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國產手機廠商為何選擇經營多個品牌

大概一年多前,主要面向三五級市場的中小國產手機廠商們開始大批量的從功能機生產轉向智能機生產,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集體轉型期里,新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
雖說在這眾多的新品牌中存有不少的新“血液”,但更多的則是許多老品牌所創立的全新子品牌。在筆者走訪過的眾多中小國產手機廠商中,已幾乎找不到只運營一個品牌的廠商了,甚至連同時運營兩個品牌的企業也都非常之少,更多的廠商都選擇同時運營3-5個品牌的多品牌策略。
一切似乎都是在表明這些來自深圳的中小國產手機廠商多品牌運營的大趨勢已勢不可擋。
他們為什么選擇多品牌?
菠蘿的總經理陳毅說道:“雖說我們突破了月銷量20萬臺這么的一個瓶頸,而且我們也有了較為完善的渠道且在消費者中豎立了較好的口碑,但也正因如此,很多在我們已有代理商的地方的其他代理商也想代理我們的產品,可如果我們在一個地方找多名代理商的話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所以我們打算推出另一個全新的品牌,讓代理商又能代理到我們的產品,又能在管理上區分開來,擴大自己的銷量,充實自身的產業鏈。”
其實,菠蘿的觀點也代表了許多中小國產手機廠商的觀點,從筆者走訪的大多廠商來說,許多廠商都會在月銷量18萬臺左右的時候選擇推出另一個新品牌。一方面原因是因為大多中小國產手機廠商為了不讓自身在渠道管理上出現混亂,充分保障代理商的利潤避免出現同品牌多代理商在當地出現惡意競爭的局面,往往都只會在一個地方采用一個代理商的模式。而大多的中小國產廠商主要市場都集中在三五級的縣和鄉鎮市場且偏遠地區難以到達,所以當廠商的月銷量達到18萬臺左右的時候便會出現一個瓶頸;另一方面則是當廠商月銷量達到18萬臺的時候,廠商自身已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及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并在上游供應鏈上取得了一定的話語權,在客戶資源與知名度上也有了一定積累,若此時再推出一個新品牌,便能夠快速地搭建起一個全新的渠道,快速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壓縮自己的生產成本,壯大自己。
當然,選擇多品牌的理由也并不是絕對的,百晟通總經理劉勇就說道:“國外一直都在講強強聯合,但國內卻都是施行獨裁主義,這是我很不贊同的一點。現在我們有11個品牌,但這卻并我是我一個人打造的。我們每一個品牌都有不同的股東,有的甚至有2到3個股東。我們雖然有眾多的股東,但我們的股東都只是品牌的股東,并不是公司整體的股東,這讓我們創造了一個個強強聯合的品牌,讓每個品牌有了自身的保障。”
對于百晟通來說,雖然他們有非常多的品牌,但每個品牌的股東都是相對獨立的,那么就幾乎可以當作11個完全獨立操作的品牌來看待,他們的股東不一樣,也就可以說明他們每個品牌的構架不一樣,在渠道商的選擇也就不一樣,這樣也很好的保障了每個代理商的利潤,而不同股東的構架也減輕了公司在現金流的壓力。眾所周知中小國產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其實就是現金流之間的競爭。同樣,多品牌的快速占領市場,并抵御風險的能力也是非常強的。
除了以上兩種外,恒動力副總經理單汝欣則表示“與時俱進,追趕潮流,做熱點營銷,其實也是推新品牌的很好時機。”而某業內人士也向筆者爆料說:“一些品牌因在品質、渠道等環節上的處理上不到位從而造成品牌的負面影響,故而也會借助推新品牌來消除之前品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多品牌會面臨的問題
“大概是去年九月份的時候,因為我們一款新機開盤20天銷售了16萬臺。這樣的數據面讓我們開始變得有些盲目的擴張起來,在接下來的三五個月時間里我們先后創建了3個品牌,之后便在資源調配、供貨不足、供應商的選擇、售后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也逆推了公司的改革。”美訊聯品牌部總經理趙武這樣給筆者說道。
來自朗格的總經理王毅也給筆者說道:“前期肯定會有沖突的,因為之前一直都是一個團隊在做,甚至去年我們都還出現過用共同的模具生產的產品讓兩家來賣,但今年我們都拆分開來了,這主要是為了保障代理商能夠賺取到合理的利潤。”
而他們兩家的觀點也幾乎代表了所有中小國產手機廠商的觀點,他們遇到的問題幾乎所有的中小國產手機廠商也都遇到過。
首先是供貨不足,供貨不足其實是許多多品牌運營的中小國產手機廠商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是因為受到公司規模的制約大多廠商都不會向上游供應商下大的生產訂單,防止高庫存給公司現金流帶來較大的負擔。而也正是如此,公司也就往往會出現某款機型熱銷后缺貨的現象,錯失了產品銷售的最佳周期,給品牌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其次是產品沖突,產品沖突主要集中在一些求快的廠商里,他們可能會因為某個近期的社會熱點從而快速推出新品牌,也有可能因為之前品牌在取得了不錯的口碑之后,在其他經銷商的慫恿下盲目的推出新品牌,而這類公司的共同問題都在于對新品牌的重視度不夠,把多品牌運作想得過于的簡單,從而出現自身品牌之間產品的高度同質化,從而讓經銷商蒙受損失并讓經銷商之間留下了惡意競爭的隱患,把之前積累的口碑消失殆盡。
然后是管理混亂,管理的混亂多發生于多品牌同事業部的中小國產手機廠商,一方面他們本身的預算有限不愿在人力資源上背負太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企業發展得太快,經銷商對于產品有著迫切的需求,從而造成了一個事業部多個品牌的現象,致使管理上出現混亂,如發錯貨,弄錯經銷商等等。故而再缺不能缺人力。
最后是渠道面窄,這樣的問題也主要集中在公司發展太快上,團隊人員的能力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步伐,而新聘人員對業務的熟練度又不夠,因此造成了在新渠道開發力度與效果都不好的局面,而這也進一步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根基不穩,并非好事。
解決之道
“一是預估,我們會在當月給下一個月份做一個銷量的預估,然后對同樣的產品去找兩家品質可靠的代理商來制作。一是下大單,因為我們的供應商都是比較好的供應商,所以在保證出貨量上,我們做得還算不錯。”朗格的總經理王毅對筆者說道。
其實筆者一直認為供貨不足的問題并不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畢竟國際大牌廠商的供貨也經常出現“不準時”。記得在書中看到過一句話“走得太快,連靈魂都跟不上了。”其實用這來形容中小國產手機廠商在多品牌中所面臨的問題也同樣適用,萬丈高樓平地起,很多事急不得。
可是有很多時候,很多品牌是被市場一步步的推倒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上,被迫的承受問題,機遇與危機永遠都是一對雙生兒,所以守得住,慢慢來。
而解決問題其實并不難,真正難得在于這些中小國產手機廠商是否有一顆真正做大的心。真正難的是這些中小國產手機廠商是否真正放下那顆急功近利的心。多品牌的大勢已勢不可擋,那么如何在這樣的游戲里成為弄潮兒卻依舊是每個中小國產手機廠商領導者的內心世界決定的。
最后一句話,心之所向,就是未來。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