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割肉裁員5萬人,PC的黃昏真要來臨了么?

文/候峰
PC行業不景氣,惠普首當其沖。這家全球最大的PC廠家,現在正苦苦掙扎在營收下滑與裁員的邊緣。
5月底,惠普在發布2014年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時,宣布再度裁員1.6萬人,包括延續至去年底的3.4萬人裁員計劃,惠普將共計裁員達5萬人,而目前這家公司的規模為33萬人左右。華爾街立刻對裁員消息作出反應,惠普當天股價下跌2.6%.
惠普曾經是硅谷神話的締造者,在2001年收購康柏之后成為PC市場當之無愧的老大,如日中天一時。但在智能終端沖擊之下,PC行業大勢已去,這個給人感覺不“善變”的巨無霸,在大幅裁員后,是否會轟然倒下?
事實上,惠普的尷尬只是PC行業的一個縮影。如今,曾經深得消費者青睞的索尼依然拋售了PC業務;宏碁籠罩在營收嚴重下滑的陰影下,CEO被迫辭職;而LG干脆退出這個市場。
今年初,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PC出貨量為3.159億臺,同比下降10%,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跌幅,這一出貨量水平與2009年相當,更是連續第7個季度滑坡。PC行業回到了2008年底、2009年初的水平,而那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時。
裁員5萬
雖然惠普的財報可謂喜憂參半,但仔細研讀就可以發現危機暗藏。
5月底,惠普發布201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符合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凈營收為2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76億美元下降1%,且少于市場分析師預期的274億美元。但是經營利率升至6.7%,去年同期為5.8%,而凈利潤為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億美元增長18%;每股稀釋利潤為0.66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55美元增長20%。
盡管利潤有所增長,但這似乎離不開惠普一項持續了兩年多的重組計劃。據了解,這個計劃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消減開支,而裁員就是其中一項主要手段。
惠普在公布財報同時,還宣布了一輪的裁員計劃,該公司將繼續裁減1.1萬到1.6萬名員工。針對此次的裁員,惠普CEO梅格?惠特曼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此次裁員活動將覆蓋公司旗下的所有業務部門和所有地區。
事實上,這次裁員已經是第二次。2012年,該公司宣布將裁員2.7萬人。同年9月,惠普再次宣布將額外削減2000多工人,使當年裁員總數達到 2.9萬人。2013年12月,惠普又宣布增加另一個5000名工人的裁員額度。兩年內先后兩次裁員,惠普縮減員工數量已經高達5萬人。目前,惠普員工數量為33.1萬人,兩次裁員的累計幅度在15%左右。
惠特曼對媒體表示,繼續擴大規模不是因為對公司實現營收增長缺乏信心,而是她發現公司需要在更多領域進行精簡,“事實是,惠普必須大力關注成本結構的持續改善。”同時,通過裁減員工的方式,惠普能“更容易地”開展運營工作,還能削減成本。惠普CFO官凱茜?萊斯加克則表示,擴大后的裁員計劃能讓惠普節省10億美元。
盡管如此,惠普擴大裁員的消息公布后,其股價當日下挫了2.6%。
據了解,惠普曾在2012年首次宣布裁員時表示,無論最終的裁員數字是多少,裁員計劃預計都將在2014年10月份以前完成,也就是在惠普的2014財年底以前完成。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裁員是一種無奈的措施,雖然能夠降低公司成本,提高利潤率,而且效果立竿見影。但這家世界規模最大的PC廠家連續擴大裁員,更多的是反映整個行業不景氣的尷尬現實。
哀鴻遍野
事實上,惠普的情況還未到最糟糕的時刻,2011年8月,該公司曾計劃剝離整個PC業務。不過,到今年第二財季,該公司的PC總出貨量卻同比增長 10%,其中臺式機出貨量同比增長6%,筆記本出貨量也同比增長6%,而整個個人系統集團總營收為81.76億美元,同比增長7%。與打印、企業等其他集團相比,成為了唯一增長的部門。
盡管如此,但是PC行業哀鴻遍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除了惠普以外,索尼、LG、宏碁等廠家不是放棄PC業務,就是陷入了裁員或虧損的泥坑之中。
比如,索尼在宣布了1萬人裁員計劃之后,在今年2月6日發布了電子業務重建計劃,其中包括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投資基金日本產業合作伙伴(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以全力實現智能手機、游戲機和圖像傳感器這3大領域為支柱實現增長的戰略。
索尼剝離PC業務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該公司在1982年就涉足PC市場,雖然由于銷售沒有達到預期增長而曾短暫退出,但在1996年,多媒體PC 市場崛起,索尼憑借“VAIO”品牌,以及其長期多媒體的設計理念融合,再次進軍PC領域,而爭得了不少市場份額,在世界69個國家進行了銷售,VAIO 品牌也獲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實際上,退出PC業務的不僅有索尼,今年1月4日,由于產品銷量及利潤下滑,韓國電子巨頭LG也宣布退出PC市場的計劃。根據IDC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中,LG的PC出貨量幾乎縮水一半:2010年,LG PC出貨量為165萬臺,到2012年時下降至94萬臺,而2013年全年出貨量或僅為91萬臺。
有分析師認為,在每年數億臺的PC市場,LG的份額就一直非常少,可以說根本無足輕重,而索尼在最近幾年的競爭中也慢慢失去了當年的輝煌。但LG與索尼的退出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因為“整個市場的下滑,首先會淘汰出一批靠后的選手”。
LG退出與索尼拋售PC業務后,其他廠家日子也不好過。5月9日,宏碁集團公布2014年第一季度業績,由于大幅削減成本,第一季度實現盈利。但營收767.2億元新臺幣(約合25.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6.6%,環比下降11.4%。而且財報顯示,宏碁近80%的營收仍來自PC業務。
業內普遍認為,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已經嚴重侵蝕了PC市場的份額。下游廠家不是要面對虧損就是要選擇退出,而且這種趨勢已經蔓延PC行業上游硬件企業—英特爾,其X86處理器曾主導PC行業20多年,但如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業績下滑。
4月份,英特爾公布2014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該公司的凈利潤為19.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5%,比上一季度的26億美元下滑26%。其PC客戶集團第一季度凈營收為79.4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80.54億美元。
PC市場哀鴻遍野,唯一例外的是聯想。
今年2月份,聯想發布2013-2014財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第三財季營收107.8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93.58億美元,同比增長15%;第三財季凈利潤2.6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億美元,同比增長32.5%。
事實上,聯想在2005年二季度收購了IBM的PC業務后也遇到了盈利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此后聯想徹底覆蓋了市場的想象力,在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勢,世界范圍內的業務也在不斷增長。
最近兩年,切入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市場后,聯想一舉登上了移動終端市場的最前列。而這一點,在PC老大中,包括惠普、宏碁、戴爾等在內的巨頭都無法做到。有分析師認為,聯想的增長一方面可以歸功于其在中國的優勢資源。另一方面,聯想從傳統PC廠家到“PC+移動”的戰略轉型迅速,為其后續的增長提供了動力。
低價陷阱
盡管PC行業營收與利潤雙雙下滑,離不開智能終端的增長帶來的沖擊,但是在激烈競爭中,PC廠家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不惜降低PC的單價,讓PC變得越來越便宜、越無利可圖。
有統計數據顯示,一臺PC的加權均價從2010年一季度的614.6美元,PC成機的加權平均利潤為15.71美元,邊際利潤為2.55%,到2013年三季度的均價降至554.3美元,利潤跌至14.87美元,且PC行業的總利潤及占有率開始下滑。
2013年,宏碁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振堂已向董事會辭職,其表示對公司近來的表現不佳負責。而諷刺的是,該公司的創始人施振榮在2010年曾宣稱,“價格低廉的上網本將在未來成為主流”。然而,現在無法回避的一個現實是,PC價格確實下降了,但利潤也隨之下滑,市場規模也沒有出現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PC廠商已經陷入了他們自己挖的低價陷阱里面。而且PC生態系統開放性太高,導致廠家無法獲得后續收入,一臺PC可以隨意安裝運行任何兼容軟件,無法構建iOS或Andriod系統一樣的應用商店。換句話說,PC一旦賣出去,廠家與客戶關系就結束了,廠家只能靠一次性銷售硬件來獲得利潤。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