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內部怎么推企業協作平臺?萬科南航們親身談

近日,金(jin)蝶在(zai)(zai)萬(wan)科中心發布移動工作平臺“云(yun)之(zhi)家”V4版本(ben),其產(chan)品模式從以往的(de)(de)企業(ye)微博轉(zhuan)型(xing)為以即(ji)時(shi)溝通(tong)為核心的(de)(de)“企業(ye)微信”模式。在(zai)(zai)V4的(de)(de)發布會上,萬(wan)科流程與(yu)信息(xi)部總經(jing)理張(zhang)艷存、南航IT副總黃敏、同濟大學信息(xi)化辦公室副主任(ren)劉(liu)波和云(yun)之(zhi)家產(chan)品總監宋(song)凱坐在(zai)(zai)一起,針對他們在(zai)(zai)企業(ye)、學校信息(xi)化方(fang)面的(de)(de)需求,以及對企業(ye)協作應(ying)用的(de)(de)試(shi)用感受做(zuo)出了討論。
平時,在媒體上更多(duo)是從產(chan)品(pin)方角度去展開對企業協作軟件發展的討論(lun),而這次沙龍,則在我(wo)們(men)更多(duo)聽到了來自(zi)需求方的真(zhen)實聲音。
1、現狀:大企業/學校對移動互聯網化管理依舊處于初級階段,PC和移動端割裂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企業通常擁有價錢昂貴的OA、ERP、CRM等信息化管理系統,每天高效地處理各種工作信息。但南航的黃敏卻表示,盡管擁有超過500架的飛機,每天航班超過1900架次的南航,但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南航的PC端只能打8分、移動端只能打5分。不僅如此,南航在PC端和移動端的信息化改造也有側重:移動端更加重視在構建客服,比如保障航班,特別是銷售、后勤的保障,包括機務的應用,但目前只是面向客戶;面向員工、面向企業內部協同辦公的方面則只是在PC端,比如現在依舊只是把企業的通訊、報表等整合到PC平臺上去,大部分的企業內部應用,包括人、財、物都還在PC上運行。
與之相對的是,作為傳統中的傳統行業(房地產),萬科相對于制造業金融、銀行、航空行業,整個管理還是相對粗放的。張艷存說,雖然內部協作已經是萬科在信息化方面的強項,但是對于房地產從項目運營、設計、建造過程到銷售整個業務的運作,這一過程的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上還遠遠不夠,連5分都無法達到。
2、剛需:企業信息化不僅是內部協作,更要做到“連接內外”
在企業信息化的過程中,我們明顯看到了大企業對“連接內外”的需求。以南航為例,黃敏發現現在用戶都不到機場買票了,只是去機場值機,接受機場的服務。這給了南航微信發揮的空間——從去年1月份開始在國內是第一家上線,目前有168萬粉絲,大概有45萬多人次綁定了賬戶;另一方面,南航也利用信息化來提升服務質量,VIP客戶的信息、愛好都在乘務員的iPad應用內。提升對外服務效率是企業信息化的剛需。
張艷存和黃敏的觀點相似。萬科之前和金蝶合作了微V(萬科定制的企業微博),但主要是面向企業內部的溝通和管理。她表示,客戶一直是萬科的痛點,也是其一直大力想改近的地方。比如,售樓是萬科唯一一個接觸客戶的點,萬科在這方面卻欠缺與客戶的互動、交流、真正清楚客戶的聲音,并反饋到整個產品的設計,因此還談不上客戶關系管理。
3、達不到痛點:企業協作平臺應該如何吸引用戶
張(zhang)艷(yan)(yan)存表示,很多(duo)互(hu)聯網公司去推一個(ge)產(chan)品,最開(kai)(kai)始是(shi)基于自己(ji)的(de)(de)(de)理解和設想。萬(wan)科一開(kai)(kai)始和金蝶合作(zuo)(zuo)的(de)(de)(de)微(wei)V2.0推廣的(de)(de)(de)非常(chang)費勁,張(zhang)艷(yan)(yan)存把當時(shi)定義為“互(hu)聯網思維1.0狀態(tai)”,看重(zhong)的(de)(de)(de)是(shi)如何增加安(an)裝(zhuang)(zhuang)率。當推出微(wei)V 2.0后,張(zhang)艷(yan)(yan)存和萬(wan)科總裁郁亮說,“我們(men)現在已經有(you)(you)9千人(ren)安(an)裝(zhuang)(zhuang)了,說明我們(men)這個(ge)東西還(huan)是(shi)有(you)(you)作(zuo)(zuo)用的(de)(de)(de)。”但(dan)是(shi)郁亮卻非常(chang)清醒地反問(wen):“9千人(ren)安(an)裝(zhuang)(zhuang)了,他(ta)們(men)在使用嗎(ma)?” ——微(wei)V2.0雖然安(an)裝(zhuang)(zhuang)率高,但(dan)員工并不像期望中那樣踴(yong)躍(yue)的(de)(de)(de)發微(wei)博。“微(wei)V溝(gou)通并沒有(you)(you)像我們(men)期望的(de)(de)(de)那么(me)旺盛。一方面是(shi)我們(men)的(de)(de)(de)運(yun)營還(huan)不夠,另外(wai)一方面也是(shi)在產(chan)品設計上,它并不能替代面對面的(de)(de)(de)溝(gou)通,所以強制員工安(an)裝(zhuang)(zhuang)結(jie)果只是(shi)成了一個(ge)擺設。”
但這次的微V3.0的時候(萬科定制版云之家V4,也就是企業版微信),安裝率得到迅速增長。對此,張艷存總結道:第一是因為萬科本身組織規模是比較龐大,新版本通過訂閱號推送能功能,讓集團的聲音,各個公司的聲音,區域的聲音更好的傳達;第二是因為基于移動端的工作平臺讓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比如發起會議或審批一類工作可以通過手機處理。移動審批、訂閱號、通訊錄等功能都能減少中間環節,是員工自然需求的延伸,而不是硬要讓軟件全面替代現實中的工作溝通。
南航更強調信息化轉型過程中的社交或者說溝通這一痛點。黃敏說,民航內部溝通協調還是比較笨的辦法,以前大家是用對講機,有什么事兒就靠吼的方式。目前已經通過PC端來實現,一些應用、一些數據原來靠吼來傳達的現在通過PC端已經可以傳達下去,但黃敏對企業協作軟件提出的明確需求是:能不能“讓我在企業幾千號人里快速找到并定位某個人?”也就是說,企業通訊錄功能對南航這樣大型且流程協作性相當強的企業,非常重要。
同濟的劉波坦言,讓學校接受信息化管理,甚至是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化改造有幾個挑戰:
① 觀念。無論是領導層面,還是一線員工,如果不能夠深刻領會或者理解這個時代目前面臨的變革,他肯定不會那么順暢地去接受這樣一種新的工作方式;
② 企業、高校、機構要有一套從上到下的設計,要有體制機制、制度上的配額。就像很多企業朝九晚五地坐班,固定辦公地點,這種工作模式實際上大家已經都習以為常了。如果讓人在電腦前拿個手機辦公,這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做一些制度上的變革;
③ 想法再好也還是要落到實處。一定要有相應的產品和平臺去實現新的轉變。
④ 對大學來說,協同工作平臺,社交與工作,工作是重點,社交是輔助。私有云很重要。如果是把微信、微博理解成在小區買了一套房子,這套房子就是你的,你的這個校區、你的環境都是大家公用的。但是像云之家這類的產品,公有云是一個聯排別墅,有一個自己的小院子。如果真要嘗試的話,同濟大學希望搞一個“小莊園”。
4、推廣:必須更具創意
王石曾批評萬科微V的推廣方式沒有創意,建議他們找創意公司或者有創意的人幫忙。張艷存說,后來她們就換了一種方式推廣微V,以“萬科員工的一天”為主題進行推廣:早上起來,你就可以去跑步,可以收一下公司的資訊日報,到了一天的最后,晚上十點看看公司的銷售日報,讓員工清楚知道該軟件可以在他工作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外,“我們也營造粉絲經濟,真正給平臺提需求,需求能夠得到采納的,我們也給提需求的人在微V上來一個大V;領導召集一些會議的時候,就說‘你們趕快把會議的人員組個群,讓大家在底下發言’……”諸如此類。
而黃敏則表示,南航現在也在思考怎么樣把一些穿戴設備運用到企業提供的服務上和內部員工應用上。比如南航在思考飛行員寶貴的休息時間該如何安排(民航總局對飛行員的休息時間有規定,安排多少航班,飛行員一個月可以飛一百多個小時,其他時間必須安排休息,超時要罰款),南航需要對飛行員到底休息多長時間有效需要掌控,因此希望能夠將數據的采集和分析與可穿戴設備結合,給飛行員一個手環去采集信息,這個信息放到云端,在云端上匯總給管理人員和監控人員,也可以追溯到哪個飛行員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質量不太好。
總結來看,企業社會化軟件正在供給方掀起一陣熱潮,但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內部管理是相當粗放的,軟件與現實管理運作狀況根本無法匹配,以至于企業運用了這些軟件,就像給員工打造了個漂亮卻沉重的鐵甲鋼盔,只會令其厭煩、覺得無用而想脫掉。怎么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只有期待中國企業管理水平與狀況的不斷提升;二是該類協作軟件與平臺要注意去解決企業管理與員工的剛需,成為員工需求的自然延伸,而不是憑空發明出需求讓員工使用。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搜索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