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馬?阿里要的就是攪局

阿里終于還是沒能忍住其對搜索市場的垂涎。
阿里歷史上多次嘗試進入搜索領域,不僅在成長期冒著較大風險屏蔽了百度的爬蟲,而且也在一淘、阿里云搜索等項目上投入過不小的資源,但是結果都不算理想,我將阿里的搜索狀態稱為“花園”——以封閉的電商生態而言,阿里的搜索引擎能夠滿足當前業務線的需求,依靠“直通車”等營銷工具,阿里基于天貓和淘寶等平臺的站內搜索系統已經能夠實現不遜于百度的收入——然而,就阿里的擴張野心和稱雄未來而言,“花園”的體量是遠遠不夠的,阿里需要能夠貼地移動的一片“森林”,用全景化的入口來掌控流量與用戶。
于是有了這次阿里與UC合作推出移動搜索產品“神馬”。
“神馬”選擇的是在移動瀏覽器里重塑網頁搜索引擎的方向,UC也理所當然的拋棄長期合作伙伴百度,對默認搜索做了替換。但相比PC端,瀏覽器在移動端的弱化現象很難隱瞞。阿里究竟想要從“神馬”身上得到什么?
阿里要的,是攪局
時間撥回去年夏末,在成功拒絕百度全資收購的請求后,UC創始人俞永福將馬云引入董事會,并確保了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權——馬云加入之前,UC董事會總共七席,管理團隊僅占三席,有著票數上的顯著劣勢及潛在風險,而阿里作為戰略投資者將晨興創投等三家風險投資的股份收為己有,卻又將席位砍到五個,馬云只占一席,管理團隊的三席不變——從那時起,UC與阿里就找到了共同的利益:前者希望以上市為目標獨立發展,可以接受資本進入,但不接受失去話語權,后者則以二戰之后美國在歐洲推行的“馬歇爾計劃”為參照,將潛質不錯的細分市場領跑者扶持起來,用攪局的能力去打亂和遏制冷戰對手(騰訊、百度)的步伐,捎帶著為自己龐大的上市進程增加故事劇情。
百度的威脅可能不如騰訊那么直接,但是無論是百度對流量的控制欲,還是它在地圖、O2O等業務上的布局,與阿里擦槍走紅的時日不會太久。攪亂百度的牌局,阿里最初指望的是360,但是馬云與周鴻祎當年在中國雅虎身上積怨太深,雖然后來阿里與360在一些小的合作項目上也有往來,不過一旦涉及資本,事情就變得復雜起來,360也羽翼漸豐,阿里的扶持對其而言沒有必須價值,所以替代選擇就成為了UC。
從食物鏈的角度,攪局者的角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被人當槍使”,甘愿做器、為人所用的下場似乎也都不太好。但是,獵豹移動(前金山網絡)充當攪局者并活出生路的案例,卻又提供了另一種論調:只要共同的敵人自始自終都保持一致,攪局者公司也未嘗沒有機會周旋于巨頭的夾縫之間維持艱難的獨立。
顯然,UC是希望復制獵豹移動的發展路線,二者在扮演攪局者時所承擔的責任也都極其相近:在不被控股的前提下,享受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支持,并擾亂背靠巨頭的次要(非主營業務)競爭對手的步調,從邊緣市場單點切入逐漸接近中心市場,取得業績突破之后尋機上市,體面的實現創始人的理想。
攪局者的價值一方面是“堅盾”,旨在為巨頭減弱某個局部的外部沖擊,另一方面又是“利矛”,握在手里就能勘路,投射出去還可傷人,實為居家旅行殺人越貨的必備。
怎么攪?
“神馬”發布之后,我對俞永福提了幾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是說,UC進入移動搜索市場,究竟與阿里的關系有多大,是不是如果沒有阿里投資這層關系,“神馬”就不會產生?
俞永福給出的回答比較微妙,他說UC做移動搜索是必然的(4年前就有一個名為“搜索大全”的產品),即使沒有阿里進來,早晚也會獨立著做移動搜索,但是“阿里巴巴的加入給了我們很大支持和信心”。
對于“信心”來源的解釋,俞永福大致分成了四塊,一塊是資金,“神馬”是UC和阿里的又一次合資,結構上同樣也將運營主導權交給了UC,阿里則是“錢不夠用找我”的包養態度;一塊是人才,搜索是項浩大的工程,UC的人才缺口,基本上是由阿里補全的(之前UC發布PC瀏覽器,技術班底也是阿里過來的),阿里幾乎是以“殖民”的方式在為UC升級團隊;第三塊是資源,阿里在保持屏蔽其他搜索引擎時,獨家向“神馬”開放數據借口,形成唯一性的優勢;最后一塊是商業模式,這點可以參照新浪微博從阿里那里拿到的扭轉盈利困局的豐裕訂單。
不過,搜索這個行業,很難依靠軍備競賽決出勝負,需要對用戶習慣進行準確的判斷。UC決定在移動場景重新培養用戶在Web中的搜索習慣,其決策源自兩個數據,一個是移動用戶使用瀏覽器的時間每年都在增長,另一個是UC每個月會消耗超過60億次搜索請求,所以“神馬”誕生的背后,有著相當的理性依據。問題在于,隨著App的普及,愈來愈多的孤島將被人為制造出來,信息也將脫離Web而生產于應用內,基于移動瀏覽器的搜索引擎是無法識別這些盲區的,百度尚有輕應用來對付,“神馬”似乎沒有考慮這么遙遠。
在談及有無制定市場目標或是盈利計劃時,俞永福說得比較隱晦:“UC可能是目前未上市移動互聯網公司里最有錢的,阿里巴巴肯定是目前未上市互聯網公司里最有錢的,所以在商業化上,‘神馬’追求的是穩定、可持續、高增長三個關鍵詞,不做破壞用戶體驗的商業化”。翻譯過來,就是說“神馬”肯定是不差錢的,所以像百度那樣為了在財報上證明移動化結果而拼命將PC廣告客戶往移動端搬運、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移動搜索廣告數量的情況,“神馬”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的。
這也是攪局者的標準手段,與360在PC搜索領域打百度的醫療廣告如出一轍:用計劃中的低利潤或者零利潤區域去撞擊對手尾大不掉的高利潤區域,讓對手在消減利潤和用戶轉移兩種風險中二選其一。簡而言之,從格局出發,百度在PC端已經遇見360的截殺,在移動端又要受到UC和阿里聯手的威懾,雖說還沒到腹背受敵的地步,至少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
就像刀耕火種的傳統行業曾經多次經歷過的一樣,中國互聯網看起來也步入了又一輪調整期,越是領先的企業,越是恐慌遭到淘汰,促狹的夾縫之間,反而呈現蓬勃生機。單槍匹馬的個人英雄主義在未來可能舉步維艱,選擇陣營將是創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
作者闌夕的微信公眾帳號:techread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