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APP的瓶頸與進化方向

去年也是這個時節,我寫了篇《》,預言2013年對獨立移動閱讀創業者,特別是新聞資訊類APP創業者來說,將是一道鬼門關。在各大門戶新聞APP的沖擊下,現在還挺著繼續創業的不超過5家了吧。
英雄今何在
在蘋果應用商店新聞類免費榜(iPhone)上,除了今日頭條、zaker這兩個長期保持在前十附近外,其他的要么排名很靠后,要么消失在榜單中。
較知名的"鮮果"長期在榜單50附近徘徊,狀況一直不佳;較晚進入的"一點資訊"在七八十名開外;之前圈內小有名氣的"無覓",已停止更新,團隊轉行做了"秘密",近期引爆白領圈;簡網的"指閱",也早已停止開發,丁老板(丁鈞)轉型搞APP場去了。
就連"鼻祖”Flipboard,號稱進軍中國虛晃一槍后,就沒有然后了,其中文版APP在蘋果商店排名從十幾名,一路掉到三十幾、四十幾,現在也就比鮮果稍微好一點。
除此之外像"知乎日報",進入較晚,有那么一點點新聞屬性,但不算獨立的APP。網易云閱讀,早已把重心轉到圖書了,近況也不咋的。余下排名靠前的,也就各大新聞門戶、央視等傳統知名媒體的APP了。
在蘋果應用商店新聞類免費榜(iPhone)上,只要每天下載有二三百,能排100以內;每天下載五六百,能排50左右;每天下載兩三千,進前十沒啥問題。按這個比例關系,小伙伴們可以感受下排在50或100以外的新聞閱讀APP是怎樣的生存狀態。
新聞資訊APP的危機
當你刷微博時,大部分時間是在看新聞資訊;當你用QQ聊天時,也可以順便看內置的"新聞"模塊;當你玩微信時,新聞資訊類的公眾號有很多,傳統媒體基本都開了公眾號。此外,各個手機瀏覽器、新聞資訊都是最顯眼的模塊。
基本上,日常使用率高的APP,新聞資訊都是"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所以,新聞資訊APP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同業者,凡提供新聞資訊的APP都會分流用戶,成為競爭者,他們一樣能滿足用戶的資訊需求。
我在前幾天的《》一文中預測,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通過用戶關系傳遞資訊將成為新聞傳播的主流模式,可以改變"編輯挑選-用戶閱讀"的廣播式單向傳播方式,形成多中心、協作式互動傳播新模式。這種新模式,資訊篩選渠道更加多樣化、精細化,相比門戶的分類內容模式,能更好地滿足不用類型用戶的資訊需求,形成以各類興趣為核心的圈子化傳播渠道,篩選成本更低,準確性更高。
所以,新聞資訊APP的危機,才剛剛開始。
互有優缺點,相持并存
現階段新聞APP的模式,其實和新聞門戶是雷同的,走的都是"編輯挑選-用戶閱讀"的路子。即使是flipboard、zaker、鮮果等"報刊亭"模式,內容仍然是媒體編輯挑選的。指閱、無覓玩過一套"關鍵詞"主題訂閱模式,效果真的不咋的。今日頭條根據用戶閱讀軌跡搞了智能推薦,但從效果看,目前也就停留在分類內容篩選推薦這個階段,只不過分類顆粒比門戶的內容分類更細一些而已;當然,他們也在依托微博等引入用戶關系,嘗試通過社交關系推薦新聞。
"編輯挑選"模式,其優勢很明顯:內容質量有基本保證,可根據內容重要性分級排列,能根據屬性進行內容分類展示。不同需求的用戶,可根據時間、精力情況自己選擇性閱讀。時間緊就瀏覽重要新聞標題,稍充裕些可挑感興趣的重點細讀,較閑時詳細瀏覽某分類的新聞。
而社交媒體的信息篩選,也有顯著缺點,易出現兩個極端:資訊過載和資訊到達過少。出現資訊過載的主要是那些老用戶,隨著用戶關系的不斷積累,導致關注的信息流冗余過多。資訊到達過少則主要出現在新用戶上,關系少導致傳遞到的資訊少。
這兩種極端情況,解決方向是有的,資訊量少的新用戶,可以推薦關注一些優質用戶豐富傳播關系;資訊多就給予一些篩選、屏蔽工具,或者干脆引導用戶取消關注那些長期無互動的用戶,減少傳播關系。問題出現在執行的策略和方式方法上,以及相應的推薦技術是否夠智能、夠聰明。
所以,現階段新聞資訊APP和社交媒體各有優勢,互有缺點,還沒到誰滅了誰的階段。
進化的方向:殊途同歸
新聞APP的進化方向是要突破現有單一廣播式傳播模式,更多地引入通過用戶關系自傳播的渠道,形成多中心、多渠道傳播,以促使內容到達有更好的精準度和深度、廣度。
而社交媒體,也需要通過更智能的用戶關系過濾機制,解決老用戶的關系過多、資訊過載問題。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過濾冗余關系,比直接過濾內容來得更易操作,精準度也更高。因為過濾內容需要深刻理解內容文本含義,與用戶需求進行匹配;而在理解文本含義方面,現有技術條件下,幾乎沒有成功的案例。精準地理解文本內容,程序基本無法實現。
此外,新聞APP相對社交媒體,還有一大優勢,即內容的完整性要好得多。微博等社交媒體現階段還停留在快餐式閱讀體驗上,缺乏深度閱讀的環境和氛圍,有待在產品上進一步完善和構造。
不過,建立在社交媒體快餐式閱讀基礎上的圖片化、圖表化、視頻化快速直觀閱讀體驗,則是現階段新聞APP所缺失的,我覺得是一種代表未來方向的發展趨勢。
其實圖片、圖表的應用,在前些年紙媒上,特別是雜志上已經比較流行,并表現出優勢,但沒有形成主流,主要是作為補充文字、豐富版面的附屬材料而已。而早期畫報/畫刊模式,由于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在紙媒領域也沒能成為主流。
而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圖片、圖表、視頻和動態圖片的應用,已經日漸成熟并成為流行趨勢,相信會越來越普及。
搞個全圖文、圖表、視頻化的新聞APP如何?有老板、天使愿意投嗎?哈哈哈。
最后,再扯一句老話題——盈利模式。社交媒體在苦苦探索,新聞APP也在苦苦尋找,兩者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廣告之外,錢在哪里呢?
求"包養"也是條路子,節操什么的忘掉算了。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搜索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