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波入股幸福藍海:成本近7000萬,可能被套牢

不久前,吳秀波因為成為了幸福藍海的股東,引起輿論的一波騷動——這位大器晚成的男明星,似乎也要身價過億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娛樂資本論經過仔細核算,發現在入股幸福藍海這件事上,吳秀波最終是賠是賺還真的不好說,為了拿到這2%的股權,吳秀波前前后后要付出接近7000萬元的成本,如果今后股價大跌,吳秀波很有可能被套牢。
吳秀波入股幸福藍海的成本接近每股10元,而相比之下,馮小剛、張紀中、李冰冰入股華誼兄弟,每股僅僅0.5元。
“窮小子”的致富機會
吳秀波是一個大器晚成的明星。早在1984年,他就以文工團委培生的身份進入了中央戲劇學院的表演系,但直到2003年才首次出演男主角。
圈內傳言,吳的家中長輩曾是外交官,多年未成名,難免生活清苦,但吳秀波舉手投足之間,仍然有著十足的精英范兒。這種與身俱來的氣質,是像小沈陽這樣的純屌絲模仿不來的。
2011年,演完電視劇《黎明之前》的吳秀波獲得了一個致富機會——江蘇廣播電視集團(對,就是播《非誠勿擾》的那個臺)旗下的電視劇制作公司幸福藍海打算增資擴股。
這種增資擴股,明顯是奔著上市去的。
當時引入的13個股東當中,11家都是PE,也叫創投或者風投,他們跟證監會,以及會計師、律師等關系密切,在帶來錢的同時,也竭盡所能幫助公司快速上市。
另外2個投資者分別是吳秀波和鄒靜之,他們的入股,有望給幸福藍海帶來更多的業界資源。
按常理分析,在這種時候入股,基本上都是穩賺不賠,股票上市后賺個十倍幾十倍也是常有的事。
吳秀波獲得了購買466萬股的機會,這些股票占幸福藍海當時總股本的2%。但要拿到這些股票,吳秀波要掏出4503.84萬元給幸福藍海。
2011年的吳曉波,要一下子拿出這么大一筆錢,基本不可能。
那時候的他還沒拍《心術》,更沒和女神湯唯合作《北京遇見西雅圖》,片酬身價遠遠不如現在。
“空手套白狼”的資金成本
辦法總歸有。
吳秀波先是自掏腰包付了503.84萬,剩下的4000萬,是用即將到手的2%的股權做抵押,找南京一家公司借來的。
這種方法近似于“空手套白狼”,但事實上,這是上市公司并購當中常見的手法。此前馬云、史玉柱入股華數傳媒,資金來源也同樣是以擬購買的華數傳媒股票作為抵押,從阿里巴巴借來的。
節操碎一地有木有!!!
殘酷的現實就是這樣,在資本市場上,有錢有資源的人幾乎不需要花錢也能買到東西。
但對于吳秀波來說,這種“空手套白狼”,也是要花錢的,而且花的錢還不少。
娛樂資本論咨詢了業內多位金融界人士,發現股權質押貸款的年利率一般在8%到9%,即便按照8%來計算,4000萬貸款一年就將產生320萬元的利息。
吳秀波2011年進行的股權質押,他持有的這部分股權在公司上市后,才能賣出獲得現金,去還這些貸款。但根據入股協議,幸福藍海上市之后,吳秀波手上的股票還有3年的鎖定期。
如果幸福藍海在今年順利上市,吳秀波最早要到2017年才能將股票賣出套現。這樣算來,從2011年到2017年,股權質押產生的利息就達1920萬元,連本帶息為5920萬元,再加上當初入股時吳秀波自掏腰包的504萬元,整體入股成本將達到6424萬元。
如今,在證監會排隊IPO的企業已達400多家,而證監會明確說了,今年內僅有100家企業能上市,如果幸福藍海等到明年才能上市,吳秀波的股權質押利息又要多出320萬元,入股成本將達6744萬元。
賺不賺錢,要看2017到2018年的股價
用6744萬元除以吳秀波持有的股票數466萬股,可以得出,幸福藍海的股價要高出14.47元,吳秀波才有可能賺錢,這還沒有算吳秀波為了套現要繳納的各種稅收。
招股書的信息顯示,幸福藍海擬發行7763萬股,募集資金11億元,公司對于股價的預期是每股14.2元。而一般新股上市之后會被爆炒,股價很可能大漲,但這跟吳秀波關系不大,因為他手頭的股票都有3年的鎖定期。
3年之后,股價如果依然很高,吳秀波套現離場可能獲利頗豐。但如果2017年或者2018年,股市出現了一個大熊市,吳秀波被套牢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對比一下別的明星,吳秀波的入股成本是明顯偏高的。
吳秀波入股幸福藍海,每股價格為9.67元。
2011年,周立波入股能量影視,出資446萬元獲得能量影視200萬股,入股價格為每股2.23元。
更早以前華誼兄弟上市,馮小剛、張紀中、李冰冰的入股價格都在每股0.5元左右,隨著華誼股價高漲,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吳秀波入股成本高,可能跟幸福藍海是一家國有控股公司有關,而此前這些明星入股的公司都是民營企業。
國有資產,如果入股價格太低,涉嫌國有資產流失,這大帽子一扣,領導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歡迎關注“娛樂資本論”,本公號由新京報財經記者鄭道森和文娛記者吳立湘共同運營。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尊重知識產權,轉載請標明作者和出處。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娛樂資本論經過仔細核算,發現在入股幸福藍海這件事上,吳秀波最終是賠是賺還真的不好說,為了拿到這2%的股權,吳秀波前前后后要付出接近7000萬元的成本,如果今后股價大跌,吳秀波很有可能被套牢。
吳秀波入股幸福藍海的成本接近每股10元,而相比之下,馮小剛、張紀中、李冰冰入股華誼兄弟,每股僅僅0.5元。
“窮小子”的致富機會
吳秀波是一個大器晚成的明星。早在1984年,他就以文工團委培生的身份進入了中央戲劇學院的表演系,但直到2003年才首次出演男主角。
圈內傳言,吳的家中長輩曾是外交官,多年未成名,難免生活清苦,但吳秀波舉手投足之間,仍然有著十足的精英范兒。這種與身俱來的氣質,是像小沈陽這樣的純屌絲模仿不來的。
2011年,演完電視劇《黎明之前》的吳秀波獲得了一個致富機會——江蘇廣播電視集團(對,就是播《非誠勿擾》的那個臺)旗下的電視劇制作公司幸福藍海打算增資擴股。
這種增資擴股,明顯是奔著上市去的。
當時引入的13個股東當中,11家都是PE,也叫創投或者風投,他們跟證監會,以及會計師、律師等關系密切,在帶來錢的同時,也竭盡所能幫助公司快速上市。
另外2個投資者分別是吳秀波和鄒靜之,他們的入股,有望給幸福藍海帶來更多的業界資源。
按常理分析,在這種時候入股,基本上都是穩賺不賠,股票上市后賺個十倍幾十倍也是常有的事。
吳秀波獲得了購買466萬股的機會,這些股票占幸福藍海當時總股本的2%。但要拿到這些股票,吳秀波要掏出4503.84萬元給幸福藍海。
2011年的吳曉波,要一下子拿出這么大一筆錢,基本不可能。
那時候的他還沒拍《心術》,更沒和女神湯唯合作《北京遇見西雅圖》,片酬身價遠遠不如現在。
“空手套白狼”的資金成本
辦法總歸有。
吳秀波先是自掏腰包付了503.84萬,剩下的4000萬,是用即將到手的2%的股權做抵押,找南京一家公司借來的。
這種方法近似于“空手套白狼”,但事實上,這是上市公司并購當中常見的手法。此前馬云、史玉柱入股華數傳媒,資金來源也同樣是以擬購買的華數傳媒股票作為抵押,從阿里巴巴借來的。
節操碎一地有木有!!!
殘酷的現實就是這樣,在資本市場上,有錢有資源的人幾乎不需要花錢也能買到東西。
但對于吳秀波來說,這種“空手套白狼”,也是要花錢的,而且花的錢還不少。
娛樂資本論咨詢了業內多位金融界人士,發現股權質押貸款的年利率一般在8%到9%,即便按照8%來計算,4000萬貸款一年就將產生320萬元的利息。
吳秀波2011年進行的股權質押,他持有的這部分股權在公司上市后,才能賣出獲得現金,去還這些貸款。但根據入股協議,幸福藍海上市之后,吳秀波手上的股票還有3年的鎖定期。
如果幸福藍海在今年順利上市,吳秀波最早要到2017年才能將股票賣出套現。這樣算來,從2011年到2017年,股權質押產生的利息就達1920萬元,連本帶息為5920萬元,再加上當初入股時吳秀波自掏腰包的504萬元,整體入股成本將達到6424萬元。
如今,在證監會排隊IPO的企業已達400多家,而證監會明確說了,今年內僅有100家企業能上市,如果幸福藍海等到明年才能上市,吳秀波的股權質押利息又要多出320萬元,入股成本將達6744萬元。
賺不賺錢,要看2017到2018年的股價
用6744萬元除以吳秀波持有的股票數466萬股,可以得出,幸福藍海的股價要高出14.47元,吳秀波才有可能賺錢,這還沒有算吳秀波為了套現要繳納的各種稅收。
招股書的信息顯示,幸福藍海擬發行7763萬股,募集資金11億元,公司對于股價的預期是每股14.2元。而一般新股上市之后會被爆炒,股價很可能大漲,但這跟吳秀波關系不大,因為他手頭的股票都有3年的鎖定期。
3年之后,股價如果依然很高,吳秀波套現離場可能獲利頗豐。但如果2017年或者2018年,股市出現了一個大熊市,吳秀波被套牢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對比一下別的明星,吳秀波的入股成本是明顯偏高的。
吳秀波入股幸福藍海,每股價格為9.67元。
2011年,周立波入股能量影視,出資446萬元獲得能量影視200萬股,入股價格為每股2.23元。
更早以前華誼兄弟上市,馮小剛、張紀中、李冰冰的入股價格都在每股0.5元左右,隨著華誼股價高漲,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吳秀波入股成本高,可能跟幸福藍海是一家國有控股公司有關,而此前這些明星入股的公司都是民營企業。
國有資產,如果入股價格太低,涉嫌國有資產流失,這大帽子一扣,領導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歡迎關注“娛樂資本論”,本公號由新京報財經記者鄭道森和文娛記者吳立湘共同運營。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尊重知識產權,轉載請標明作者和出處。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