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值得了解的互聯網十大前沿趨勢

1、最(zui)新(xin)大腦模擬器
加州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的神經網格電路板。
這種神經網格以人類大腦為模型,能夠模擬一百萬神經細胞和數十億突觸。它的大小與iPad相當,而且有著16個特制的“神經核心”芯片,相比普通電腦速度提升了9000倍。目前,只有了解人類大腦的個人才能夠為神經網格編程,但是該項目計劃創造一種“神經編譯器”,使沒有神經生物學知識的科學家們也能夠使用這種設備。
斯坦福的研究人員同時也在開發一種由類似神經網格芯片控制的假肢,這種芯片會將大腦信號直接解碼為運動。
---------------------------------------
2、真正能跑能跳的靈敏機器人
Boston Dynamics公司生產出了一種人形態的機器人Atlas。Atlas可以在復雜的地面上步行,還可以在平穩的路面上跑步。相比于其它能夠步行的機器人,Atlas對于平衡具有更高的感知能力,能夠極快地改變身體平衡,在人類環境中安全地移動。
目前,這種機器人還無法商用和家用:由于柴油機的噪聲和堅硬的鈦合金手臂。但是,它可以在救急人員無法進入的環境中執行修復工作,比如在核泄漏的核電站中修復控制室。
---------------------------------------
3、可折疊的電紙手機
加拿大皇后大學創建的人類媒體實驗室研發了一種紙質手機PaperPhone原型和可折疊的PaperFold。
PaperPhone配備了薄膜E-Ink顯示屏,可彎曲,功能齊全。折疊技術使PaperFold屏幕富有變化。它最多允許采用三個獨立的E-Ink顯示器組合成各種形狀,以支持不同的功能,并在需要時提供額外的屏幕空間。屏幕之間的磁鉸鏈(magnetic hinges)能時刻識別顯示屏幕的連接狀態,并改變顯示的方式和內容。此外,當兩塊顯示器被配置成筆記本形狀時,底部的顯示器還可以擋住鍵盤使用。
對于偏愛紙質產品的人們來說,這種“電子紙”可能會比普通電子產品更容易被他們接受。
---------------------------------------
4、美國國防部DEFT項目——智能語言處理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開發一個名為“文本深度探索及過濾(Deep Exploration and Filtering of Text)”的項目,旨在分析一些人類無法處理的龐大文本數據。
自動化深度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可以讓高效地處理文本信息,并理解上下文之間的聯系。這種技術具有人工智能屬性,并且已有一定實用經驗,可以幫助分析人員大幅提升海量文檔調查的工作效率,并從中發現一些表達隱晦、可能付諸行動的信息。據推測,使用DEFT技術,可讓美國國防部分析各種信息源,比如YouTube視頻、互聯網論壇發帖,甚至是通過間諜軟件攔截到的消息。
---------------------------------------
5、僅能自己可見的虛擬鍵盤
瑞典馬拉達倫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做出了一套完整的虛擬鍵盤系統。此系統還處在預樣品階段。手環內置了許多傳感器,傳感器能夠確定指尖的位置,用戶手掌的運動軌跡。手環也能計算出用戶的手離最近的平面的距離。測量后的數據將無線傳輸到谷歌眼鏡里,接著在用戶視野中展現一個虛擬鍵盤。當用戶在平面上開始輕敲時,虛擬鍵盤的按鍵會被相應激活;智能手環還允許鼠標和手勢控制。利用這個技術能做的事遠不止是打字,比如說控制游戲或指揮音樂。
這套系統的優勢在于可以運用于小空間,給用戶更多位置上的自由。
---------------------------------------
6、柔性高性能電池
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超薄、高性能的柔性電池。
萊斯化學家在一個900納米厚的材料層上創建了很多直徑為5納米的洞,這個輔助材料表面增加了更多能源存儲的地方,然后外面用電解液制成的電極封閉。這個電容器可以快速或慢速充放電,并且在充電1000次以后還能保持充電率76%的高水準。目前它的儲電密度為384Wh/Kg。
這種柔性電池有望改善智能手表由于電池硬性、笨重、低容量等因素發展受限的現狀。
---------------------------------------
7、IBM注冊云計算安全技術專利
近日,IBM為一項云計算安全技術注冊了專利。
為了保障移動網絡數據共享的隱私權和保密性,IBM的一支開發團隊發明這項基于云的服務。借助它,開發人員可以開發出具有數據通知加密功能的應用程序,這些應用會在云端為數據通知指定一個唯一的消息識別碼,該識別碼通過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安全傳輸至移動設備。一旦終端用戶的設備授權給這條消息,接收人就能從云端獲取并訪問經過加密的消息內容。
這項專利發明,無疑將幫助開發人員和服務提供商設計打造出能有效防止敏感信息和個人信息在移動網絡上意外泄露的應用程序。
---------------------------------------
8、酒精燃料蓄電池
芬蘭Aalto大學的研究人員制造了一種以酒精為燃料的微小蓄電池。
相比于鋰電池,燃料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效率。Aalto大學設計的蓄電池與一般燃料電池一樣,吸收酒精和氧氣,產生電能后排出水和二氧化碳。該電池是鋁制的薄片,只有14平方毫米大,厚度小于一毫米。研究人員通過激光制造電池孔洞,這使得該電池能夠用鋁作為材料而不是常見的硅制電池:這大大減小了成本和重量。它的輸出電壓為0.5伏特,通過并聯的方式容易滿足目前手機的輸出電壓。酒精的填充需要一個幫浦,這個過程比傳統充電要快得多。
這種技術不只在移動設備上可以應用,未來還可以應用在小型衛星上。
---------------------------------------
9、通用研發工業版本的3D打印技術
通用電氣公司(GE)準備通過激光打印部件的方法來為一個新的飛機發動機制造燃料噴嘴。
這種方法名為累計制造技術,通過把超薄材料層一層層累積起來完成制造過程。一個由計算機控制的激光把激光束精確地打到床上讓所需區域的金屬合金熔化,一層一層地產生20微米厚的材料層。這一過程在制造復雜的形狀時更加快速,因為機器可以日夜不停地運行。而且總體來說累積制造技術會節省材料,因為打印機可以控制形狀,避免不規則的突出,制造的時候就不會造成常見的浪費。同時,用這種方法生產出來的部件更輕。
目前,這種方法還在產品模型階段。一旦成功,這將引發一場改變復雜高性能產品制造業的革命。
---------------------------------------
10、Oculus外設——體驗飛翔
蘇黎世藝術大學的學生們設計了一款名為Birdly,用于模擬飛行的Oculus外設。
這種模擬飛行并非飛機飛行,而是鳥類飛行;除了視覺聽覺的模擬外,Birdly還加入了各種物理感觸比如嗅覺、微風等等。在模擬過程中,你會被套進一個奇怪的全身飛行裝置里,用來測量你的運動幅度,并經過演算,推出你在3D世界里經過的距離。當你在模擬中的運動速度加快時,前方的風扇轉速也會增加,給你速度增大的感覺。當你飛過不同的地貌時,機器也會發出不同的氣味來模擬景色。
Birdly無疑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嘗試,對于提升我們對于虛擬現實的沉浸感前進了不少。
通過微信獲取互聯網X實驗室最新動態
搜索微信號: itxlab 或 互聯網x實驗室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