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沈娜娜mv免费观看,自述被啪的最爽的一次,久久久久亚洲精品,香蒸焦蕉伊在线,国产网战无遮挡

由蘇寧的糟糕業績,說起苦哈哈的平臺電商

2014-04-30 項目

展示量: 3776
由蘇寧的糟糕業績,說起苦哈哈的平臺電商
老兵周一的文章《》在兵友中引發很大反響。很多兵友追問垂直電商日子不好過,是不是向平臺電商轉型就能破解死結了?如果你看到下面的這幾組數據知道平臺電商的日子好不到哪里去。

4月29日晚間,蘇寧云商發布一季度報,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8.6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5.93%,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6.15%,可比店面(指2013年1月1日當日及之前開設的店面)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3.40%,線上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3億元(含稅),同比下降26.65%。

再來看看年初京東IPO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京東2011年、2012年的凈營收分別為211.3億元、413.8億元,凈虧損分別為12.84億元、17.29億元。2013年前三季度,京東凈營收為492.16億元,較上年度同期的288.07億元增長70%;凈營收為6000萬元,而上年同期為凈虧損14.24億元。從表面上看,京東已經在2013年前三季度完成了扭虧。但如果刨去利息收入和財政補貼,京東在上述期間依然虧損。財報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京東營業虧損3.16億元,而利息的凈收入為2.15億元,而來自財政補貼等其他方面的收入為1.64億元。

2月27日,國內垂直電商轉型綜合電商的典型——當當網正式宣布重回盈利軌道,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當當網實現自2011 年Q1 以來的首次盈利,凈利潤為人民幣2170 萬元,盈利率達1.1%,凈營收為人民19.72 億元,含平臺(GMV)總營收為36.67億元。

這幾組令人沮喪的數據代表著平臺電商的普遍生存現狀。當然,天貓除外。這里我們看不到天貓的營收數據,但可以從美國雅虎公布的數據來管中窺豹一下。

根據美國雅虎公布的報告,阿里巴巴2013第四季度總收入達30.5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6%,凈利潤13.63億美元,較2012年同期6.50億美元相比增長110%。阿里巴巴第四季度營收飆升,得益于電商平臺促銷活動,2013年“雙11”期間,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和天貓商城銷售額達56億美元。從單個季度看,阿里巴巴的營收和凈利潤已超過騰訊和百度,其中,騰訊2013年第四季度營收為27.83億美元,凈利潤6.41億美元,百度為15.73億美元,凈利為4.599億美元。

當所有的平臺電商都在盈虧線來回掙扎時,阿里電商卻賺得盆滿缽滿,羨煞旁人。而就在其他平臺電商還在向資本市場輸出自己是中國第幾大電商時,阿里卻極力向資本市場去電商化,展現的是媲美亞馬遜、google的技術公司標簽。但天貓淘寶是阿里的現金奶牛卻是不爭的事實,沒有了電商的魂,再好的技術軀體都是空殼。

平臺電商的生存困局

1.品類拓展之困。老兵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垂直電商的幾大死結是:成本過高、客單價低、復購率低。跟垂直B2C電商相比,客單價低和成本高同樣存在于平臺電商,但好在SKU足夠多,平臺的用戶粘性較強,復購率較高,這是平臺電商的共同優勢。目前主要的幾家平臺電商都是從垂直電商拓展了新品類延伸而來的,當當發跡于圖書,唯品會則借服裝發家,京東則早期專注于3C產品,每一家平臺電商在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時都會經歷陣痛,需要改變消費者的品牌認知。最典型的就是當當,虧損了這么多年才基本站穩了腳跟,而像蘇寧則選擇了大躍進的方式盲目擴充品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各平臺電商品類拓展的結果是定位越來越相近,都是定位于對用戶有剛性需求且與生活相關的大眾化商品,產品越趨同質化,未來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單是即將到來的五一黃金周,各平臺電商就卯足了勁掀起價格戰,而價格戰的背后是利潤率的下滑和平臺電商的盈利遙遙無期。

2.矗立面前的大山。這些平臺電商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阿里。論資源論流量他們都阿里不在一個檔位上。而平臺電商們能從虎口拔牙生存到今天有一部分原因是阿里不小心打了個盹而已。在過去把eBay趕出中國后的幾年時間里,阿里太輕視內部對手的存在了,現在被這些小弟刮了一塊塊肉后才終于痛得蘇醒過來。以今天阿里靠收服務費和廣告費的盈利模式要打價格戰實在太容易,而且不影響利潤,真正會被打傷的是這些脆弱的平臺電商。說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阿里干的是割別人肉賣錢的生意,割別人的肉自己是不會疼的,商家愿意割肉是因為生存所迫!割與不割,割多少,都可以商量。但京東蘇寧當當們不一樣,他們要割的是自己的肉,割起來疼痛難忍。多割幾下,血就流光了。現在平臺電商看似風平浪靜,各家電商們風光無限,只要哪一天阿里一聲令下,估計就是血流成河的事情。

3.平臺的流量瓶頸期。平臺電商的自我造血能力要比垂直電商要強。但跟其他所有行業一樣,每家企業都會有生命周期。電商企業也最終都會碰到流量的瓶頸期問題,只不過是時間早晚。平臺電商的瓶頸期時間節點在哪里?縱使是阿里,在構建了如此龐大的電商生態帝國后都需要考慮成長性問題。從賣實物到賣虛擬產品,從線上到線下延伸,從B2C到O2O再到C2B,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保持帝國高速的增長。阿里頻頻出手收購,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更多的流量入口。京東為什么要傍上騰訊,除了為上市造聲勢外,更為重要的原因就是獲取騰訊的流量,延緩自己更年期的到來。在未來,我們可能更多的看到平臺電商榜大腿的現象,這是現實的無奈。

我是電商老兵斗牛士,互聯網戰略分析師,關注傳統產業的互聯網轉型。歡迎關注微信賬戶:torero2013(個人微信torero2012),每周更新獨家電商研究干貨,新浪微博賬戶:@電商老兵斗牛士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Copyright©創(chuang)業聯合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務與客服聯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