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沈娜娜mv免费观看,自述被啪的最爽的一次,久久久久亚洲精品,香蒸焦蕉伊在线,国产网战无遮挡

節操精選:我這么理解90后的娛樂痛點、笑點、G點

2014-06-18 項目

展(zhan)示量(liang): 3749
節操精選:我這么理解90后的娛樂痛點、笑點、G點
擦,創投分享會難道沒節操到賣頭條?從標題到頭圖,一款非BAT出產甚至連明星創業公司都算不上的產品,“節操精選”,就這么堂而皇之登堂入室。

閃開!90后來了!從之前發表的臉萌創始人郭列專訪()、到對,再到今天這篇,創投分享會會加大對近90后創業者、以及以90后為核心用戶群的產品的關注力度。

一如既往,所有的報道——免。費。噠。(所有自認自己產品不輸于臉萌、節操的近90后或90后創業者,來約我。qimeng@huxiu.com)

回到節操。可能還有些人沒太聽說過“節操精選”這款小APP。先簡單介紹下。在沒有付費推廣和爆發式增長的情況下,它上線半年已經擁有數百萬用戶,次日留存率在50%以上,80%以上是90后用戶。“90后”是烙在節操精選身上的一個深刻符號。

圖標是紅色背景下粗體“節操!”,算不上精心設計的界面,用戶間無法互相關注,打開后看到的內容通常是頂著“霸道總裁”、“帥cry惹”,“萌萌噠”標題的文字、圖片或音頻……顛倒的含義、充滿吐槽、自黑和互黑精神,節操碎一地的風格……這就是節操精選。


舉一例,

“天生勵志”(天生麗質),舊意是形容女性生來嫵媚艷麗;新意是“形容某人長相丑陋,只能靠努力學習改變命運”;例句是“每當我學習不下去的時候,就會照照鏡子,馬上就有動力了,這就叫天生勵志”——出自《節操詞典》。

它的內容并非來自UGC,而走的是核心用戶(或編輯)貢獻內容路數(PGC)。像上面這個“節操詞典”,就是由南大歷史系在讀女大學生姜茶茶創作并運營,它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和音頻)常會和“尼瑪情報科”、“人類吐槽中心”一起,出現在“節操精選”的首頁上。

坐在東四地鐵站旁邊一個只容得下兩桌人的咖啡館里,創投分享會君采訪了陳樺——一個清瘦的文藝女青年、近90后創業者(1988年出生)。陳口氣很大:“求別和‘做段子’的比,要比就比小了,可以和****什么的比,我們要做成娛樂內容的分發+互動社交平臺,哈哈。”

一個90前是如何圍繞“90后”打造出一款目前看來還算受歡迎的產品?以下為口述:

我06年上傳媒大學的本科,學數字媒體藝術。2010年保送了研究生,這個專業本來就很開放嘛,研究生期間基本沒怎么上課,就都在創業。以前做獨立制片人和國際項目比較多。我對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對每個人背后的故事有特別強的好奇心,包括我以前特別懶,不喜歡學英文,之所以英文好是和老外聊天聊出來的。

2012年研究生時期創業做聲聲(一個UGC音頻社區)應該算是我第一次盡全力去創業。之前雖然也嘗試組建團隊做項目,但都失敗了,那個時候也認識了我第一個投資人王利杰,給了不少建議。到做聲聲的時候,還沒來得及寫代碼,就做了一個視頻demo,他就覺得方向挺好的就投了;到后來做出產品demo,徐小平老師也來投了,那時聲聲還沒有上線;現在轉型做節操,王嘯老師投了。其實回頭看還挺幸運的,一路走過來,學生時代的創業很容易夭折,也有很多人會說女性創業者有弱勢。但我覺得其實還好,女性創業者有很多人愿意幫忙。

項目緣起

“聲聲”現在已經死了。當時有人說聲聲有點兒像語音的知乎,只不過是糗百風格的,比較偏娛樂、輕松。但音頻+UGC是有瓶頸的,因為聲音本身無法預覽,這個媒介形式決定了用戶對這個聲音的內容質量要求會很高。如果不好玩兒的話,即便你只有幾十秒時間,但是你也會覺得很無聊——聲音UGC的消費者希望有意思,但是內容的貢獻者他希望內容被大量消費,這就會產生矛盾。

另一方面,我們當時的定位也有問題。目標用戶不是面向年輕人,定位也瞄準“中高端”,完全不接地氣。原來我們覺得用戶可能喜歡ABCDE,后來發現“**,他都不喜歡”,點擊率高的就是那些(泛娛樂內容),然后就覺得創業不能陷在自己的烏托邦里面,這個世界有貪嗔癡,你不能只做高大上的東西。

從聲聲得到教訓后,我們就想轉型做比較貼近用戶需求的產品,所以節操做的是以PGC為主,是邀請制。邀請對象有團隊也有個人,有一些就是微博、微信、人人上看到的有娛樂精神的段子手。我們會讓用戶對我們有所預期,就是節操一打開都是好玩的東西,這是我們第一步的策略。再下一步我們才想會更多的開放內容的生產和制作,可能也會有比較多的用戶貢獻的內容。包括我們將來想從這些數據中抽象出來不一樣的價值,比如建立一個90后、95后、00后在泛娛樂領域的興趣喜好模型,這也是節操精選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節操的團隊目前全職的有12人,其中有一部分是聲聲留下來的。年齡也分幾波,有一撥是83、84的;有一撥是90年左右的,是老中青搭配,老可能是投資人,中的話就是關鍵崗位還是要用有一定行業經驗的,像運營的話主要就是90后,他們不一定每一個都是最top的,但一定是有互聯網娛樂精神和“網感”的,必須知道90后的笑點在哪里。

其實很多事情是相通的吧,比如你做制片人,可能一個演員沒有檔期,你可能會讓那個演員推薦其他很多跟他一樣的優秀的演員,能夠available的。我們自己也是一樣,創業可能一個技術不合適,一個投資人不合適或者一個合作伙伴不合適,那要通過人去認識人,要很快去打開自己的關系網。我之前在科技圈一個人都不認識,到現在大家關系還挺好。

90后喜歡什么調調?

節操就想做兩件事:一個是面向年輕人的娛樂內容的分發,我要做入口,因為娛樂內容是多樣化的,而流量越來越貴。大學生一個月1、2千的生活費,大部分都花在吃喝玩樂,而玩樂會越來越向線上轉移;二是我們要做游戲化的互動和社交,基于內容去做互動。

很多人覺得90后好像很難理解,他們好像是跟我們(注:80后、70后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其實90后是一個更好的用戶群體:他們大部分構成主體就是大學生和中學生,生活場景和喜好更單純,產品更容易戳到他們的痛點;而且他們在網絡上非常活躍,樂于接受前沿文化,在網絡中影響力有非常大,可以起到輻射作用。除了通過運營走到90后之中接觸他們;我們也會從全站多維度的數據,包括點擊、收藏、分享等來看90后喜歡什么。

我覺得這代人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個性化。而且我這么說,一定會有90后站出來說“這不是我”,因為他們不愿意被代表。

包括自黑、吐槽、互黑也是很明顯的表現:比高富帥說自己是屌絲,學霸說自己是學渣,很多人明明已經很瘦了還要說自己太胖了,要減肥。其實很明顯的文化現象,你要去想他說這句話,內心里的OS到底是什么東西,其實他還是希望收到認可,存在感對這代人來講還是一個很明顯的現象。90后“一定不會說自己腦殘”、“一定不會說自己的文化是亞文化”。

第二點是惡搞的精神。我今天沒帶電腦,那上面貼著肯德基和麥當勞接吻、超人和蝙蝠俠接吻,這種顛覆傳統形象的事情他們也很喜歡做。

還有一個就是瞬間快感。娛樂會越來越快消化,比如flappy bird很火,其實受虐也是一種反饋,而這一類的游戲可以馬上給你反饋和結果。其實娛樂也是,用戶只期望能夠瞬間戳到我的笑點槽點或者是痛點G點……不然我就不想看。

以前我們做產品,會比較在意這個按鈕是擺在著還是擺在那兒,怎么設計交互才會比較好,但是后來發現這些根本不重要,90后的用戶根本不care,他就care兩點:一是這里面的內容有沒有意思,二是這里面的人有沒有意思。

他也不會說這個時段我要看一段視頻、聽一段音頻或是看一篇文字,他只會說:“我現在要找一點樂子”。

所以富媒體的娛樂形態會是一種趨勢;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找到用戶能高頻度打開的剛需,什么內容在上廁所、吃飯的時候隨時都可以看——但色情肯定不是(曾經我們可能還會放一些美女圖,但現在真的連美女圖都沒有了),基于娛樂內容的消費才是高頻度的剛需。

也會有人問我,如果今天的90后長大了畢業了,會不會就變了不喜歡節操了?我會覺得比如有人英文可以很好是學霸,但他去美國一樣聽不懂美國人講的笑話,因為文化背景不一樣;那同樣的就是,90后的文化背景、價值觀、社會的大環境其實是相似的。那這一代人在成長,但他們也有自己童年時代的語境和文化,這些東西是不變的,我們會隨著他們的成長而成長。我們會做一個年輕人在泛娛樂領域的產品。

(創投分享會評:雖然陳樺強調節操精選里的內容是基于娛樂需求而非色情,但這并不妨礙“性暗示”成為他們宣傳中的噱頭(比如飛機杯)。)

不斷在“熊孩子堆兒”里搞活動

節操第一批用戶就是從各大應用市場上得到的。我們發現“節操”這兩個字擊中了很多少男少女的心,從下載到激活的轉換率很高,因為如果看不懂什么叫“節操”他就不會去;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用戶的口碑傳播和分享,我們最早的時候就做了分享到各種渠道的,發現用戶們通常會分享給熟人,反而分享到微博的非常非常少,所以分享帶來的用戶質量也很高。

對90后的用戶,我希望能引領他們的娛樂口味。除了找到更多先鋒的內容貢獻者以外,我們也會刻意去做一些活動,讓我們在“熊孩子們”心里能更加與眾不同。

比如愚人節,我們去找豌豆莢一起做活動,一等獎二等獎都是一般獎品,但三等獎(普獎)是海天盛宴的視頻——這個視頻是惡搞的。進去就是完全是黑,字幕是:“小編帶著很緊張的心情終于采編到了海天盛宴的現場。”然后過了很久說:“哎呀我鏡頭蓋沒有開,現在我打開了。”其實畫面還是黑的,就字幕在那兒說:“哎呀你有沒有看到幾個男女在那兒什么什么的”——其實都是搞笑的嘛。 

后來和春水堂合作的“節操杯”(創投分享會注:飛*杯,創投分享會某同事已經被寄了三個),也還挺受歡迎的。另外像我們曾經做了一個活動貼,讓用戶在評論里發biu~就象征#擼了一發#,沒想到用戶biu的多了,別的用戶也跟著biu,結果好多biu哈哈哈……

節操上線很早的時候,就和不少電影有合作,比如《等風來》、《安德的游戲》、《大鬧天宮》、《催眠大師》等,很多電影片尾和首映禮都有我們的logo露出,還有吉克雋逸演唱會,都是資源置換的形式。大家會覺得“節操”兩個字挺有意思的,比較認同我們是90后文化的一個符號,有創造力——我們也愿意和這些異業公司合作,就覺得他們很hot,節操也很hot,年輕人很喜歡。
 
現在節操的APP里用戶還不能相互關注,但這不影響他們每天他們在微信群、QQ群和APP里面聊天。過年的時候給我們微信粉絲群里發紅包,暴露了我的身份,他們就叫我“節操姐”,我每天都發“么么噠”,他們就很開心。我覺得這里面也會誕生出一些“有意思的小族群、部落和新的語言形態”。他們也會有給我送禮物的,有兩個人給我送內衣的,還會問我“舒不舒服”,還有寄鮮花的,有寄進口糖果的;我也會給他們寄明信片、發福利什么的。

我真的好愛他們啊,一幫熊孩子。

后記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說,節操的界面確實太過簡單,只有不斷下沉的信息流,普通用戶能做的就是看、評論和分享。但或許也是因為沒有多余的入口,如同陳樺所說,無論是吐槽也好、互黑也罷,節操總能讓人在最無聊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找些樂子,獲取信息的門檻非常低;陳樺說她覺得在互聯網時代根本不考慮內容獨占,因此鼓勵用戶把內容分享出去。比如“熱門文章榜”上的內容,就需要分享后才能查看,也順帶給節操增加用戶。

另一方面,節操確實雖然強調著90后的個性化和愛玩兒的個性,卻由于聲聲的前車之鑒對UGC的內容慎之又慎。以致從表面上看,節操精選中的用戶互動顯得并不太積極。對此,陳樺解釋說,下一步,她除了要逐步放開UGC外,下一步是在自己的平臺上加強用戶互動。陳表示,“節操是一個暖了的場子,大家很容易基于這里面已有的內容聊起來,它不需要破冰。”

從對節操精選的天使投資人,九合創投CEO王嘯采訪中,我們了解到,“接地氣”+“90后”實際上并不是節操精選同時產生的策略,節操實際上經歷過一個提煉轉變的過程。王嘯如此點評“節操”:

我在陳樺做“聲聲”時期就認識她,但當時覺得聲聲沒什么意思。因為聲聲太小資——小眾的東西在中國做,沒太大需求。
之所以會覺得“節操精選”比較有意思,是因為它符合我對智能手機市場的判斷:中國有大量二三線城市的人群,他們的娛樂手段和方式非常單一。智能手機給了他們一個渠道和機會,改變他們現有的娛樂方式。
其實節操精選一開始的路線是先做“屌絲”市場,“90后”是他們后來逐漸提取出來的概念,但是我覺得這條路也沒錯。因為年輕人對娛樂的需求程度本身會比年長的人更高,瞄準這個市場是沒有問題的。
節操精選完全靠用戶自然增長,目前的增長速度還是不錯的,但我希望他們能盡快做到100多萬日活。從滿足娛樂需求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漫畫領域或許也能生長出有很強烈的需求和人群的應用。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Copyright©創業聯合(he)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務與客服聯系微信