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的扎克伯格:讓過去過去,讓未來到來

本文作者/kathy
今天是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30歲的生日。在他而立之年,回顧他前幾年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大學生輟學創業,締造全球科技巨頭”的故事。
當然,從很多方面來說。這個故事也并不新鮮。
這種故事我們已經聽過很多遍了,尤其是在高科技圣地硅谷。那里有很多年輕人利用計算機芯片和軟件代碼,從自己的車庫或宿舍起家,創建了全球性的企業帝國。
相對“坎坷”的成名經歷
30歲之前就已經成名的青年科技人士可以列出一張長長的清單,他們中有戴爾公司的邁克爾-戴爾、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微軟的比爾-蓋茨,以及谷歌的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
但從很多方面來說,扎克伯格和這些人也不一樣。
首先,跟其他人相比,扎克伯格在年紀更輕的時候就出了名,處在了聚光燈之下。此外,他在這個過程中的經歷也比其他人更加“坎坷”。
“從某些方面來說,馬克-扎克伯格被推到聚光燈下的速度遠遠快于喬布斯、戴爾和布林。這跟產品有關系。因為在IT技術發展的早期,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電腦。如果你不是蘋果公司的用戶,你對他們的產品就不會那么了解。只知道他們推出了一些用于計算的東西,賺了大筆錢,而且聲名大噪。”
另一方面,扎克伯格進入這個領域的時候,大家對互聯網都已經比較了解。他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讓人們通過“建立全球網民數據庫來互相聯系”。
“因此,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試用一下扎克伯格的產品。相比于早期的那些年輕創業者來說,Facebook在很多方面都有更高的可見度。”
事實上,甚至在扎克伯格創建Facebook之前,就有人目光睽睽地盯著他。
他第一次嶄露頭角是在2003年,建立了一個名為Facemash的網站,在哈佛校園里引起了轟動。該網站會顯示兩名學生的相片,讓你投票決定哪一個學生更有魅力。
Facebook誕生的過程本來就很混亂。早些年,扎克伯格花了很多時間來跟一些人打官司,這些人聲稱擁有Facebook的部分股權,其中有文克萊沃斯雙胞胎(Winklevoss),還有一名商人說扎克伯格曾答應給他Facebook的一半股份,但后來有證據證明,這名商人偽造了相關的合同。
跟扎克伯格一起創業的合作者,也有一些人引起了爭議,比如曾協助創建Napster的投資人肖恩-帕克(Sean Parker)。2005年8月,肖恩以藏有海洛因的罪名被捕,但證據不足,沒有被正式起訴。Facebook當時最大投資方Accel Partners認為他不能再擔任總裁一職。最后肖恩自愿離職,被逼放棄一半股份。
還有扎克伯格在哈佛結識的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在Facebook上市前不久,薩維林放棄了美國國籍,被一些人指責為逃稅行徑。
而且Facebook上市之初的表現非常令人失望。
Facebook的IPO成為了一個流行文化事件,吸引了一些通常不關心股市的人的注意,但是它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2012年Facebook上市的首個交易日,其股價一波三折,一是因為軟件系統出了故障,再者有傳聞說該公司誤導了投資者。
甚至連扎克伯格在和他的團隊向華爾街投資者介紹Facebook時的衣著裝束,都引起了一場辯論:應該讓一個穿連帽衫的孩子給一家科技巨頭掌舵嗎?
成功和挑戰
扎克伯格聘請了谷歌前高管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當他的副手,擔任Facebook的首席運營官。此舉獲得了人們的贊賞,但是情況也很清楚,真正的老板仍然是扎克伯格,就算Facebook成為一家上市公司之后的最初幾個月里,他會時不時地遭遇一些尷尬。
2013年2月,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市后的第一個財報電話會議上把“大”(big)這個字翻來覆去說了十幾次。
“2012年是一個大年頭,我們做出了這個大轉變,目前在手機上日常使用Facebook的人比用桌面設備使用它的人更多。”
雖然開場不夠優美,甚至有些笨拙,但就在大多數人懷疑扎克伯格的領導能力有限的時候,他回到了軌道上。
原因在于:Facebook迅速崛起,成為互聯網上的強勁動力。該公司獲得了營銷者的青睞。這些營銷者對Facebook龐大并且不斷增長的用戶群十分看好,導致Facebook營收激增,即便是該公司的移動廣告業務也在行業中位居前列。之前,Facebook的移動廣告業務一直遭到評論者的詬病,而且扎克伯格的團隊自己也在IPO文件中說該公司這方面的能力不能確定。
Facebook仍然需要解決一個重大難題:如何通過發布更多不同種類的廣告來增加廣告收入,同時又不引起用戶的反感。
邁入而立之年,扎克伯格至少可以好好利用他以前的成功經驗,以及偶爾令人尷尬的失敗的教訓。
“我認為最令人欽佩的是,他底子很好,愿意信任別人,原意放權給別人經營和發展業務。我不認為Facebook一切圍繞著扎克伯格轉。雖然他是這家公司的領導者,并且推動了該公司的大部分策略實施,但他很善于向別人學東西,在高科技初創公司中,這樣的人不多。”
但Facebook才剛剛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現狀已經跟扎克伯格當年創建這個社交網站時大不相同。
“只要Facebook仍然在打造社交網絡,那就是一回事,”市場研究公司終點技術協會(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的分析師羅杰-凱伊(Roger Kay)表示。“現在他要制造的是營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獲得營收的需要也阻礙了Facebook的用戶增長。在目前這個階段,扎克伯格的工作就是代表股東在這個平臺上賺錢。這不是他創建該平臺的初衷。要平衡這些方面需要付出不少努力。”
中年危機到來了嗎?
扎克伯格仍然持有Facebook 29%的股票,但他在這家公司的投票權達到了57%。即使過了這么多年之后,這家公司還是扎克伯格怎么說就怎么做。
根據Facebook數據科學家迪恩-埃克爾斯(Dean Eckles)的說法,至少在某段時期內,該公司要求產品經理閱讀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其作者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92年出版的這本書時,扎克伯格年僅8歲。該小說虛構了這樣一個背景:互聯網被Metaverse取代,它是一個共享的虛擬現實世界,人們就在 Metaverse世界中做生意,進行社交和玩游戲。
不難看出,該書和Facebook今年斥資20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公司Oculus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Oculu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交易完成后一個月表示:“它將成為一款大型多人在線游戲,我們希望把10億人帶入虛擬現實世界。”
扎克伯格還推出了Internet.org項目,把部分精力放在為偏遠地區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實現全球聯網上。
他的努力并非完全大公無私。 Facebook現在如此之大,全球人口成為了該公司未來擴展計劃的一個限制因素。該公司12.3億的月度活躍用戶,已經占到全球網民總數的一半以上。
但扎克伯格說得確實很有道理:能夠上網是件好事。“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來決定他們想要什么樣的政府,可以獲得以前從未有過的醫療保健服務,可以跟數百英里之外的家人保持聯系。能夠上網是件大事。”
對于Facebook創始人前進的方向,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來考慮:他知道,大多數高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出風頭的時間都不會長久,所以在30歲時,他確實也有資格遭遇中年危機了。這方面的跡象有哪些呢?他正在大筆花錢收購一些公司,而且他突然意識到他需要回饋世界一些東西。此外他還是一位已婚人士,當然這是私事,但他結婚的時間確實跟Facebook的“成熟”有關:在Facebook上市的第二天,扎克伯格和交往近十年的女友友普莉希拉·陳結了婚。
過去一年中,Facebook正在變得更加成熟,從它近期對WhatsApp、Moves和Oculus的收購來看,該公司似乎有望變成通用電氣那樣的企業集團。
也許,扎克伯格只是在等待另一個科幻故事的啟發,以便塑造Facebook未來10年的道路?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