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車展上的“特斯拉”們離主流市場還很遠

歷時10天的北京車展已經落幕,在“電動汽車”元年的這次國內最大車展上,少不了純電動、半電動等新能源車的身影。
雖然大部分車企的展臺上都會有一兩輛新能源車來裝點,但這并不表示新能源車的春天就來了,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仍然只是汽車市場的一個配角,離主流商用市場還很遙遠。
與走在前面的特斯拉相比,除了價格以及技術本身的差距,更多的是在智能化和用戶認知上的差距。
先來看看車展上一些車企的新能源車展示車型,總體上可概括為有誠心,無誠品:
東風:東風的展臺上展示了包括E30L、A60-EV、S30-PHEV在內的三款車型。三款車型均大門緊鎖,位于展臺一側,偶有用戶經過瞅瞅,吸引力明顯不如舞臺中央的新款SUV。
由這三款車型,還是能看出一些車廠的想法。E30L是一款專門針對電動汽車開發的微信電動汽車、A60-EV是拿傳統車型改出的電動版,S30-PHEV則是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這也是進入電動汽車的幾個方向。詢問展臺工作人員,對車型上市時間諱莫如深,不過有提到,像E30L這樣的車型,加上補貼后的價格在8萬元左右。
比亞迪:比亞迪是純電動汽車的代表,除了傳統車型E6,還展示了一款和戴姆勒合作的自主品牌騰勢純電動車新車。比亞迪也開始發力混合動力車型,除了已經上市的比亞迪秦,還同時展示了另一款混合動力的新車比亞迪唐,百公里油耗可到2L。
標致:標致展示了一種通過壓縮空氣回收能源的新能源車,這是唯一見到區別于電動新能源車的代表,很有新意。按照說明,在城市道路工況,可以做到2L/100公里的油耗。數據非常理想,不過車底下安裝一個壓縮氣管,在安全性上,還是有顧慮的。
菲亞特:菲亞特500E是一款外形小巧可開的A0級小車,因為外形討好,也有不少人圍觀,坐在駕駛艙,我問一位探入附駕的哥們,“知道這是純電動汽車嗎?”“啊!?是嗎……”投來懷疑的眼光,不過菲亞特500E確實是一款非常漂亮的小車,據說滿電續航能夠開170~180公里。
寶馬:寶馬是高端品牌車企里對新能源車最上心的,展出了一款純電動版的i3,在新能源車市場,寶馬i3與特斯拉之間有過不少口水戰,是很受關注的車型之一。雖然沒有旁邊的mini館人頭攢動,也有不少人圍觀打聽。寶馬i3售價在45萬元左右,工作人員講,加上補貼可以達到15萬元,不知是如何做到的。
大眾:財大氣粗的大眾包下了展會的整個5號館,其中也展示了3輛新能源相關車型,不過能夠買到的只有一款進口的途銳混合動力版,售價138萬元,時速50公里以下是使用電機驅動,平均油耗為9.3升/100公里。另外兩輛車分別是一輛純電的概念小車和一輛高爾夫的混合動力版GTE,內置8.8千瓦時的電池。
總的來看,價格未知、上市時間未知,擺放在展臺不顯眼的未知,這是普遍現象。除此之外,概念車型中也有很多新能源車,這類車型離商用市場則更遠。
同時還有一點,混合動力車型的風頭改過了純電動車型,這是電動汽車面對種種困難的一個市場選擇結果,通過混合動力的方式,能夠消除用戶對純電動車可靠性的顧慮。
新能源車的廣泛推行,還面臨這樣幾方面的難題:
1、智能化程度不夠
這是傳統車企與特斯拉做純電動汽車最大的不同,電動汽車不僅僅是環保、節能,應該成為最理想的汽車智能化的代表,代表完全不一樣的科技體驗和移動生活體驗。
上面這些車型大部分都在談如何節能,以及汽車的一些硬指標,如百公里加速、百公里油耗以及安全性、用車性價比等等,對如何智能化卻談的很少。
特斯拉之所以賣到73.4萬元起,提前一年預定,仍然有不少人趨之若鶩,是因為其所營造的未來科技體驗概念,殺傷力最大。由此可以讓理性的用戶自動屏蔽掉對電動汽車的其他疑慮。
2、電池技術發展慢
電池效能成為電動車普及的一個技術大難題,普遍采用的磷酸鐵鋰電池雖然相對穩定,但是能量密度過低,使得電池的車身的重量占比極大。在比亞迪E6上,電池組的重量達到了800千克,超過了普通A級車一半的重量。
如果采用像特斯拉所用的鈷酸鋰電池,雖然能量密度有所提升,但不僅成本更高,電源管理和安全控制的難度也更高。核心技術只掌握在特斯拉等少數車企手中。
3、充電是永遠難題
充電是目前電動汽車普及最直接的難題,以北京已經試點近一年的“電動北京”新能源車推動計劃為例,早期用戶為了滿足充電的需求,窮盡辦法,仍然沒有完美解決的方案。在小區、在路上、在單位若要都能有充電相關設施,是非常之難的。僅以小區為例,就有固定車位需求、協調物業電網等多方的難點。
4、價格至今高高在上
目前國內電動汽車的價格大多高高在上,很少有報價低于15萬元的,一般外觀內飾等同于普通A級車配置的車型,市場報價都在20萬元出頭,以北汽E150ev為例,原車型是一款售價5~8萬元的入門級車型,改為電動版之后,售價即高達23.98萬元。
所以,當你問到很多車企電動汽車的售價的時候,他們都更愿意默認告訴你扣除國家和地方補貼后的價格。
但是,國家和地方補貼也有種種限制,關于補貼至少有這么幾方面的問題:
1)、國家補貼在以每年5%的比例下調。
2)、能享受補貼的只有部分指定城市。
3)、部分城市對純電動汽車補貼,但是對混合動力汽車不補貼,比如北京。
4)、在牌照方面,新能源車并無太大優勢,這一點沒有表現出鼓勵的姿態。
5)、有地區補貼的存在,就有地方保護。電動汽車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市場的自由流通具有阻礙,比如比亞迪車型在一段時間里,是很難進入北京市場的。
5、燃油車仍是投入重心
車企本身是否對電動汽車有巨大的投入也是一個關鍵。從本次車展來看,大多數車企是占坑的姿態,通過推出1~2款車型,更大的意義在刷存在感。對于電動汽車是怎樣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用車體驗和生活方式,探討很少。
由此不難感受到,在特斯拉等車型引領的新能源車虛假繁榮現象背后,雖然也能看到不少傳統車企的聯動,但至少從現在來看,電動汽車仍然是跑龍套的配角存在。市場為利而動,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唯一的出路是給新能源車使用提供一套暢通的路,用戶接受、市場打開后,新能源車才會真正走到繁華炫目的汽車市場舞臺中央。
本文作者國仁,微信號:hawkren,微信公共號:硬件再發明(newhard)。
雖然大部分車企的展臺上都會有一兩輛新能源車來裝點,但這并不表示新能源車的春天就來了,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仍然只是汽車市場的一個配角,離主流商用市場還很遙遠。
與走在前面的特斯拉相比,除了價格以及技術本身的差距,更多的是在智能化和用戶認知上的差距。
先來看看車展上一些車企的新能源車展示車型,總體上可概括為有誠心,無誠品:
東風:東風的展臺上展示了包括E30L、A60-EV、S30-PHEV在內的三款車型。三款車型均大門緊鎖,位于展臺一側,偶有用戶經過瞅瞅,吸引力明顯不如舞臺中央的新款SUV。
由這三款車型,還是能看出一些車廠的想法。E30L是一款專門針對電動汽車開發的微信電動汽車、A60-EV是拿傳統車型改出的電動版,S30-PHEV則是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這也是進入電動汽車的幾個方向。詢問展臺工作人員,對車型上市時間諱莫如深,不過有提到,像E30L這樣的車型,加上補貼后的價格在8萬元左右。
日產:日(ri)產是少數高調展(zhan)示(shi)純(chun)電動(dong)車的(de)車企,展(zhan)示(shi)了一(yi)款純(chun)電動(dong)車晨風30,并有(you)在(zai)舞(wu)臺中央安排了針對其的(de)模特走秀,還在(zai)舞(wu)臺邊(bian)上(shang)展(zhan)示(shi)了晨風30的(de)電池底盤(pan),按照數據,晨風30能夠儲(chu)電24度,行駛175公里。
比亞迪:比亞迪是純電動汽車的代表,除了傳統車型E6,還展示了一款和戴姆勒合作的自主品牌騰勢純電動車新車。比亞迪也開始發力混合動力車型,除了已經上市的比亞迪秦,還同時展示了另一款混合動力的新車比亞迪唐,百公里油耗可到2L。
標致:標致展示了一種通過壓縮空氣回收能源的新能源車,這是唯一見到區別于電動新能源車的代表,很有新意。按照說明,在城市道路工況,可以做到2L/100公里的油耗。數據非常理想,不過車底下安裝一個壓縮氣管,在安全性上,還是有顧慮的。
豐田:豐田是混合動力電動車的代表,展示了第二代的普銳斯車型,售價25.98萬元,在城市道路工況,油耗可做到5.5升/100公里。
菲亞特:菲亞特500E是一款外形小巧可開的A0級小車,因為外形討好,也有不少人圍觀,坐在駕駛艙,我問一位探入附駕的哥們,“知道這是純電動汽車嗎?”“啊!?是嗎……”投來懷疑的眼光,不過菲亞特500E確實是一款非常漂亮的小車,據說滿電續航能夠開170~180公里。
寶馬:寶馬是高端品牌車企里對新能源車最上心的,展出了一款純電動版的i3,在新能源車市場,寶馬i3與特斯拉之間有過不少口水戰,是很受關注的車型之一。雖然沒有旁邊的mini館人頭攢動,也有不少人圍觀打聽。寶馬i3售價在45萬元左右,工作人員講,加上補貼可以達到15萬元,不知是如何做到的。
大眾:財大氣粗的大眾包下了展會的整個5號館,其中也展示了3輛新能源相關車型,不過能夠買到的只有一款進口的途銳混合動力版,售價138萬元,時速50公里以下是使用電機驅動,平均油耗為9.3升/100公里。另外兩輛車分別是一輛純電的概念小車和一輛高爾夫的混合動力版GTE,內置8.8千瓦時的電池。
總的來看,價格未知、上市時間未知,擺放在展臺不顯眼的未知,這是普遍現象。除此之外,概念車型中也有很多新能源車,這類車型離商用市場則更遠。
同時還有一點,混合動力車型的風頭改過了純電動車型,這是電動汽車面對種種困難的一個市場選擇結果,通過混合動力的方式,能夠消除用戶對純電動車可靠性的顧慮。
新能源車的廣泛推行,還面臨這樣幾方面的難題:
1、智能化程度不夠
這是傳統車企與特斯拉做純電動汽車最大的不同,電動汽車不僅僅是環保、節能,應該成為最理想的汽車智能化的代表,代表完全不一樣的科技體驗和移動生活體驗。
上面這些車型大部分都在談如何節能,以及汽車的一些硬指標,如百公里加速、百公里油耗以及安全性、用車性價比等等,對如何智能化卻談的很少。
特斯拉之所以賣到73.4萬元起,提前一年預定,仍然有不少人趨之若鶩,是因為其所營造的未來科技體驗概念,殺傷力最大。由此可以讓理性的用戶自動屏蔽掉對電動汽車的其他疑慮。
2、電池技術發展慢
電池效能成為電動車普及的一個技術大難題,普遍采用的磷酸鐵鋰電池雖然相對穩定,但是能量密度過低,使得電池的車身的重量占比極大。在比亞迪E6上,電池組的重量達到了800千克,超過了普通A級車一半的重量。
如果采用像特斯拉所用的鈷酸鋰電池,雖然能量密度有所提升,但不僅成本更高,電源管理和安全控制的難度也更高。核心技術只掌握在特斯拉等少數車企手中。
3、充電是永遠難題
充電是目前電動汽車普及最直接的難題,以北京已經試點近一年的“電動北京”新能源車推動計劃為例,早期用戶為了滿足充電的需求,窮盡辦法,仍然沒有完美解決的方案。在小區、在路上、在單位若要都能有充電相關設施,是非常之難的。僅以小區為例,就有固定車位需求、協調物業電網等多方的難點。
4、價格至今高高在上
目前國內電動汽車的價格大多高高在上,很少有報價低于15萬元的,一般外觀內飾等同于普通A級車配置的車型,市場報價都在20萬元出頭,以北汽E150ev為例,原車型是一款售價5~8萬元的入門級車型,改為電動版之后,售價即高達23.98萬元。
所以,當你問到很多車企電動汽車的售價的時候,他們都更愿意默認告訴你扣除國家和地方補貼后的價格。
但是,國家和地方補貼也有種種限制,關于補貼至少有這么幾方面的問題:
1)、國家補貼在以每年5%的比例下調。
2)、能享受補貼的只有部分指定城市。
3)、部分城市對純電動汽車補貼,但是對混合動力汽車不補貼,比如北京。
4)、在牌照方面,新能源車并無太大優勢,這一點沒有表現出鼓勵的姿態。
5)、有地區補貼的存在,就有地方保護。電動汽車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市場的自由流通具有阻礙,比如比亞迪車型在一段時間里,是很難進入北京市場的。
5、燃油車仍是投入重心
車企本身是否對電動汽車有巨大的投入也是一個關鍵。從本次車展來看,大多數車企是占坑的姿態,通過推出1~2款車型,更大的意義在刷存在感。對于電動汽車是怎樣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用車體驗和生活方式,探討很少。
由此不難感受到,在特斯拉等車型引領的新能源車虛假繁榮現象背后,雖然也能看到不少傳統車企的聯動,但至少從現在來看,電動汽車仍然是跑龍套的配角存在。市場為利而動,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唯一的出路是給新能源車使用提供一套暢通的路,用戶接受、市場打開后,新能源車才會真正走到繁華炫目的汽車市場舞臺中央。
本文作者國仁,微信號:hawkren,微信公共號:硬件再發明(newhard)。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