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創新遇上傳統供應鏈,到底要怎樣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嘛!

本文根據3db硬件創始人、原科通副總裁朱繼志在創投分享會與雷科技合辦的“百度dulife|SmartTalk”的演講整理。
我做產品開發出身,過去很多年一直在做供應鏈的一些創新,現在已投身創新大潮,正在做一款高性能智能相機。站在智能硬件,或者說創新硬件的角度,我將從十個維度同大家分享”智能硬件與傳統供應鏈的適配”。
1、供應鏈最大的特點是不創新
當我們做智能手表或者智能燃氣報警器時候,創新的地方會多很多。但供應鏈最大的特點是不創新。
這些年供應鏈變化非常緩慢,它的工藝、產品在改進,但是供應模式沒有變化,服務提升很慢。原因很簡單:前端做了以后才能帶動上游的創新。硬件的供應鏈,不管是做工廠還是做分銷,包括芯片,很難說服他們創新,創新需要動力和支持,如果沒有熱門的東西,這個行業沒有人會創新。供應鏈現在是不會、不敢、不能創新。
2、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供應鏈
針對上述情況,當我們做創新產品的時候,我們應該去適應供應鏈的節奏,不要想著改變供應鏈。供應鏈能不能做到柔性化?這需要很多時間,可能與創新沒有關系。
適應供應鏈節奏的意思就是說,它慢我們也慢。很重要的一點我們要簡化產品的設計,在初期就考慮供應鏈的一些因素、難點和不確定性,這樣的話才能適應供應鏈的節奏。
3、產品不要過度創新
現在不少智能硬件產品出現了“過度設計”的問題。有的是用戶需求所在,有的則是為了智能而智能,為了創新而創新。
這是硬件創新的時代,但一定不要輕易做太多創新。一個產品創新太多就會出現問題,需要供應鏈跟著創新,它還有自己的上游,這個過程會非常困難。全世界能做到供應鏈創新的只有幾個巨頭,它能在讓別的環節跟著自己走,但付出的資金等代價是很昂貴的。
我的經驗是,一個硬件產品如果一期創新點超過4個,在供應鏈方面將遇到非常巨大的挑戰。所以我建議智能硬件創業者最好從單點創新開始。
4、供應鏈兩種基因:服務大客戶的和服務小客戶的
供應鏈分得很細,有做芯片的、代工廠、方案公司、渠道商等等,各種各樣的角色對于我們創意者來講關注點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個公司是服務于大客戶還是小客戶?
例如富士康,它肯定是服務于大客戶的,智能硬件創業者輕易不要跟他合作,非常謹慎。因為一方面大公司流程標準化,難以適應硬件創新對供應鏈的靈活需求;另一方面可能創業者在大公司面前話語權也會小一些,付出的成本會高一些。(注:前一位演講嘉賓歐瑞博CEO王雄輝提到剛創業時找富士康人家根本不理,但土曼CEO老汪則成功與富士康合作,如果沒有富士康土曼的挑戰可能更大,為此老汪對富士康的支持表示感謝。)
盡管大公司因為智能硬件潮流,開始愿意服務小客戶,但是不要輕信。如果一家公司的屬性就是服務于小公司,這樣的才是我們最好的合作伙伴,創業者與創業者一起成長會更容易一些。
5、搞清楚誰是甲方
搞清楚誰是甲方很重要。哪怕你自己開工廠你有訂單,并不代表你是甲方,很有可能你的上游是你的甲方,做手機的,再牛逼如果沒有人給你供貨,你做不出來。
供應的關鍵部件,不管是工廠還是供應商,一定是你的甲方,它比你的強勢。如果你把它得罪了,關系處得不好,你就沒戲了。
因此站在供應商的角度看問題。供應商在想什么問題?他在想這個月銷售能不能完成,賺多少錢,他不會跟你想同樣的問題,所以我們要看別人怎么想。
6、不要外包需要創新的內容
現在不少智能硬件創業者會將一些事情外包出去,但最好不要外表需要創新的內容,不管游戲、軟件、方案開發,外包往往出現問題。方案做出來,我建議不要外包任何需要創新的東西,傳統的公司只會做熟悉的東西,如果把東西包給合作伙伴,他會不會做?如果一些要求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時,大家要小心,他很可能做不過來。
因此對于合作伙伴來講,他是不是做過同樣、類似的事情,有沒有被驗證過,這是在外包選擇時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我們的創新需要合作伙伴一起創新,需要他們跟我們一起完成的時候,成功的機會會低很多。
7、與哪個人合作比與哪個公司合作更重要
對于創業公司來講,和我們合作的人比公司重要,很多環節并不依賴與機器、程序,而是依賴于跟誰做一個事情。合作的公司再牛,如果跟你合作的人不行的話也沒辦法。
例如中國很多工廠一定有能把色澤做到跟蘋果一樣,但是這個人在哪,大家都不知道。找到這樣的關鍵人十分重要。創業公司需要用心去找一些明白人,員工,或者合作伙伴。
8、上游的創業公司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創業公司來講最好能找到上游的創業公司,大家有共同的屬性,比如我們選擇的一個供應鏈創業公司,他是一個小公司,給一些創新公司提供一些邊角料。他做了十幾年,型號、數字、價格一清二楚,我們找這樣跟我們有共同屬性的公司。
能夠創業的公司創新能力更強,同時,他們一定非常明白、非常專業,否則就不會出來創業了。
9、不要把責任推向供應鏈
很多做產品習慣說供應鏈的問題。其實我們不應該把問題推到供應鏈上,最終還是自己的問題。供應鏈的問題是結果,不是原因。不是供應鏈導致產品出不來,而是產品的設計導致供應鏈出了問題。
也不要把責任推向工程師,做結構的、工藝設計的還缺乏創新意識,這可能要幾年時間,就像早期互聯網很少創新,現在很多人都有非常強的創新意識。供應鏈相關的工程師思維還比較傳統,要有耐心等這些人成熟。
10、管理庫存是CEO的職責
管理庫存在做硬件產品中非常關鍵,也是非常痛苦的過程。
做產品做到一定規模的話,管理庫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沒有捷徑,只有通過教訓。0-1的階段是產品打磨研發,但1-10-100則是考驗庫存管理了,管得好對業務的發展有非常大的本質上的幫助。
總結:供應鏈的困難都會遇到,對創業公司,沒有絕對方法,只有相對優勢
供應鏈的困難都會遇到,現在中國供應鏈制造很強,但是服務,尤其創新支持卻很差。這沒有別的辦法,需要時間變成熟。
對于我們創業公司來講沒有絕對好的方法,只有相對的優勢,我們能不能比別人跑得快。在深圳、北京的環境應該比美國硅谷要好,因為這邊有更多的資源。
如果能更好地克服這些困難,經過半年、一年痛苦的煎熬,你的對手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你失敗了,別人也可能失敗,因為大家需要的外部資源是一樣的。只要在被打擊的過程中不斷地理解、實踐,找到適合自己的供應鏈以及管理供應鏈的方法,相對的優勢就能明顯一些。
朱繼志先生現正在打磨“3db”智能相機,做小而美的相機,“db”是一個專業術語,是人感知世界的方式。他的個人微信18038072128,對于交流供應鏈和硬件創業的朋友開放。
圖為SmartTalk第一期現場活動圖。感謝百度Dulife智能健康設備平臺對SmartTalk的獨家支持。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搜索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qian)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