋果與谷歌仍在500美元以上,亞馬遜與Netflix 300美元以上,IBM近200美元,剩余的龍頭股價都在100美元以下。
蘋果欲1拆7,按現價計,拆后每股將在80美元以上。這價格或能引來普通投資者關注。如果看多,自然能激發購買或持有熱情。
但我從蘋果拆股的比例中感受到,它有更多焦慮,或許它對未來幾季抱有謹慎。
要知道庫克之前一直對拆股非常謹慎。2012年,他說蘋果研究過很多拆股案,得到的結論是,短期股價可能上漲,但從長遠利益看,最終還是會回到應有水平。拆股對蘋果或存在負面影響。
不知道此次拆股決定,蘋果董事會經歷了怎樣的討論與判斷。從庫克等人兩年的堅持被打破上,我的體會是,蘋果董事會對股價、市值十分憂慮。蘋果沒有效仿谷歌1拆2,而是1拆7,說明對自身未來一段時間的股價一點都不樂觀。新增300億美元回購量,強化著我的認知。
不惜動用高昂的現金維護市值。在2010年“熊彼特學會獎”獲獎者威廉.拉讓尼克看來,不過是將價值從勞動收入轉變為資本收入,最后落入所謂投資人手中(《創新魔咒:新經濟能否帶來持續繁榮》),企業的運營與創新會注重太多短期效應。
我也認為,拆股、新增300億美元回購量,傳遞了蘋果這家引領全球的科技巨頭的焦灼。
這意味著,未來一個多月,蘋果慣用多年的饑餓營銷會更加主動。將拆股一事放在6月初,應該是考慮到可借助新品發布前的饑餓營銷做資本文章。
我的判斷是,未來兩到三個月,蘋果股價會消化產品發布與出貨周期,仍會有小幅行情,但不可能突破此前高點,只在高位徘徊。之后,它的股價波動性會加大,拆股其實也是向普通投資者轉嫁風險。
另外,考慮到蘋果很少分紅,研發投入也曾長期低于微軟等巨頭,它的富可敵國的現金儲備,利用效率很低,因此,巨量回購可能也給了擺脫質疑的機會。
事實上,它的老對手三星電子前不久已直接對外發出警告:連續兩季,三星整體盈利增長放緩,全部歸結于智能手機出貨下滑。兩年多來,高端智能機市場已趨于飽和,低價的中國小米們正在不斷強化國際市場布局,蘋果恐怕也將受到一定沖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