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市場,一半(ban)是海水,一半(ban)是火焰。
日(ri)前,三星披露(lu)2022年第四(si)季度芯片業(ye)務的營業(ye)利潤為2700億韓(han)元,同(tong)比下滑(hua)96.9%;SK海力士2022年第四(si)季度由盈轉虧(kui)(kui),營業(ye)虧(kui)(kui)損(sun)為1.70萬億韓(han)元。
更早的時候,英特(te)爾交出2022年第(di)四季度(du)(du)的答卷:該季度(du)(du)營業收入為140.4億(yi)美元,同比下降31.6%;凈利潤(run)由盈轉虧為-6.64億(yi)美元,錄(lu)得有史以來最(zui)嚴重(zhong)的單(dan)季度(du)(du)虧損(sun)。
與(yu)之對應的(de)是,AMD、臺(tai)積(ji)電、意法半導(dao)體等的(de)業績符合預期。
這意味(wei)著,芯片市場處于冰與火(huo)并存的態勢中(zhong)。
那么,全球芯(xin)片的(de)低(di)迷(mi)到(dao)底(di)有多嚴重?萎靡不振的(de)趨(qu)勢之下,賽(sai)道為何冷熱不均?追逐“新風口”,國產MUC有多大(da)的(de)想象(xiang)力(li)?
盈利艱難,裁員成為脫困首選
芯片市(shi)場,業績暴雷并(bing)非個例。
譬如,國外的模擬(ni)芯(xin)片龍頭公司德州儀器,2022年第四季度營業收(shou)入為46.7億美元,同(tong)比下降(jiang)3.35%;凈(jing)利潤為19.62億美元,同(tong)比下降(jiang)8.23%。
更(geng)為糟糕的是,業績將持續(xu)低迷。
據官方預計,2023年(nian)(nian)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wei)(wei)41.7億美元至45.3億美元;每股盈利為(wei)(wei)1.64美元至1.90美元,而(er)2022年(nian)(nian)第四季度為(wei)(wei)2.13美元。
再譬如,國內的千億市值芯片龍頭韋爾(er)股份,2022年凈利(li)潤(run)為(wei)8億元(yuan)至12億元(yuan),較(jiao)上年同期下降(jiang)73.19%至82.13%;扣非凈利(li)潤(run)為(wei)9000萬元(yuan)至1.35億元(yuan),同比下降(jiang)96.63%至97.75%。
以上(shang)可(ke)見(jian),芯(xin)片產業(ye)可(ke)謂烏云壓頂。
反映到資本市場則是用腳(jiao)投票,2022年費城半導體(ti)(ti)指(zhi)數跌(die)了(le)35.93%,中證全指(zhi)半導體(ti)(ti)產品與設備指(zhi)數跌(die)了(le)37.3%
一名業(ye)內人士(shi)介紹:“2022年以來,受(shou)消費(fei)電(dian)子市場需求持續(xu)疲軟(ruan),芯片的(de)高(gao)光時刻不在,景氣度明顯下行,行業(ye)進入主動去(qu)庫存(cun)階段,從(cong)而拖累(lei)了相關公(gong)司的(de)業(ye)績,降(jiang)本增效成為行業(ye)的(de)共識。”
此背景下,裁員成為全球芯片公司脫困的首選。
英特爾從(cong)2023年1月31日(ri)起(qi)裁員(yuan)176人(ren),3月15日(ri)起(qi)再裁員(yuan)167人(ren);美光2023年內(nei)將裁員(yuan)約(yue)10%,相(xiang)當于縮減約(yue)4800名員(yuan)工(gong);高通于2022年年底在圣地(di)亞哥裁了153人(ren),2023年在以色列削減數十個工(gong)作(zuo)崗(gang)位;格(ge)芯在全(quan)球(qiu)(qiu)范圍內(nei)裁員(yuan)多達(da)800人(ren),約(yue)占全(quan)球(qiu)(qiu)14000名員(yuan)工(gong)的5.7%……
事(shi)實(shi)上(shang)(shang),裁員潮也向芯片產業(ye)鏈上(shang)(shang)游傳導。
據《科(ke)創板日報》報道,由于芯片廠商(shang)縮減(jian)資本開支,原定設備采購計劃也受(shou)到(dao)波及,多位半(ban)(ban)導(dao)體設備業內人士表示,2022年(nian)上半(ban)(ban)年(nian)收到(dao)許多訂(ding)單(dan),但多次推遲后,客戶(hu)宣布將在(zai)2023年(nian)減(jian)少50%的設備投資,并持續(xu)取消訂(ding)單(dan)。
如此一來,芯片領域“賣鏟子”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全(quan)球(qiu)芯片(pian)制造設備(bei)巨頭(tou)泛林集團將在(zai)(zai)全(quan)球(qiu)范圍內裁員(yuan)約1300人,以在(zai)(zai)市場(chang)下滑的情(qing)況下減少開(kai)支。
泛林集團CEO蒂(di)姆·阿(a)徹預計(ji),2023年芯片制(zhi)造(zao)設備的整體市場規模將(jiang)降至(zhi)約(yue)750億美元(yuan),較去年減少約(yue)200億美元(yuan),降幅超過20%。
從這個(ge)角度來(lai)看,芯(xin)片的萎靡比外界想象的要嚴峻得多。
國產替代提速,中企逆勢加碼
盡管如此,樂觀(guan)情緒依然(ran)存(cun)在,認為(wei)2023年芯片或走出(chu)低(di)谷。
創金合信軟件產(chan)業股票基(ji)金經(jing)理劉揚表示:“經(jing)過(guo)(guo)2022年(nian)市(shi)場劇烈(lie)的(de)(de)(de)調整,半導(dao)體賽道利空(kong)因素已較為(wei)充分地反映在股價上,某(mou)些一直在做難而正確(que)的(de)(de)(de)事情的(de)(de)(de)優質芯片(pian)公司正在度過(guo)(guo)最艱難的(de)(de)(de)時期,當前較為(wei)看好芯片(pian)行業的(de)(de)(de)投資機(ji)會。”
實(shi)際上,逆勢加(jia)碼的苗頭已現。
據公(gong)開資(zi)料(liao)顯示,基(ji)金(jin)頗為青睞卓勝微(wei)、中(zhong)芯國際、三安光電、韋(wei)爾股(gu)(gu)份(fen)(fen)等(deng)上市公(gong)司,以韋(wei)爾股(gu)(gu)份(fen)(fen)為例,截至2022年(nian)三季度末,共有(you)36家基(ji)金(jin)公(gong)司的81只基(ji)金(jin)持(chi)有(you)韋(wei)爾股(gu)(gu)份(fen)(fen),持(chi)股(gu)(gu)總量達6614.89萬股(gu)(gu),持(chi)股(gu)(gu)市值達53.01億元,三季度基(ji)金(jin)顯露加倉(cang)跡象。
上述觀點是(shi)否成立,尚不(bu)能(neng)確定(ding),不(bu)過賽道局部(bu)火熱也(ye)是(shi)不(bu)爭的事實。
一方面,國產替代如火如荼。
2018年以來(lai),芯(xin)片的國產替代(dai)不斷推進,特別是在國際形(xing)勢復雜加劇的情況下,自主可控成為必(bi)選項(xiang)。
這(zhe)么(me)一來,不少中國芯(xin)片企業交出頗為靚麗(li)的答(da)卷。
中芯國際預(yu)計(ji)2022年(nian)全年(nian)營(ying)業收入為494億(yi)(yi)元(yuan),同(tong)(tong)比(bi)增(zeng)長(chang)38%左右;北(bei)方華創(chuang)預(yu)計(ji)2022年(nian)凈利潤(run)為21億(yi)(yi)元(yuan)~26億(yi)(yi)元(yuan),同(tong)(tong)比(bi)增(zeng)長(chang)94.91%~141.32%;斯達半(ban)導(dao)體(ti)預(yu)計(ji)2022年(nian)凈利潤(run)為 8.12億(yi)(yi)元(yuan)~8.25億(yi)(yi)元(yuan),同(tong)(tong)比(bi)增(zeng)長(chang)103.82%~107.09%;東微半(ban)導(dao)預(yu)計(ji)2022年(nian)凈利潤(run)為2.75億(yi)(yi)元(yuan)~3.15億(yi)(yi)元(yuan),同(tong)(tong)比(bi)增(zeng)長(chang)87.20%~114.43%……
更為重要(yao)的(de)是,全球巨頭在削減(jian)資本支出,而中國玩家卻不懼下行周期,依然選擇逆勢加(jia)碼,意(yi)圖彎道(dao)超車。
譬如,中芯(xin)國(guo)際擬投資(zi)75億美元在天(tian)津建立一(yi)座(zuo)12寸晶圓(yuan)廠,規劃建設(she)產能為10萬片(pian)/月,生(sheng)產成熟的28納米~180納米的芯(xin)片(pian)。
金信基金的孔學兵公開表(biao)示:“現在(zai)市場預期是(shi)國產化停滯,成熟制程擴產沒(mei)戲,先進制程卡脖子,沒(mei)有(you)新(xin)增(zeng)訂單了。這種預期顯(xian)然是(shi)過度悲觀了,是(shi)經(jing)不(bu)起推敲的。”
另外一方面,汽車芯片持續景氣。
其實,芯片(pian)細分賽道較多,有的品類低(di)迷,有的品類持續景氣,步驟并不一(yi)致(zhi),這其中汽(qi)車芯片(pian)最為典型。
近三(san)年來,芯片供應鏈不斷遭(zao)受(shou)沖擊,供給(gei)端(duan)與需求端(duan)出現(xian)了(le)結構性錯(cuo)配,再疊加新能源汽車大潮起,令汽車芯片成為了(le)“緊俏(qiao)貨”。
據中國汽(qi)車(che)(che)工業協(xie)會的(de)數(shu)據顯示,單車(che)(che)芯片需求(qiu)量會從(cong)燃油車(che)(che)的(de)600顆(ke)~700顆(ke),增(zeng)加到(dao)新能(neng)源汽(qi)車(che)(che)的(de)約1600顆(ke)。
于是乎,相關芯(xin)片企業的業績靚麗。
以意(yi)法半導體(ti)為(wei)例,2022年第四(si)季度營業(ye)收入為(wei)44.24億美(mei)元,同(tong)(tong)比(bi)增長24.4%;凈利潤(run)為(wei)12.48 億美(mei)元,同(tong)(tong)比(bi)增長66.4%;2023年的(de)資(zi)本支出為(wei)40億美(mei)元,同(tong)(tong)比(bi)增長13.6%。
國產MUC起勢,突圍勝算幾何?
諸多(duo)汽車芯(xin)片(pian)中(zhong),MUC是當(dang)之無愧(kui)的“花旦(dan)”。
據(ju)百(bai)度百(bai)科顯示,MCU是英文Microcontroller Unit的簡稱,即微型計算(suan)機,也被俗稱為(wei)單(dan)片(pian)機。
多年以來,國產MUC主攻消費級與工業級,車規級涉獵不多。
之所以如此,皆因該(gai)市場技(ji)術壁壘較(jiao)高、可靠性要(yao)求較(jiao)苛刻:從參數來看,車規級MCU的壽命要(yao)達到(dao)15年以上,且支持(chi)-40℃~155℃的寬溫范(fan)圍,出(chu)錯(cuo)率更是(shi)要(yao)求接近于(yu)0。
再疊加NXP、瑞(rui)薩電(dian)子、意(yi)法(fa)半導(dao)體、英飛凌、微芯科技聯手壟斷市場(chang),因而國產(chan)MUC長期(qi)入門(men)未得。
拿得出手的,唯有比亞迪半導(dao)體。
比亞迪半導體從2007年(nian)布局,蹣跚多年(nian)之(zhi)后,于2018年(nian)推出(chu)第一代8位車(che)規級MCU芯片,終于實現(xian)了國(guo)產化零突破。
直到近些年汽車“缺芯”,車規級MCU一片難(nan)求(qiu),國產MUC才(cai)迎來了關鍵機遇。
復旦微、兆易(yi)創新、四維圖新、中穎(ying)電子、芯馳科(ke)技(ji)、芯海科(ke)技(ji)、紫光(guang)國微、曦華科(ke)技(ji)等玩家(jia)下場,覆(fu)蓋低(di)端的(de)8位(wei)、中端的(de)16位(wei)、高端的(de)32位(wei)車規(gui)級MCU,成為市場的(de)一股新興力量。
不過,國產MUC仍處于起步階段,挑戰不容忽視。
老牌玩(wan)家(jia)底(di)蘊深厚,非一朝一夕可以抹平差距;國(guo)產MUC多采用代工(gong)模式,供(gong)應鏈安全有待加強;車(che)企驗證時間較(jiao)長,可能錯過當(dang)下的“盛宴”……
總而(er)言(yan)之,如今的全球芯片(pian)市場(chang)好比一個“圍城”,海外企業(ye)熱衷(zhong)開(kai)源(yuan)節流(liu)試(shi)圖度過寒冬,中國企業(ye)摩拳(quan)擦掌逆勢(shi)加碼,試(shi)圖抓住(zhu)上(shang)躍的寶貴時間窗口。
那么,城里的人(ren)想出(chu)來,城外的人(ren)想進去(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