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guo)去的4月,作為武漢人(ren),我(wo)一(yi)共做了(le)16次(ci)核(he)酸(suan)檢測,遠超(chao)此前(qian)的任何(he)一(yi)個(ge)月。
4月10日,武(wu)漢市發出公告,稱(cheng)從(cong)當日起乘(cheng)坐武(wu)漢軌道交(jiao)通不僅需要“健康碼(ma)綠(lv)碼(ma)”,還需要48小時核(he)酸(suan)陰性(xing)證明。這一政(zheng)策很快被(bei)普及到(dao)寫字樓、商場、超市、餐(can)廳(ting)等公共(gong)區域,這意味(wei)著每一個武(wu)漢人(ren)只要想(xiang)邁出家門,就必須每兩天進(jin)行(xing)一次核(he)酸(suan)檢測。
幾乎同一時(shi)(shi)間,同樣的措施也應用(yong)在(zai)了上海、深圳(zhen)、廣(guang)州、吉(ji)林等(deng)多個(ge)出現(xian)疫(yi)情(qing)的地區。這樣的措施持續了一個(ge)月后,多日(ri)零(ling)新增(zeng)的武(wu)漢終于宣布,將48小時(shi)(shi)陰性的時(shi)(shi)限改為72小時(shi)(shi)。
但與此同時,北京,杭州等多地接連(lian)宣布核(he)酸檢(jian)測(ce)常態化,盡(jin)管沒(mei)有明(ming)確(que)的通(tong)知,但過去兩年里無疫情便無需核(he)酸檢(jian)測(ce)的光景,如無意外將要遠去,而每隔幾天做(zuo)次核(he)酸會(hui)是(shi)新的常態。
2020年(nian)時(shi)被認為(wei)難以持(chi)續的(de)(de)核(he)(he)酸檢測風口(kou),也(ye)因此在2022年(nian)再度“續命”,展現出持(chi)久的(de)(de)生命力。隨著(zhu)核(he)(he)酸檢測周期大幅(fu)縮短,核(he)(he)酸檢測常態化的(de)(de)到來,讓過去兩年(nian)隨核(he)(he)酸風口(kou)吹(chui)起來的(de)(de)企業們,似乎又有賺頭了。
于是,在疫情再度(du)遍地開花的當下,我們(men)決(jue)定將視線(xian)轉向隨著頻(pin)次增長而再度(du)火熱的核(he)酸檢(jian)測市場。并試圖通(tong)過以下幾個(ge)問題(ti),來解析當下的核(he)酸檢(jian)測行(xing)業:
1.經歷了兩年發展后,核酸檢測市場整體呈現出哪些特點?
2.市場中的龍頭公司發展狀況如何,究竟賺了多少錢?
3.核酸檢測常態化,對這些公司來說真的更有賺頭嗎?
4月(yue)16日(ri),國(guo)家(jia)衛健(jian)委臨床檢驗副主任(ren)李金(jin)明對(dui)外表示:“自新冠疫情發生以(yi)來,中國(guo)已經完(wan)成了約115億人次的核酸檢測。”
而自2020年(nian)5月武漢完(wan)成(cheng)約990萬人次(ci)的(de)首次(ci)大(da)規(gui)模核酸檢測以來(lai),作為(wei)診(zhen)斷(duan)(duan)新冠肺炎的(de)最重要判斷(duan)(duan)標準,核酸普篩成(cheng)為(wei)全國各地(di)應對(dui)散發(fa)疫情的(de)重要手(shou)段(duan)。過去兩年(nian)里不同(tong)毒株進化導(dao)致的(de)多(duo)地(di)散發(fa)疫情,進一步(bu)造就了115億的(de)龐(pang)大(da)檢測人次(ci)。
不過,和預期中不太相同的是,盡管新冠疫情推動檢測人次大幅提升,并為核酸檢測市場帶來了重大機遇,但核酸檢測市場的整體規模,在過去兩年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因此獲得更顯著的增長。
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shi),2018-2021年(nian)(nian),中國核(he)酸(suan)檢(jian)測(ce)的(de)市場規模分別(bie)為90億(yi)(yi),106億(yi)(yi),121億(yi)(yi)和132億(yi)(yi),2022年(nian)(nian)預計為146億(yi)(yi)。從(cong)增長幅度來(lai)看,2021年(nian)(nian)的(de)增長金(jin)額(e)相比(bi)前兩年(nian)(nian)反而有(you)所下(xia)降,而增長率也(ye)在一路(lu)走低(di)。
在核酸(suan)檢(jian)測(ce)市(shi)場覆蓋(gai)的(de)多(duo)個(ge)環節中(zhong),增長最為明顯的(de)是(shi)核酸(suan)樣本(ben)保持(chi)試(shi)(shi)劑的(de)規模(mo),疫(yi)情(qing)前(qian)的(de)2018年(nian)和2019年(nian),核酸(suan)樣本(ben)保持(chi)試(shi)(shi)劑的(de)市(shi)場規模(mo)分別為10和12億元,而2020年(nian)直接增長了108%,達(da)到24.7億元。
只是這一增(zeng)長速度并未(wei)延續到2021年(nian),2021年(nian)樣(yang)本保(bao)持試劑的規模僅為28億元(yuan),增(zeng)速大(da)幅下(xia)降至12%。
由此來看,新冠疫情推動核酸檢測市場增長最為明顯的年份還是疫情爆發的2020年,這樣的增長,也并非僅仰賴于城市全員核酸帶來的龐大人次,畢竟從首次全市普篩到年末,滿打滿算只有七個月的時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前期的高價格或許是另一重推動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shi),2020年(nian)5月武漢市進行(xing)(xing)的全國(guo)首次普篩(shai),耗資超過9億元(yuan),覆蓋人群為(wei)990萬人,人均(jun)核(he)(he)酸(suan)(suan)費用在90元(yuan)左右。燃財經在2020年(nian)7月發(fa)布的報道稱,當時一家(jia)醫療互聯網(wang)平臺在北京進行(xing)(xing)核(he)(he)酸(suan)(suan)檢測,單(dan)次收費在200元(yuan)。
此后,核(he)酸檢測(ce)費用一(yi)路下跌,2021年(nian)10月26日,北京的單次核(he)酸檢測(ce)價格已經從上半(ban)年(nian)的80元進一(yi)步降至58元,并明確規(gui)定這(zhe)一(yi)價格為(wei)最高指導(dao)價,不得上浮(fu)。
即便因為Delta等(deng)變異毒株的原因,2021年(nian)采用大(da)面積核酸(suan)普篩措施防控疫(yi)情的地(di)區,相比2020年(nian)有顯著增(zeng)長,但市場的整體增(zeng)速(su)仍然慢了下來。而在2022年(nian)4月,單(dan)(dan)人(ren)單(dan)(dan)檢的核酸(suan)檢測費用進(jin)一步(bu)降至(zhi)不高于每人(ren)份28元。
除此之外,核(he)酸檢測被批準(zhun)試(shi)劑的(de)相關企(qi)業(ye)數量,在過去(qu)兩年(nian)(nian)也未(wei)顯(xian)著增加。2020年(nian)(nian)6月時,國家(jia)藥監局共批準(zhun)了42款(kuan)新冠病毒檢測試(shi)劑,來(lai)自27家(jia)企(qi)業(ye),其中有12家(jia)上(shang)(shang)市公司;到了2022年(nian)(nian)初(chu),被批準(zhun)上(shang)(shang)市的(de)核(he)酸檢測試(shi)劑雖增至68個(ge),但分布的(de)企(qi)業(ye)為34家(jia),上(shang)(shang)市公司數量則為14家(jia)。
整體(ti)來看,經歷了(le)兩年的發展,到了(le)今年初,核酸檢(jian)測市場(chang)目(mu)前呈(cheng)現出價格不(bu)斷下調,規模增速放緩,入局企業數量減(jian)少的特點,核酸檢(jian)測的黃金年代幾(ji)乎可以說(shuo)是已(yi)經過(guo)去。
然而,隨著今年2月起多地因Omicron毒株引發的散發疫情,國內又再次掀起了核酸檢測熱潮。這或許也將扭轉核酸檢測市場自2020年憑借高利潤起飛后,持續了一段時間的頹勢。
為數眾多的核酸檢測公司們,入局較早的已在過去兩年里已然成就了造富神話,在風口被再度吹起的當下,這些公司們在前后的熱潮中究竟賺了多少?
據中(zhong)商產業研究院(yuan)在2021年四季(ji)度的(de)統計,2021年前三季(ji)度,營(ying)收(shou)最高的(de)五家上(shang)(shang)市檢(jian)測公(gong)司分別是迪(di)(di)安診(zhen)斷、金域醫學(xue)(xue)、達(da)安基因,圣(sheng)湘生(sheng)(sheng)物(wu)(wu)、邁(mai)克(ke)生(sheng)(sheng)物(wu)(wu)。碩世生(sheng)(sheng)物(wu)(wu),凱普生(sheng)(sheng)物(wu)(wu),明(ming)德生(sheng)(sheng)物(wu)(wu)以(yi)及之江生(sheng)(sheng)物(wu)(wu)則緊隨其后。在核酸檢(jian)測量和品牌指(zhi)數上(shang)(shang),前三同樣是金域醫學(xue)(xue),迪(di)(di)安診(zhen)斷和達(da)安基因,只是互相換(huan)了(le)座次(ci)。
那么,我們以迪安診斷、金域醫學、達安基因、碩世生物、凱普生物、明德生物六家作為樣本,探究風口下核酸檢測公司們過去一季度和2021年的收益情況。
迪安診斷在4月27日剛剛披露了其一(yi)季(ji)(ji)報,一(yi)季(ji)(ji)度迪安診斷營(ying)收達到46.5億,同比增(zeng)長52.1%,凈(jing)利潤達到7.5億,同比大增(zeng)122.6%。
迪安診(zhen)斷表示,整體業(ye)務(wu)中(zhong)最(zui)主要的(de)診(zhen)斷服務(wu)業(ye)務(wu),一(yi)季度收入為(wei)28.49億元(yuan),同(tong)比增長103%,剔除新(xin)冠(guan)業(ye)務(wu)收入后診(zhen)斷服務(wu)的(de)收入僅為(wei)9.68億元(yuan),同(tong)比增速也不過20.6%,這意味(wei)著營收中(zhong)18.81億元(yuan)都來自新(xin)冠(guan)業(ye)務(wu)收入,可見新(xin)冠(guan)檢測對其收益(yi)的(de)推動。
在核酸檢(jian)測價格下降,頻(pin)次(ci)未有顯著提升(sheng)的(de)2021年(nian),迪安(an)診斷也實現了全年(nian)130.83億元的(de)營收,只是同比(bi)增長22.9%的(de)幅度相對遜色,全年(nian)凈利潤為11.63億元,不到今年(nian)一(yi)季度利潤的(de)一(yi)倍。
而(er)在(zai)4月(yue),金域(yu)醫(yi)學也發布了其2022年(nian)(nian)一(yi)季報(bao)和2021年(nian)(nian)年(nian)(nian)報(bao)。一(yi)季報(bao)顯示,2022年(nian)(nian)一(yi)季度金域(yu)醫(yi)學營收達(da)42.51億(yi)元,同比大(da)增(zeng)58.7%,凈利潤(run)8.5億(yi)元,同比增(zeng)長(chang)62.4%。
一(yi)(yi)季報(bao)中雖(sui)未詳細提及(ji)其新(xin)冠檢(jian)測(ce)的收(shou)入,不過其預(yu)測(ce),2022年一(yi)(yi)季度(du)新(xin)冠檢(jian)測(ce)收(shou)入為(wei)約24億元(yuan),占(zhan)到公司營收(shou)比重的56%。
2021年全年,金域醫學(xue)的總營(ying)收(shou)為(wei)119.4億(yi)(yi)(yi),凈利潤為(wei)22.2億(yi)(yi)(yi)元(yuan)。其中第(di)三方醫學(xue)診斷服務的營(ying)收(shou)為(wei)113億(yi)(yi)(yi),幾(ji)乎撐起(qi)了公司(si)的全部營(ying)收(shou)。
具(ju)體(ti)到新(xin)冠(guan)檢測(ce)(ce)方面,2021年金域醫(yi)學僅大規模的新(xin)冠(guan)篩查就營(ying)收18億,全年的新(xin)冠(guan)檢測(ce)(ce)收入共達到47億元,占醫(yi)學診斷(duan)服務營(ying)收比重(zhong)超40%。
不過,金域醫(yi)學在(zai)年報(bao)中也提及(ji),在(zai)扣除新冠收入(ru)后,公司的(de)腫瘤、血液病、神經免疫等領域為代表的(de)特檢業務占比仍(reng)有50.5%。
達(da)安基(ji)因的2022年(nian)(nian)一(yi)季報則顯示,達(da)安基(ji)因該季度營收(shou)為(wei)33.62億,凈利潤(run)則為(wei)16.8億,不過,達(da)安基(ji)因在一(yi)季報中并未提及新冠檢測業(ye)務帶來的營收(shou)和(he)利潤(run)。于是,我們轉向其2021年(nian)(nian)全(quan)年(nian)(nian)的年(nian)(nian)報。
達(da)安基因2021年(nian)的年(nian)報(bao)顯(xian)示,2021年(nian)全(quan)年(nian),其營(ying)收(shou)為76.64億(yi)元,同比(bi)增(zeng)長43.5%,凈利潤(run)為36.18億(yi)元,同比(bi)增(zeng)長47.7%。其中新冠病毒核酸(suan)檢測試劑盒的銷售為其帶(dai)來了(le)48.94億(yi)的營(ying)收(shou),同比(bi)增(zeng)長64.5%,扣除其5.56億(yi)的營(ying)業成本,核酸(suan)檢測試劑盒帶(dai)來的營(ying)業利潤(run)達(da)到驚(jing)人的43.38億(yi)元。
明德(de)生物發布的2022年(nian)(nian)(nian)一季報顯示,公司(si)一季度(du)實現營收(shou)24.87億(yi)元;扣非凈利潤(run)13.85億(yi)元,同比(bi)增長307.04%。去年(nian)(nian)(nian)一整年(nian)(nian)(nian)扣非凈利潤(run)為14.03億(yi)元,今年(nian)(nian)(nian)僅一季度(du)的利潤(run)都快(kuai)趕上(shang)去年(nian)(nian)(nian)全年(nian)(nian)(nian)利潤(run)。
不(bu)過,明德生物同(tong)樣(yang)沒(mei)有提及其2022年一季(ji)度核酸檢(jian)(jian)測帶(dai)來(lai)的(de)收入(ru)和利潤,而根(gen)據(ju)(ju)公(gong)司(si)2021年報中的(de)數據(ju)(ju)可知,新冠病毒核酸檢(jian)(jian)測試劑(ji)盒在2021年帶(dai)來(lai)了20.22億的(de)營收,扣除其2.65億的(de)營業成本,全年核酸檢(jian)(jian)測帶(dai)來(lai)的(de)營業利潤高達17.57億元。
凱普生物發(fa)布的(de)2022一季報中(zhong)則顯示,2022年(nian)一季度公(gong)司(si)實現營業(ye)收入15.11億(yi)元(yuan),同比(bi)增長(chang)147.9%;凈利潤5億(yi)元(yuan),同比(bi)增長(chang)190.6%;中(zhong)泰證(zheng)券估計,2022年(nian)一季度新冠檢測收入對公(gong)司(si)的(de)收入貢(gong)獻達到10億(yi)元(yuan)以上。
碩世生物在今(jin)年(nian)一季(ji)度(du)同樣取得了不錯業(ye)績。根據公司(si)一季(ji)度(du)報顯示,2022年(nian)一季(ji)度(du)實現營業(ye)收入(ru)15.22億(yi)(yi)元(yuan),比去年(nian)上(shang)半年(nian)整體收入(ru)還要(yao)高3.91億(yi)(yi)元(yuan),同比增長(chang)77.7%;凈利潤6.31億(yi)(yi)元(yuan),同比增長(chang)62.9%。
也(ye)是在2021年(nian)(nian)年(nian)(nian)報中(zhong),碩世生(sheng)物(wu)提及了其2021年(nian)(nian)新冠核(he)酸檢(jian)測試(shi)劑(ji)(ji)的收入,年(nian)(nian)報披露,2021年(nian)(nian)碩世生(sheng)物(wu)新冠核(he)酸檢(jian)測試(shi)劑(ji)(ji)營收為(wei)10.39億(yi)元(yuan),而其他常(chang)規(gui)診斷試(shi)劑(ji)(ji)的營收僅為(wei)2.85億(yi)元(yuan)。診斷儀器營收則為(wei)6.8億(yi)元(yuan)。這也(ye)意(yi)味著2021年(nian)(nian)核(he)酸檢(jian)測為(wei)碩世生(sheng)物(wu)帶(dai)來的收入超(chao)過了其他試(shi)劑(ji)(ji)和(he)(he)儀器收入的總和(he)(he)。
從上(shang)述六家的(de)(de)2022一季報(bao)和2021年(nian)年(nian)報(bao)來看,披露了(le)2022一季度核(he)酸(suan)檢測(ce)收(shou)入(ru)的(de)(de)迪安診斷和金(jin)域(yu)醫學,核(he)酸(suan)檢測(ce)收(shou)入(ru)規模在20億元左右。凱普生物一季度核(he)酸(suan)檢測(ce)收(shou)入(ru)估計也在10億元以上(shang)。而核(he)酸(suan)檢測(ce)產(chan)品的(de)(de)毛(mao)利率大多(duo)在80%以上(shang),其(qi)利潤應(ying)當頗為可觀。
未披露2022一季度核酸檢測收入的另外三家上市公司,2021年核酸檢測的收入也均在10億元以上,從各家營收的增長幅度來看,一季度達安基因的核酸檢測收入或在10億元以上,明德生物和碩世生物則難以精確估計,但預計會超過5億元,獲利同樣較為可觀。
在(zai)整體經濟下(xia)滑的(de)這個節骨眼上,上述(shu)核酸(suan)檢(jian)測企(qi)業(ye)在(zai)今年一季度(du)獲得如此高(gao)的(de)利潤,分外(wai)地讓其他行業(ye)公司羨(xian)慕。但核酸(suan)檢(jian)測相關業(ye)務(wu)在(zai)今后還有沒有持續紅(hong)利?能(neng)(neng)不能(neng)(neng)繼續保持高(gao)速增長?我們還得從(cong)行業(ye)現狀進(jin)行分析。
2020年4月,湖北率先啟動新冠病毒檢測(ce)試劑盒集采,中標(biao)價最(zui)低為(wei)16.78元(yuan)、最(zui)高為(wei)24.99元(yuan)。與2020年3月底全省平均(jun)采購價相比,此次價格降幅(fu)達到了(le)(le)81%。雖然這次價格有(you)了(le)(le)很(hen)大(da)的(de)下(xia)調,但這只(zhi)是核酸檢測(ce)集采降價的(de)開始。
截(jie)至目前,全(quan)國已有30個省份已發文下調(diao)政府指導價。
湖(hu)南、江(jiang)西等23個省份(fen)將多人(ren)(ren)混(hun)檢下調(diao)至(zhi)每(mei)人(ren)(ren)份(fen)8元(yuan),山東、廣(guang)東等5個省份(fen)下調(diao)至(zhi)每(mei)人(ren)(ren)份(fen)6元(yuan),新(xin)疆甚至(zhi)將核酸集采價格下調(diao)到(dao)每(mei)人(ren)(ren)份(fen)3.5元(yuan)。至(zhi)此,降價的(de)趨勢(shi)還沒(mei)有結束。
5月(yue)1日(ri),河南混檢項目價(jia)格再(zai)次下(xia)降,由8元下(xia)調(diao)至(zhi)4元;5月(yue)2日(ri),北京也發布通知下(xia)調(diao)核酸檢測價(jia)格,由5.9元降低至(zhi)3.4元,暫為(wei)全國最低。
一(yi)位醫療健康領域(yu)研究(jiu)人(ren)員的測算是(shi),核酸試劑盒每份平均生產(chan)成(cheng)本也就在(zai)3元(yuan)到5元(yuan)之間(jian)。可以看(kan)出,現在(zai)核酸檢測的毛利潤已(yi)快到零(ling)點。
在核酸檢測利潤空間持續被壓縮的情況下,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及產品價格的下調,有一些企業的利潤已經無法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甚至有的公司利潤開始出現下降。
如(ru)邁(mai)克生(sheng)物2022年一季(ji)度(du)報數據顯示,公(gong)司營(ying)業收(shou)入9.25億元,同(tong)比下降(jiang)(jiang)13.5%,歸母(mu)凈利(li)潤2.02億元,同(tong)比下降(jiang)(jiang)35.6%。財報中說明解釋是新冠分子產品銷售價格降(jiang)(jiang)低,導致收(shou)入同(tong)比下降(jiang)(jiang)。
華(hua)大基(ji)因(yin)披露的(de)2022年(nian)第一季度(du)報告顯示,公司一季度(du)實現營(ying)業(ye)收入14.3億元,同比(bi)下降8.52%;歸母凈(jing)利潤3.30億元,同比(bi)下降37.06%。對于業(ye)績下滑原(yuan)因(yin),華(hua)大基(ji)因(yin)表(biao)示,新冠(guan)業(ye)務市(shi)場競爭加(jia)劇,新冠(guan)核酸(suan)試(shi)劑和檢測單價下降,導致新冠(guan)相關的(de)利潤較去年(nian)有所下降。
之江(jiang)生物披露(lu)2022年第(di)一季(ji)度報告(gao),報告(gao)期公司實現(xian)營收8.1億(yi)元(yuan),同(tong)比增長23.4%;但是,歸母凈利潤2.75億(yi)元(yuan),同(tong)比下降(jiang)12.9%;扣非凈利潤2.75億(yi)元(yuan),也同(tong)比下降(jiang)13.1%。
之江生物則在(zai)財(cai)報中解釋,行業銷售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lv)下(xia)降(jiang),主要(yao)系(xi)廠家和原料供應(ying)商的(de)產能(neng)恢(hui)復充(chong)分,使得新冠檢(jian)測(ce)產品的(de)供給充(chong)足、行業競爭較激烈,再加之全國多地對(dui)新冠檢(jian)測(ce)試劑(ji)盒實施降(jiang)價集采,促使核酸(suan)檢(jian)測(ce)試劑(ji)盒大幅降(jiang)價。
除此之外,在今年3月11日(ri),為進(jin)一步優化新(xin)冠(guan)病毒檢(jian)測(ce)策略,國家衛健委印發《新(xin)冠(guan)病毒抗原(yuan)檢(jian)測(ce)應用方案(試(shi)行)》,抗原(yuan)檢(jian)測(ce)開始(shi)在國內(nei)施行。目前,在上海、廣州和吉林(lin)等地(di)都已經開始(shi)用上了抗原(yuan)檢(jian)測(ce)試(shi)劑。
抗原檢測雖(sui)然在(zai)準(zhun)確率(lv)上略低于核(he)(he)酸檢測,但是它(ta)也有(you)諸多優勢(shi)。比(bi)如,15到30分鐘(zhong)就能出結果,而核(he)(he)酸檢測往往需(xu)要6到16小時。并且抗原檢測操作(zuo)過程簡單,無需(xu)專業(ye)儀器。抗原檢測的施行,在(zai)一定程度上也會壓縮(suo)核(he)(he)酸檢測的市場空間。
核酸檢測試劑其實與新冠疫苗有些類似,都是以政府采購為主。其中大部分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給群眾使用。所以發展到產能穩定期,中間費用率和毛利率都不會太高,相關企業開始出現利潤下滑也是順理成章。
核酸檢(jian)測風口的變(bian)化,在不同階(jie)段營造了各有差異的造富神話。
疫情初期(qi),有核酸檢測(ce)能(neng)力的企(qi)業(ye)少(shao)。所以只要公(gong)司有產(chan)能(neng),就有市(shi)場,前期(qi)產(chan)品(pin)的利潤高,盡管(guan)檢測(ce)量并未增加,但仍然很(hen)容易(yi)為公(gong)司帶來(lai)收益(yi)。
可隨著疫情發展,國內已(yi)經(jing)有幾十家公司具備生產(chan)(chan)核酸檢測(ce)產(chan)(chan)品的(de)能(neng)力。企業(ye)間相互競爭,導致銷售價(jia)已(yi)經(jing)快降(jiang)到(dao)了(le)成本價(jia)區間,利潤(run)更是(shi)微(wei)乎其微(wei)。行業(ye)進入了(le)拼產(chan)(chan)能(neng)、拼生產(chan)(chan)成本的(de)階段。此時,靠單(dan)一產(chan)(chan)品的(de)高利潤(run)模式已(yi)經(jing)走不通了(le)。
盡管在今年(nian),隨著Omicron導致(zhi)的疫情(qing)反復,各(ge)地有將核(he)酸檢測常態化的趨勢,這(zhe)使得在低利潤空(kong)間(jian)的背景下,核(he)酸檢測公司(si)們有望憑借(jie)堆(dui)人(ren)次獲(huo)取相(xiang)比(bi)2021年(nian)更高(gao)的收(shou)益,只是48小(xiao)時和72小(xiao)時的規定也意味著,核(he)酸檢測在頻次和數(shu)量方面基本(ben)上已(yi)達(da)到了頂峰(feng)。
當利潤持續降低,而頻次幾乎再無提升空間之際,核酸檢測公司們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暴漲,或許也將是整個行業最后的狂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