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商要避免"野蠻生長"

文/宿藝(微信公號:guancha01)
隨著話機世界5月4日宣布開售170號卡,我國虛擬運營商業務正式開啟。
以民營資本為主體的虛擬運營商,涉及了互聯網、手機與家電連鎖、網絡游戲、健康等不同行業,對國內三大運營商為主體的通信市場會帶來哪些沖擊,又會帶來哪些運營與監管風險?
重塑國內通信市場
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正式發放首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這標志著民營資本正式進入電信領域。截至目前,工信部共計頒發19張虛擬運營商牌照。
從今年4月起,陸續有虛擬運營商發布商用品牌和資費套餐,像“流量不清零”、“無限通話”這種國內消費者呼吁多年的優惠資費,終于成為現實。同時,這種套餐策略無疑也將對傳統的運營商套餐體系和資費政策產生沖擊。
舉例來說:
首批獲得牌照的話機世界為用戶提供了9檔套餐,同時采用了“存多少送多少”的資費策略,實際上話費優惠幅度達50%。同時170號卡用戶手機無限時長進行免費保修。
蘇寧則借助UGC模式——通過網上征集用戶意見共同制定了18種資費方案。
京東通信則透露將靈活處理用戶每月剩余流量,還可將其分享給親朋好友,這意味著流量月底將不被清零。
蝸牛移動推出的免卡則是首張移動語音免費卡,將實現余量不清零;“免商店”是蝸牛移動推出的手游平臺,主打免費流量模式,玩家無需支付任何流量費用。
除大眾手機市場外,虛擬運營商還切入了健康、教育、公交等傳統電信運營商利潤豐厚的政企客戶市場。如樂語發力“移動健康”,巴士在線則欲打造中國最大“公交移動WiFi平臺”,而分享在線則側重“移動金融、移動教育”。
從本月開始,19家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民營企業將陸續進入商用市場,其中不乏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對于傳統三大電信運營商來說,在經歷多年的“國資”內競爭后,終于迎來了民資和互聯網企業的全面競爭,國內通信市場的重塑也將隨之開啟。
運營與監管風險
申請虛擬運營商的企業既有零售連鎖企業也有互聯網公司,無一例外都是能接觸大量用戶群體的公司,甚至很多是三大運營商傳統的業務和渠道伙伴。
在開放初期,虛擬運營商企業為了品牌宣傳與爭奪用戶,已經想出了各自辦法與措施,這讓外界來看處于“野蠻生長”狀態。隨著體量和用戶的快速壯大,虛擬運營商們又會面臨哪些運營與監管風險?
1、分銷價格高昂,利潤過低。
從目前來看,虛擬運營商企業從中國聯通獲得的分銷價格為6-6.5折。但是中國聯通自己也在推出“存費送費”、“購機送費”等不同合約套餐,特別是運營商地方公司往往基于競爭需要,推出實際上5折以下的資費套餐。虛擬運營商目前都處于低毛利或者不掙錢的狀態,雖然說“通過更多增值服務來賺錢”,但是目前并沒有看到具體增值的贏利點。
2、套餐拆包限制。
中國電信目前給虛擬運營商的分銷折扣可達4-4.5折,但是不允許進行套餐拆包。也就是說,轉售企業不能進行自主套餐訂制,這就限制了虛擬運營商企業在自主套餐上能玩出太多花樣。
3、中國移動態度不明。
三大運營商中,只有中國移動目前沒有宣布市場策略和分銷價格。對于國內用戶占比7成的中國移動來說,實際上已成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以及眾多虛擬運營商企業眼中的“唐僧肉”,受到的沖擊無疑最大,糾結的心情無以復加。
4、計費與客服
實際上,經過十幾年市場競爭與發展,通信產品的銷售、計費、客服體系非常復雜。虛擬運營商雖然無需自建基礎網絡,但需要建立自己的服務網、計費系統、營銷體系等,這都需要相當的投入,三年內能否盈利都很難說。在盈利壓力下,目前有多大企業拿出真金白銀自建計費與客服體系,目前還很難判斷。
5、網絡
虛擬運營商用的是三大運營商的基礎網絡,相當于脖子卡在別人手里。雖然現階段與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形成聯盟之勢,但是隨著體量迅速增大,運營商自身用戶發展受到沖擊,運營商在網絡和后臺稍微做點手腳和限制,虛擬運營商企業就會很難看。
6、用戶規范
由于資費優惠,很多電信詐騙、垃圾短信運營者或將批量收購170號卡。如果大量170號卡被用于電話推銷或者電信詐騙,很快將會葬送掉170號碼的品牌價值。
7、監管
在虛擬運營商發展初期,無論企業如何宣傳,低價獲得用戶這在中國市場幾乎是無二選擇。如何價格戰過于猛烈,甚至通過資本倒貼進行市場,短期內必將擾亂市場秩序,從而引發基礎運營商的不滿,這并不符合工信部的發牌初衷,最終會引發監管部門出手。
虛擬運營商要避免“野蠻生長”
虛擬運營商在中國雖然是個新鮮事物,但在全球來看卻也發展多年,已有成熟的市場策略和監管體制。
對于運營商來說,民資進入通信市場已是大勢趨勢,持抵觸態度并不能解決問題,在競爭中尋求產業鏈共贏才是長遠之計。對于虛擬運營商企業而言,靠轉售業務幾乎沒有利潤可言,如何整合自身資源,通過好的產品、好的套餐、好的服務來賺取用戶口碑、樹立品牌,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同時,170通信業務創新依賴于公平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因此監管部門需要健全行業機制,不能“先發展再管理”,引導措施和鼓勵政策不能落后和缺位。
本文首發于搜狐IT,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宿藝。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